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凌云村庄: » 第106章:负债离乡(1)杨琨送殡 以武会友

第106章:负债离乡(1)杨琨送殡 以武会友

    2013年元月19号下午,九十八岁的杨琨母亲去世。灵堂内,杨家的亲朋好友正在商谈如何料理杨老太太的后事。

    孝子杨琨首先建议道:“我是村干部,必须要带头执行我村有关殡葬改革的‘乡规民约’,从简治丧,环保安葬:不大摆宴席,不吹、扎,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放礼炮,不焚烧花圈、杂物,不看风水,不修墓,不带棺下葬,母亲遗体火化后,直接掩埋骨灰盒。坟地我已经准备好了,西湖‘荒滩地’南头那个小土坑我已让人填平了,正好做坟地用。将来我和许巧娣……”

    他还没说完,姐姐杨玉琴“腾”地站了起来,“你怎么能这么办呢?你手里是缺钱?还是俺妈生前对不起你?闰年闰月地算,她老人家也一百多岁了,你就这么简简单单把她老人家烧了、埋了,连口棺材也不买,你能对得起她老人家吗?你能忍心吗?如果你要怕花钱,这个‘老殡’我来送,不要你花一分钱!”

    “姐,我当然不缺钱,也不怕花钱。我是村干部,要给群众做个样子。”他耐心解释道。

    “你是村干部。你要做样子!”姐姐余怒未消,“我是老百姓,没有你那么高觉悟,也不需要做给谁看。我也不是你们县的人,你们也管不着我。我要把她老人家带到我们那儿去安葬。我不反对‘火化’,反对也没用,因为我们那也实行‘火化’。但是,我们那允许在大田里修墓。不像你们这,把老人葬在地头路边。自古就没有这么安葬老人的,只有‘少亡鬼’的孩子才埋在地头。这也是我最反对的主要原因。你我都是她老人家的孩子,我们都要报答养育之恩,都有为她老人家养老送终的同样义务。现在提倡男女平等,法律也没有规定不允许女儿为老的送殡的。我明天就把她老人家拉我们那儿去。把她老人家葬在那,我以后上坟也方便。反正你以后是要去上海的,有我在,你回不回都行。”

    杨琨再也无法冷静,“姐,你这不是无理取闹吗?把老人葬在地头、路边,又不是我一个人这么做的?大家都这么做,这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们这儿已习以为常。我之所以不修墓,是想把父亲和她老人家葬在一起。俺爸的棺材是槐树的,应该能够整体提上来。我在坟前立个碑,即使将来坟平掉,也还是可以找到坟地的。我是儿子,为母亲送终,天经地义。不让我'送老殡’,这不是打我脸吗?你想把她老人家带走,这个你想都别想!”

    “我要为母亲送终,这也算不上是违法的事。想不想不是你说了算。”姐姐威胁道,“你要知道,你那外甥武术教练可不是白当的!”

    杨琨听罢,勃然大怒,“你竟敢用你那儿子来勒迫我!有本事你让他试试看!你们要敢胡来,可别怨我翻脸不认人!我什么事都可以妥协,唯独这事不行!”

    他当然知道外甥并非平庸之辈,之所以话说得如此有底气,是因为他的把兄弟顾本奎的“南霸天”也并非浪得虚名。何况村妇联主任赵杏梅也会让赵之信“加盟”,有他们三人在,他当然不会担心。

    执事丁啸龙见姐弟俩“顶”了起来,便从中斡旋。为了避免争端,他让杨琨与外甥钱坤就此事进行协商。

    钱坤对杨琨说:“俺舅,俺妈逞强好胜的性格到老都改不了,这您老人家是知道的。但无论如何我不会在您老人家面前动粗的,更何况我也不想惊扰外祖母。其实在我看来,人去世了,埋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你们这儿都这样做,也就见怪不怪了。可俺妈思想非常传统,接受不了把老人葬在地头的现实。为了让俺妈认可,我们不妨来个以武会友,点到为止,用武术比赛来做定夺。你我双方各选出五名习武之人参赛,谁赢,外祖母的后事就由谁办。俺妈既然把我押上了,我方若输了,她也就无话可说了。但您老人家可别指望我让着您,一定要选高手来过招,不然的话,若输了,我可不好向俺妈交代。”

    “怎么能这么办呢?”杨琨感到非常惊讶,“这样治丧是不是有些太游戏化了?对她老人家也太不尊重了吧?别人会说闲话的。”

    钱坤很无奈的说:“不这么办,还能有什么好办法?俺妈要闹起来,您让我怎么办?您又能怎么办?她就是接受不了你们村这种殡葬改革的安葬形式。”

    顾本奎本是习武之人,倒是很赞同钱坤的建议。以武会友解决争端,自古有之。何况只是点到为止,不会造成伤害,既互相切磋了武艺,发扬了中华民族武术文化,又化解了亲情之间的矛盾纠纷,何乐不为。于是对杨琨说:“我看钱坤的建议可以考虑,这总比你姐弟俩反目要强得多。我们又不吹、扎,只当是为母亲大人仙逝进行了一场武术表演。无论谁输谁赢,后事谁办,别人都不会说三道四。当然,为了满足你的心愿,我会尽力而为的。”

    杨琨对此还是有些犹豫,问丁啸龙:“你是大执,一切事务由你定夺。你认为这事可以这么办吗?”

    “可以。这确实比发生冲出强得多。”丁啸龙说,“您让赵杏梅把赵之信叫过来研究一下应对比武的办法。”

    ……

    赵之信听说这事后,非常高兴,并把师父赵长春也带了过来。

    赵长春建议:由顾本奎、赵之信、赵杏梅、张小虎和马羌登台应战。按照比武常规,出场顺序应按照武功由弱到强的顺序出场。不过令人担心的是,张小虎和马羌虽然年轻,但武功基础较差,又缺乏实战经验,要按常规比法,很难取得全盘胜利,若赢,只好安排他俩最后出场——以弱对强。但这样做就违背了武德,即使赢了,也不光彩。

    正当他们踌躇不定的时候,马羌却带来两位朋友。一位叫曹士华,此人出身于武林世家,以上几代人都是以“杂耍”闯荡江湖,在气功方面尤为突出;另一位叫丁二虎,此人武艺曾得名师传授,擅长搏击。二人非张小虎、马羌可比,愿意参与擂台竞技。

    为了展示武艺,丁二虎当场演练一套长拳——夜叉巡海,其速缓有序的精妙舒展,受到赵长春高度的赞许。于是赵长春对人物出场顺序做了以下安排:曹士华、丁二虎、赵杏梅、赵之信、顾本奎。

    顾本奎曾和赵之信交过手,感觉赵之信的武功可能要略胜一筹。赵长春之所以要让他来压场显然是故作谦让,于是对赵长春说:“师父,您应该让之信兄压场,我武艺不精,应在他前面出场,这样才能让您老人家高徒不辱使命。”

    “老弟,你也别客气。我们那次交手本来就没分输赢,你的武功绝不会在我之下。师父让你压场自然有他的道理,我相信你也不会有辱使命的。”赵之信谦逊道。

    “赵兄,不管怎么说,我和杨琨一个头磕在地上,不能同生,但愿同死,他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作为孝子,化解争端,本应一马当先。”他非常诚恳地说,“何况你武艺精湛,比我年长,又是校长,最后出场,于情于理都显得妥当。”

    赵长春觉得顾本奎说的有道理,于是拍板:“之信,你兄弟俩就别客气了。既然贤侄相让,你就放在最后吧。”

    赵之信心里当然有顾虑,对方压场人物一定是武功最高的,能不能压住场,他心里真的没底。

    ……

    比武时间,双方定于元月21号晚上进行。丁啸龙让人在杨家一块场地上,四面打上木桩,在木桩上拉上绳子,就算是比武的简易擂台。由于村民从未见过真人对阵武打场面,所以来的人特别多。

    比赛之前,主持人马羌,气宇轩昂走入场内,朗声说道:“古老东方有条龙,龙的儿女是英雄。中华大地有神功,天高地阔八面风。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场以武会友的武术比赛,灵山、汴阳武林精英汇聚一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我国武术发扬光大,这是一场武林盛会!双方一定要维护武林良好风气,遵守武德,弘扬中华武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所以,双方比武要遵守‘点到为止’的原则,且莫伤人。下面有请裁判员——德高望重的汴阳‘螳螂门’掌门,赵长春师爷爷宣读比赛规则。大家请欢迎!”

    一阵热烈掌声之后,赵长春老人着一身黑色武装,精神抖擞地走上擂台。他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用那洪亮的声音宣读了比赛规则:

    “一、比赛可文、可武。由当场对决者相互协商而定;

    二、比赛中,若一方倒地或脱离擂台,另一方就算获胜,即刻终止比武,不准继续打击、追赶。

    三、比赛中,若一方主动跳出‘圈外’,向对方施礼认输,应立即停止比赛。

    以上三条,望双方自觉遵守。比赛现在开始!”

    马羌凝神静气,款款走上擂台,昂首挺胸,神似郭晨东,高声呼叫:“第一场比赛,现在开始!有请来自灵山的凌风武术社教练,外人送号——铁掌断崖震三山钱坤老师登场!再有请来自汴阳武术世家的铁头共工——曹士华大师登场!”

    二人登场后,互相抱拳施礼,又分别向观众鞠了躬。曹士华开言道:“人说:十个把式九个吹,一个不吹瞎糊嘞。我这个铁头共工只是借神话中的共工之名,其实我的头可没撞过山,但却可以开砖碎石。为了避免在比赛中发生意外伤害,不知这位贤弟是否愿意与在下比试一下气功?”

    “仁兄请明示,怎么个比法?小弟奉陪就是了。”钱坤笑着说。

    “那好。我们就以击断叠加在一起的砖块数来定输赢。我用头,贤弟可以用手、头、足、肘任何一个人体部位都行,只要是一次击碎即为成功。愚兄先来,贤弟可要瞧好了!”

    说吧,但见他内吸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扎稳马步,双手握砖,猛然向头顶击去,只听“啪”的一声脆响,那块砖齐刷刷从中间断开。紧接着,双手又拿起两块砖,并拢好以后,又猛然向头顶一击,那两块砖也如此断开。周围顿时掌声四起。

    曹士华双手抱拳,向钱坤施礼,“愚兄献丑了,请贤弟指教。”

    钱坤向曹士华深深鞠了一躬,称赞道:“仁兄真乃共工之头,神人也。其实在下的铁掌也只是浪得虚名,并非能开山断崖,也只能断砖碎石,小弟就在此‘东施效颦’。”

    说罢,右腿跪地,左腿折成“7”字型,左手拿起一块砖放在膝盖上,伸出些许,压住砖块后面,举起右掌形如瓦刀,奋力向砖块劈去,只见那砖块比瓦工砍的“七寸头”还整齐。而后,他又把两块砖并拢放在膝盖上,手起掌落,那两块砖也齐刷刷断开。

    他起身向赵长春抱拳施礼,“老师爷,在下不才,也只能劈断两块砖。胜负由您老人家明断。”

    “二位功夫确实了得。”赵长春双手抱拳,称赞道。既而作出评判:“在老夫看来,应算是平局。若二位有兴趣,不妨再来一局,以让大家一饱眼福。”

    曹士华似乎有些不服,随口溜道:

    “中华武术是瑰宝,博大精深学不了。

    全民健身齐参战,万里长城永不倒!

    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我这个铁头共工,不仅头上有点功夫,腿上多少也有点功夫,不然的话,走路就显得头重脚轻喽。但强中自有强中手,我岂敢当众夸海口。贤弟的‘断崖掌’十分了得,在下真的不敢与你过招。这就叫:风萧萧兮秋水深,遇到强敌莫近身。

    凌波微步轻胜马,切忌硬打与硬拼。

    既然侥幸平局,愚兄也只好硬着头皮不打憷,再显一胆二力三功夫。我们不妨来比试一下,用腿劈木板,以劈断叠加在一起的木板块数来定输赢,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既然仁兄相邀,在下也只好再跟您学习、学习。”钱坤很爽快地答应了。

    马羌让人在两条凳子上搭上一块长六十公分,宽三十公分,厚两公分的木板。曹士华一个“下劈腿”,只听“喀吧”一声,木板从中间断开。他直到劈断三块同样的叠加在一起的木板为止。

    令人想不到的是:钱坤也劈断了三块同样的叠加木板,又是一个平局。

    赵长春只好进场征求二位意见:“二位功夫实在是旗鼓相当,不知二位是否到此结束,还是要加赛一场?”

    曹士华大有“江郎才尽”之感,没有再“胡咧咧”,站在那儿直愣愣地看着钱坤,希望他能表示结束比赛。但钱坤不仅仅是年轻气盛,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得胜,这才不会让母亲失望。于是说道:“仁兄头、脚的功夫小弟领教了,不知指上的功夫如何,可否再展示一下?”

    曹士华听说要展示指上功夫,总算松了一口气,说道:“贤弟,不瞒你说,愚兄习武不精,不会‘一指禅’,倒可以勉强演练‘二指禅’。贤弟莫要笑话,愚兄献丑了。”

    说罢,右手食指与中指着地,当场做个倒立。而后,身体潇洒自如旋转半周,稳稳当当双脚着地。

    钱坤冲他一抱拳,“在下领教了。不过我不会‘二指禅’,但会‘一指缠’。请各位看官听清楚,这并非少林弟子腾黑子那‘一指禅’,我这个‘缠’是‘缠绕’的‘缠’。现在我就来演示一下。”

    有人把一根长约三十公分,直径为十二毫米的钢筋递给他。他左手握住钢筋的一端,立起大拇指,右手捉住钢筋另一端,在指头上缠绕,像是绕绳子一样轻松,这真是:“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众人只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虽然不是同法展示,但钱坤的“指功”显然要高于曹士华。马羌抓住他的手,高高举起,宣布道:“本场比赛,铁掌断崖——钱坤获胜!”

    钱坤退场后,马羌喊道:“下面有请来自灵山的扶摇大鹏——陆飞和来自汴阳的云中鹤——丁二虎两位大侠登场!”

    二位登场后,互相施礼,各说一个“请”字,便开始卖弄拳脚,只见:

    静如岳,动如波;

    灵如猴,轻如雀;

    旋如轮,弓如月;

    溜如烟,穿如梭。

    凌波斗转,扶摇穹阁;

    大鹏展翅,云中飞鹤。

    日出山巅,大开大合;

    马跃平川,闪转腾挪。

    ……

    直看得众人面面相觑,瞠目结舌。

    约莫半个小时,陆飞累得气喘吁吁,跳出圈外,抱拳施礼,“在下甘拜下风。”

    丁二虎还没有反应过来,马羌兴奋地走人场内,抓起他的手,声若洪钟:“本场比赛,云中鹤——丁二虎获胜!”

    马羌喜不自胜,振臂高呼:“下面有请来自灵山凌风武术社,达摩罗汉——宏杲大师和来自汴阳的螳螂门弟子——红杏花剑赵杏梅女士登场!”

    随着喊声,一个身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和身穿红色运动服,手握一柄杏花剑赵杏梅同时走入场内。

    赵长春见和尚徒手登场,便说道:“请问大师,要不要选用一样兵器?”

    和尚高傲昂起头,“弟子不喜欢那些血腥的东西。如果我没说错的话,这位女士就是师父的令爱吧?”

    赵长春轻轻点了一下头,“小女习武不精,还望大师多指教。”

    和尚转向赵杏梅,“今天得以领教贵门武学,实乃三生荣幸。赵女士,请动手。”

    和尚的高傲,激起赵杏梅的愤怒,并没有和他多说,举剑进击。只见:

    剑随手动,气贯长虹;

    巫峡行舟,莲步流云;

    雨打芭蕉,杏花纷纷;

    锁喉缠身,剑定乾坤。

    ……

    那和尚:

    急如风,缓如熊;

    站如松,曲如弓。

    行如流水,脚踏青萍;

    霸气舒展,气冲天庭。

    ……

    已过三十个回合,仍不分胜负。

    行内人说:“学会四两拨千斤,不怕金刚罗汉身。”赵杏梅瞅准一个空档,沉下身,猛扫宏杲“下盘”。

    想不到身体肥胖硕壮的和尚却灵巧如猿,随即后翻,四肢着地,来个“长河落日圆”。

    赵杏梅机不可失,剑走直线,向和尚膝盖刺去……人说:一寸短,一寸险,剑锋及身无处闪……

    那和尚急中生智——突然双脚腾空,来个“大漠孤烟直”,接着一个“后空翻”跃出擂台。

    赵杏梅想不到,面对强敌,她却赢了,兴奋收剑,划出一道美丽弧线,气贯长虹。

    ……

    第四场比赛,对方是来自灵山武术社的冯九天,外人送号穿山豹,手使一把铜环大刀。顾本奎手使九节钢鞭。他二人见面,互相施礼,登时开打。就见:

    叮叮当当,乒乒乓乓,兵刃交加,乱冒火光。刀闪绚烂,鞭吐虹芒。刀似三秋落叶,鞭似一梁横岭;刀泻万丈泉,鞭打洞庭秋。这正是:上山的虎恰逢下山豹;云中凤遇到雾中龙。两人战作一团,不见身形,唯见浮光掠影……

    半个小时已过,仍难分胜负……冯九天不料脚下一滑,倒在擂台上。顾本奎立马收手,从地上拉起冯九天,二人久久相拥,不忍撒手……

    最后一场比赛,对方是来自灵山武术社的“金虎级”教练——凌清波,外人送号“水中蛟”,擅长形意“蛇形拳”,已经达到蛇之灵奥,能绕能蟠,舒卷自如。

    此人四十来岁,在体力上,较赵之信占有绝对优势。二人交手都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进退有据,沉着冷静。手眼身法协调,拳脚舒展圆润,真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为了压缩篇幅,对他二人竞技不再一一赘述。现大体概括,也算是对总场比赛作一个交代:

    擂台交锋国粹彰,武林精英登赛场。

    八仙过海展绝技,进退有据不慌张。

    急如春潮带暮雨,缓若闲云伴鹤翔。

    拳来脚往淋漓汗,龙吟虎啸震四方。

    踏雪无痕凌波步,杨柳婆娑舞低昂。

    螯似刀剪锁七寸,蛇尾如鞭卷螳螂。

    子龙过江夺阿斗,荆轲图穷刺秦王。

    虚张声势贯长虹,侠肝义胆暗刀光。

    二人大战二百多个回合,却不分胜败。赵之信渐觉体力不支,无心恋战。自思量:胜负大局已定,对方年轻气盛,何不送他一个排场。于是跳出圈外。

    想不到凌清波收手后,“噗通”跪倒在他面前,喊道:“师父承让了,受小弟一拜。”

    赵之信忙伸手将他拉起,二人握手言欢。赵之信虽败犹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