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凌云村庄: » 第100章:新官上任(4)政绩斐然 领导重托

第100章:新官上任(4)政绩斐然 领导重托

    王运鸿烧完了这两把“火”,不仅照亮了群众的心,也引起了乡领导的关注。一天他刚从会议室出来,等在外面的王奎连书记喊道:“王主任,请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他来到他的办公室,谦恭地问道:“王书记,有什么指示?”

    “我想请你吃饭。”王书记亲切和蔼地说。

    “请我吃饭?”他用诧异的目光看着王奎连,又惊又喜,顿时有种“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之感。

    “是啊,不给老弟面子?”王奎连坐在椅子上,交叠两腿,抬起下巴,一脸平静地看着他。

    “不不不,我想应该我请你吃饭才对。”他连忙卑微地解释,觉得自己刚入“仕途”,应该向领导“表示”才对。

    “谁规定应该村里干部请乡里干部吃饭?今天我偏要请你吃饭。走,坐你的车,到离乡政府远一点地方去。”他带着几分淘气,拉着他就走。

    他依然认为这是王奎连变着法子跟他要酒喝,这也说明领导对他是信任的,心里非常高兴,所以一到饭店就连忙去点菜。

    王奎连阻止道:“王主任,你给我坐好了,别动。既然是我请客,这菜就由我来点。”

    他不知道王奎连今天唱的是哪一出,心想:吃完饭我去付账就行了。

    二人坐在桌子上等菜,王奎连去给他倒水。他受宠若惊,阻拦道:“王书记,我来吧,哪能让你倒水呢?”

    王奎连意欲让他接受任务,好不亲昵地说:“我的哥,你别动,倒完水你听弟弟说。”他热热乎乎地喊,让他顿感身价倍增,激动的浑身颤抖,大脸盘上满满的酡红。

    倒过水以后,王奎连带着几分幽默,说道:“我的哥,你先别高兴,我请你可不是白请的,有事求你。”

    “王书记,你也太客气了,有什么事你只管分付,我保证完成任务。”由于心情舒畅,他毫不迟疑地表了态。

    “王主任,这话可是你说的。”王奎连笑着说,“我想让你把你村的‘殡改’工作给搞好。我考虑很久了,这项工作,除了你,还真的没人干得了。”

    他听了,不由打了个寒颤,这才知道自己表态太早了。自从并村以后,由于受马坝影响,他们村的“遗体火化率”几乎为零。这么艰巨的任务他担心难以胜任,一时惊慌失措,默默无语,再也不敢高傲举头去对视他的目光。

    王奎连见他面有难色,便安慰道:“这项工作被马羌弄得确实有些难度。但工作再难也得干,莫着急,慢慢来。你先回去召开一次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会议,向他们宣传一下上级殡葬改革工作有关政策,针对你们村的实际情况,研究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到时我去参加你们这个会议。”

    吃罢了饭,他忙去付钱。王奎连拉住他,“我的哥,既然是我请客,这钱就应该我来付。”

    ……

    王运鸿向孙学启汇报了王奎连书记给他布置的任务,要求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大会。

    孙学启语气深沉地说:“这项工作由于受马坝的影响,现在不仅我们村的‘火化率’不高,其他村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们拖了全乡的后腿,这项工作是得努力抓一抓。可马坝那边指望马羌是不行的啊?”

    “你说的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他建议道,“看能不能在马坝那边重找个人来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

    由于是农闲时期,绝大部分男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来参加会议的大都是老年人与妇女,其中有三个女人最引人注目,她们就是“大白萝卜”、“菜台”与马潇潇。

    因为马潇潇曾在大马庄的群众会议上当着王奎连的面谈论过她对殡葬改革工作的见解,所以王奎连嘱咐王运鸿,一定要马潇潇来参加这一会议。

    会议由王运鸿主持。首先由王奎连带领大家学习有关殡葬改革的文件,然后说:“由于你们村人‘老了’遗体不火化,影响了其他村,致使我们乡在全县‘火化率’倒数第一,赵乡长、王书记多次受到县领导严厉批评。为了扭转我乡‘殡改’工作落后局面,乡党委、乡政府决定在你们村搞一个‘殡改’工作试点,今天召开这一会议就是想听听大家对人的遗体处理有什么建议,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

    会场出现一时沉默,王奎连只好“点将”:“孙书记,你先说。”

    孙学启不善言辞,但被王书记点了将,自己是书记,不得不说几句。他不知如何开口,突然想到了《为人民服务》中的段落,于是说道:“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无论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都必须要火化。今天王书记让我们大家对殡葬改革工作提意见,这就是走群众路线。我们大家不要有思想顾虑,你们认为丧事怎么办简单、省钱又节约耕地,就怎么说,不要受拘束,大家随便说说吧。”

    有人带头发言,就有了话茬,会场的气氛就活跃了起来。他的话音刚落,“大白萝卜”便开了腔:“这死人的事怎么办都是麻烦的事,简单不了。不比死只鸡,死只狗,拔了毛,扒了皮,该煮的煮,该炒的炒,肉剋(吃)了,骨头扔在那都行。可人死了就麻烦了,辛辛苦苦忙了一辈子,儿女不花点钱于心不忍。所以谁家老人去世了,都要‘吹扎’,买口好棺材盛起来。不这样做,别人就骂你不孝顺。你看我,我看你,一家想比一家排场,这钱就越花越多。没办法啊,这丧事大操大办也是被逼的。”

    “赶明儿你老爹爹死了,你就把他煮了、炒了,几碟几碗就出来了。既不要买棺材,也不占耕地。”“菜苔”又和她掐起来,顿时众人笑的前俯后仰。

    “大白萝卜”反驳道:“你放屁,我只是打个比方,说明人死后尸体不好处理。——你老爹爹死了你可舍不得哦。”说完,她“嗤嗤”地笑。

    “菜台”用力踹了她一脚,“你这个死胖子,就会胡x扯,能不能说点正经的?”

    “大白萝卜”突然收敛笑容,说道:“这丧事大操大办的都是‘寿终正寝’的‘喜丧’,可有些不是寿终正寝的也要大操大办。我现在就来给大家说一个真实故事:

    俺娘家庄子上有个老太太,叫贾佘氏。她有三个儿子,三个闺女。她活着的时候三个儿子都不养活,只好让三个闺女轮流养活。三个女儿把她养到八十八岁的时候却突然担起心来——一个八九十来岁的老人万一轮到谁家要是不行了,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他们怕娘家兄弟找麻烦,于是便把母亲送回家。

    大兄弟冯休管说:‘这能忙能动的你们往家里揽,现在快不行了却给送了回来,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你们不养活,我也不养活!’

    两个弟弟见哥哥往外推,也都不愿意往家里领。

    可怜的老人实在无存身之地,只好住到大儿子家猪圈里。三家轮番给些剩饭剩菜‘养活’。

    大孙子(冯休管儿子)实在看不下去,就把奶奶接回家。为了照顾奶奶,只好放弃外出打工。这样一来,大孙媳妇却受不了了,小两口为此天天吵架。

    这下老人可就彻底崩溃了,为了不拖累孙子,便偷偷地喝了‘百草枯’(除草剂),死了。

    大孙子发现奶奶死了,便抱着奶奶的尸体去找父亲理论。他说:“你是长子,怎么能带头拒绝赡养老人呢?你怎么就忍心把她老人家放猪圈里?你也六十多岁了,还能蹦跶几年?这下好了,奶奶死了,我看你怎么办?”

    冯休管不但不认错,反而向儿子甩锅:“你还好意思来找我?人是死在你家的。你要待她好,她能死吗?”

    儿子听他这么说,便把奶奶放到他床上,准备大闹一场。在邻居们的劝说下,才放弃砸锅摔盆的鲁莽行为。但要求父亲与叔叔要好好料理奶奶后事。

    于是三个儿子为了向亲戚、邻居表达有孝心,给母亲抬了一口价值万元的棺材,雇了两班喇叭大操大办……

    办完了丧事,冯休管去扒猪圈。他的六岁孙子说:‘爷爷别扒,等你老了,我也把你放猪圈里。’

    人说童言无忌,不料当天夜里冯休管也喝农药死了……你说这叫什么事?”

    “大白萝卜”故事讲完了,会场的气氛一下子沉重起来,在轻微的呼吸声中弥漫着缕缕哀伤……

    过了片刻,“四先生”手捋胡须,一脸凝重,言辞恳切地说:

    “刚才这位大姐开始说的看似开玩笑,而实际上却道出了农村办丧事的实际情况。人与动物最大区别就是有感情。人辛苦一辈子,把儿女拉扯成人不容易,死了以后儿女不操办一下于心不忍,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操办没有个节制,你想比我好,我想比他强。一口棺材就要花掉上万块钱。席面也越来越铺张,由原来的四五百块钱一桌上升到七八百块钱一桌。雇一个喇叭班子嫌不热闹,有的雇两班,有的甚至雇三班。表演越来越不堪入流。扎的世物古今结合,应有尽有。出殡时有烟花、礼炮,炮仗从家里放到坟地,烟雾缭绕,灰尘弥漫,污染空气。大家攀比成风,把丧事办的轰轰烈烈,红红火火,一片欢天喜地,豪无悲哀气氛,让耄耋之人看了另有一番滋味。

    至于她讲的那个故事更是发人深思。这确实是农村‘一大怪象',有的人对待父母活着不尽孝,死后却要瞎胡闹:

    又是哭,又是笑,敲锣打鼓放鞭炮;又是喇叭,又是号,牌九麻将打土豪;又是蹦,又是跳,光着屁股不害臊;又劝酒,又敬烟,通宵达旦尽狂欢。

    这种低俗奢靡丧葬风俗是得改一改。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实行火化,提倡生态安葬,不能让死人给活人增加负担。”

    他的话刚落音,有个小伙子问:“四老头,你对遗体火化有什么看法?你怕不怕去爬‘大烟筒’?”

    “那有什么可怕的?这对于一个死人来说无所谓。遗体火化在活人看来是件很残忍的事,儿女不忍心看到亲人灰飞烟灭的过程。实际上火化既环保又卫生,尸体埋在地下腐败成什么样子活人看不到罢了。”他作出一脸不堪的样子。

    “‘四先生’就是‘四先生’,思想境界就是比别人高。”小伙子赞扬道。

    “我的思想境界不算高,只是实话实说。要说思想境界高,那还是我们那位受人民尊重的伟人,连骨灰都不保留。他这一惊世之举冲击了‘厚葬先人,泽被子孙’的中华民族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丧葬习俗。他曾说过:‘人死了,不做事了,还要占一块地盘,这是私有观念表现。’他的言行深深体现了他那博大宽广的胸怀,为‘生态安葬’做出了表率。他才算得上是世界第一高人。”“四先生”感叹道。

    “四先生”的发言,让所有的人惊叹不已。

    王运鸿激动地说:“要是老百姓都能像四大爷这么想得开,那我们村的‘火化率’就能提高了。”

    语毕,再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因为他自己对安葬形式也没有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会场顿时一片寂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