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凌云村庄: » 第126章:骏马萧萧(2)青龙降世 造福人间

第126章:骏马萧萧(2)青龙降世 造福人间

    将要散会时,姜总对马潇潇说:“马主任,能不能和你们村两委成员认识一下?”

    “可以啊,他们今天都在这。”说罢,她让所有的村干部都留了下来。

    姜总和大家一一握手,马潇潇一一作了介绍。

    “以前我只和马羌比较熟悉,对大家都不认识。”姜总欣喜之至,说道,“今天不如借此机会,找个地方坐一坐,大家聊一聊。”

    “我们不是马羌,对你们这些老板是禁止吃拿卡要的,要是把你们给吃跑了,我们这小区还怎么建?”马潇潇诙谐地说。

    “马主任真幽默。”姜总笑着说,“有你这么好的领导,我怎么能跑呢?用你们话说,就给我一个面子吧。”

    马潇潇审慎之至,“那就请示一下孙书记。”

    “马主任工作真严谨,吃顿饭还要请示,真令人敬佩。”姜总赞叹道。

    “既然姜总有此雅意,我们就不要驳了他的面子。”孙书记说,“为了方便,我们就到桥头玉兰酒家意思一下就行了,下不为例。”

    ……

    菜还没有上桌,周皮阿给大伙敬烟。他抽出一支烟卷递给姜总,说道:“姜总,请剋支烟。感谢你对我们盛情招待。”

    “我不剋烟。”姜总摆摆手说,“等会我陪你们剋酒,不过现在我得先剋泡尿。”

    大伙听了,不约而同笑了起来。姜总摸着头,“我说的不对吗?”

    “这个‘剋’字,意思是‘打’字,可在我们这儿却还有‘用’字之意。所以你要剋泡尿,他们觉得很搞笑。你还是先去解决‘内急’问题,回来剋酒吧。”王邦玉不失时机地作了解说。

    姜总回到酒桌后,马潇潇说:“我提议:我们以后和姜总说话,大家都要说普通话,以免语意发生歧义。”

    姜总显得很亢奋,“对对对,我会说普通话,我们以后就用普通话交流。马主任,你有什么指示,可以说说。”

    马潇潇心情也很怡悦,“我想和你谈谈开发龙湖的事情,这还有关于‘龙’的故事呢。”

    “还有关于龙的故事?不妨说来听听。”姜总兴趣盎然。

    “我不是十分清楚。孙书记年龄最大,又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一定能说清楚。”她让孙学启来说这个故事。

    孙学启用手挠了挠头上的短发,让其回归自然,不徐不疾地说,“我也是小时候听老人们说的。要说有龙可能是假的,但从一些现存的迹象来说,这个传说又好像是真的。”

    “传说大都有虚构成份,都是根据现存实况演绎的,有虚有实,所以往往能够引人入胜,你就快点说给我们听听吧。”姜总催促道。

    于是孙学启讲述了当地人都知道的那个关于龙的传说:

    我们这儿西边有个村庄,名子叫“哑叭刘家”,以前叫西刘家。故事就从这个庄子说起。

    传说有一天中午,天气特别闷热,天空中乌云翻滚、奔腾,从东南方向涌来。雷声像是老天爷气愤时那样怒吼着。突然划过一道无比耀眼的闪电,紧接着狂风大作,雨像是从天空倒下来的水,不多时地面水流成河。

    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过天晴之后,人们发现庄子中央有一个青年,屁股底下坐着一把闪闪发光的钢耙子。他人长得很英俊,但却不会说话。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他坐在那儿依然一动不动。好心的庄稼人怕他饿着,有的送饭,有的端菜,给多少他吃多少,食量大的惊人,所以谁家也不敢收养他。

    庄子上有个财主,名叫刘天柱,他见“哑叭”身高力大,便把他招呼到家里去当长工。

    他能吃,但也能干。无论是一车粪,还是一车庄稼,他一个人就能拉得动。他犁地也不用牛,就用那把钢钯子,几十亩地,抽几袋烟的功夫就可翻完。所以刘天柱索性连牲口也不用养了。

    西小刘家前面有个大邹庄,庄上有五百多口人,在那“广种薄收”的年代,他们庄的土地很难养活那么多人口。因此,他们仗着人多势重,对周围采取“扩张政策”,掠夺周围村庄土地。刘天柱家南湖与他们接壤的将近百十亩土地被他们强行耕种。他不敢跟他们索要,只好强忍着。

    可当他看到“哑巴”力大无穷,便有意把土地夺回来。一天,他把“哑巴”带到南湖,让他用钢耙子翻那块被掠夺了的耕地。

    正在翻土时,只见大邹庄几百口人,手里拿着各种农具,像潮水一样向他俩涌来。当人群临近时,“哑叭”舞动钢耙——只见银光闪闪,劲风呼啸,所到之处,无人敢敌,众人节节败退。

    他本无心伤害他们,见他们退去,便用那耙子抓在地上,在两个庄的地交界处来回走动。只见银光闪动,泥土飞溅,一条界沟便将两个庄土地给分开了。

    从此以后,大邹庄人再也不敢侵占西刘庄土地了。“哑叭”一人战退了几百人,周围几十里的人都知道西刘庄出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神人——“哑叭”,从此便把西刘家叫作“哑叭刘家”。

    “哑叭刘家”东北方向十里处有一片六百多亩小小的原始森林。林子紧邻碧波荡漾的古汴河,风景秀丽,鸟语花香,一副宜人的原始生态景观。但却没有人敢在这儿居住,因为林子里有只猛虎,经常夜间出来伤人或牲畜。

    不知什么时候,林边却多了个用石块和木棒建起的小屋,住着王氏三个兄弟。因为他们无土地耕种,每天三兄弟白天结伴冒着生命危险在林地边缘打柴,担到集市上去卖,买些米面油盐回来度日,夜间,便紧闭房门,不敢出来。

    由于“柴源”丰富,他们的日子过得不甚艰难。遗憾的是由于受到老虎的威胁,却没有女人敢嫁给他们。

    当他们听说“哑叭刘家”有一个力敌数百人的“哑叭”神人,兄弟三人一合计,便买了十石大米送给刘天柱,请求他让“哑叭”为他们消除虎患。

    “哑叭”赤手空拳走向林子,王老三递给他一把斧头。他摆了摆手,并让他出去,自己往林子深处走去。

    那老虎见有人竟敢侵入它的领地,便咆哮一声向他扑来。他身形一闪,伸手抓住老虎的尾巴,像提着一只猫那样把它提出林子。兄弟三人见了连连倒退。他用手掌向老虎头上猛击一掌,那老虎便不动了。

    老虎被打死后,兄弟三人后来都娶了媳妇,从此他们伐树垦荒,繁衍后代。原始森林不见了,便出现一个村庄,这就是现在的“打虎王家”。

    大邹庄庄主,见王氏三兄弟送了十石大米就消除了虎患,得了几百亩林子。为了灌溉、排涝,便也向刘天柱送了十石大米,请求他让“哑叭”把界沟扒宽、扒深、扒通。刘天柱不计前嫌,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一夜之间,一条长二十里,宽二十丈、深二十尺的排水沟便出现在两个庄的地界之间。他们把这条沟,叫界沟。界沟下游直通清水湖,也就是我们儿的龙湖。

    由于龙湖有岔河通入东海,无论界沟排来多少水都盛得下。

    界沟的疏通,受益的不仅是“哑叭刘庄”和大邹庄,沿线的有五六个村庄都受益非浅。受益最大的要数湖南陈家和湖北邓家。在界沟没有扒通之前,两个庄子之间是一片沼泽,每到汛期,沼泽一片汪洋,湖南陈庄人进城都得乘船。有了界沟排水之后,沼泽变成了数千亩粮田。所以“哑叭”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就是活菩萨。

    “哑叭”为了吃饱肚子干了好事,但为了一餐,也有过不雅行为。有一天他进城回家,路过小陈庄一个大户人家打麦场,恰逢老板给伙计们送饭。此时他正饥肠辘辘,见没有人叫他吃饭,便将他们的打麦磙子统统放到场边的树丫间。伙计们吃完了饭,却都没有办法把磙子取下来。老板没办法,只好请他吃饭。谁知他一个人却吃了十来多个人的饭。

    老板吝啬,怕他以后再来蹭饭,估计他并非凡人,便到城隍老爷那告状。城隍老爷一查,才知道这“哑叭”原来是东海龙王敖广的小外孙,于是写了一封书信,让夜游神带着它前往东海。

    夜游神来到东海岸边,望着波涛汹涌广阔无垠的大海,却不知龙宫在哪。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海面上一个青面獠牙,手持钢叉的汉子凌波而至。那人用叉一指,“来将何方神圣,夜立海边,意欲何为?”

    夜游神双手抱拳,“我乃城隍老爷手下柳将军。现有一封书信,烦阁下交于你家龙王。”说罢将书信递于那汉子。

    这持叉汉子不是别人,正是夜叉李艮。只见他念动“分水诀”,一头扎进水中。

    ……

    敖广看罢书信之后,气得龙须乱颤,差点从龙座上栽下来。

    他之所以如此愤怒,是因为小外孙做事实在令他太伤心了。他虽然有九个儿子,却没有一个具有统领永族,掌管兴云布雨之能力。人说“龙生九子,无一成龙”指的就是东海龙王父子。他虽贵为龙王,日理万机,却没有一个帮手,就连兴云布雨之事都必须亲力而为。

    他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小外孙呜霆,不仅龙貌威仪,而且聪明好学,具有龙的灵性,是他钦定的接班龙。

    他教他学会兴云布雨之诀,以待有机会让他去实施。当他接到汴阳百姓求雨消息时,便让鸣霆到汴阳上空去行雨。

    谁知鸣霆此时正与一条美人鱼相恋,二人正处于如胶似漆的恋情中。因为行雨时,行雨龙必须要在降雨地看着,当旱情解除后便立即停止降雨,所以他有些恋恋不舍地对美人鱼说:“亲,我得到汴阳行雨,你可要耐心等我一会哦。”

    “亲,我一刻也离不开你,但圣命难违,你就放心去吧。”她含着泪说,“但你要快去快回。你不妨把雨下大点,两个时辰即可排除旱情。”

    ……

    到了汴阳上空之后,呜霆按照美人鱼说的,念动“暴雨诀”,下了两个时辰倾盆大雨,便急急忙忙回到青龙宫与美人鱼相会。一阵鱼龙欢娱之后,这才想到应该捡查一下旱涝之情,于是对美人鱼说:“亲,我得去查看一下地是否下透了。若地没下透,还得再行雨。”

    美人鱼说:“亲,去吧。若地没透,你就再下个两天两夜大雨。当降雨成功之后,你就偷偷回宫。两天两夜之后,你再去把雨停了,保管高田凹地都能通透。”

    被爱情冲昏头昏脑的鸣霆,便连夜赶到汴阳上空,为了查看旱涝之情,便一头向地面栽去……由于心不在焉,却栽到汴阳城北的屏山(即:平顶山)顶上,顿时头上起了个大包。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下了两个时辰大雨,地面还这么硬。一怒之下,便念动“暴雨诀”,让汴阳再下两天两夜大暴雨。降雨开始后,他便回到青龙宫与美人鱼欢聚。这下可苦了汴阳百姓。

    老龙王总是放心不下,凭经验,两个时辰大雨,地应该透了,怎么能还降雨呢?而且雨下得还特别大,下了一天一夜了,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于是便亲自到汴阳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汴阳江河湖泊暴满,遍地流水,房子冲倒了,庄稼被淹了。可此时却找不到行雨之龙。

    他止住大雨之后,便来到青龙宫找小外孙问罪。令他想不到的是,鸣霆却金屋藏娇,垂涎美色,误了正事。

    他本想一拐杖将美人鱼击毖,但见她长得千娇百媚,难怪小外孙沉迷,于是暗暗地原谅了涉事不深的鸣霆。但龙的后代血液中岂可鱼龙混杂,他绝不允许小外孙娶一条鱼!于是命令鳜鱼都司将美人鱼锁进水晶箱,并嘱咐他道:“一定别让她跑了!等刑满之后,你便可以把她带回都司府去成亲。“

    鳜都司见美人鱼长得十分漂亮,欣然从命,于是让手下心腹爱将龙虾将军来看管水晶箱。

    鸣霆犯了错,按照龙宫规矩,不可能不治罪,老龙王让八子赑屃把他压在大石碑下。

    由于鸣霆年轻,又没练过负重,仅仅压了一天一夜,便气喘吁吁,不堪重负,实在让八舅于心不忍,于是赑屃请求父王放过鸣霆。老龙王也怕把小外孙压出个好歹对不住女儿,何况他又是自己选定的接班龙,怎忍心让他长期爱苦,于是法外施恩,放了小外孙。并让六子饕餮把他带回去好好补补身子。

    六舅饕餮没有别的本事,唯一特长就是会吃。他带着小外甥一天到晚胡吃海喝。鸣霆特别喜欢他做的燕窝汤。

    老龙王虽然放了呜霆,但对他的惩罚却没有减免。为了防止他以后再胡乱行雨,他让饕餮在燕窝汤中放进去“预哑药”。这种药的效果就是:吃了以后,若私自行雨,就会变成哑巴,以后不能再念动“行雨诀”。

    呜霆喝了“预哑药”之后,感觉到嗓子痒痒的,说话声音也变得沙哑低沉。

    他的好朋友万年龟是水族大军的军师,发现这一情况后,便偷偷告诉他:“你可能吃了'预哑药',解药只有龙王才有。”

    呜霆问:“除了解药,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除药效?”

    “有是有,但不容易做到。”他顿了一下,说,“那只好去人间享用365天五谷杂粮,到时药效自然解除。”

    ……

    鸣霆有好几天没有和美人鱼真切接触了,每天见面只能隔着水晶箱话语缠绵、深情相吻。这种相会让他们无法排除思念,每天晚上只能陪同苦涩的海水一起寂寞,于是就产生了要把美人鱼救出来的念头。

    有一天他问龟军师:“除了钥匙,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打开水晶箱?”

    “除了钥匙,那只能用你二舅金钢耙。”他对着他的耳朵说。

    二舅睚眦武艺高强,好攻杀。鸣霆找到他后,要跟他习武。睚眦非常高兴,他让外甥去兵器房挑选兵器。鸣霆就选了九齿钢耙。

    他在那练了几天后,便在一个晚上来见美人鱼。他见龙虾将军正在睡觉,于是举起钢耙打碎了水晶箱,救出了美人鱼。

    正当二人要逃跑时,龙虾将军挺着虾矛却拦住了去路。他只好丢下美人鱼迎战龙虾。

    龙虾将军有震海大侠之称,武功非呜霆可比。他见美人鱼已被水兵们俘获,便有意放呜霆一条生路。

    鸣霆为了日后救出美人鱼,便选择逃跑。他出了海面以后,便念动“行雨诀”,借助雨势逃到了汴阳,降落在西刘家。由于“预哑药”的功效,他便变成了哑巴。

    ……

    再说敖广来到汴阳地界之后,一看地形便断定小外孙藏在清水湖里。他用拐杖在湖水里一搅,旋转的湖水顿时凸起像一座小山,峰顶上“哑叭”终于现出原形,变成了一条小青龙。

    老龙王拐杖一收,小青龙便从峰顶跌落入湖水中,头上的犄角在湖水边上钻了一个洞,顿时泉水喷涌。

    老龙王念他在人间做了善事,便从轻发落。他将拐杖向前一伸,挑起小青龙用力一甩,便把他甩到任庄庄西头一片空地上。

    此时正是“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萤时一声”的盛夏,烈日杲杲,若张火伞。小青龙头南尾北躺在地面上,滚热的地面让他不停躁动——只见泥土纷纷飞起,不大一会儿,他的头和尾部下方分别出现两个大坑。但由于城南这儿很长时间没有下雨,坑里并没有生出水来。

    随着他的体力耗尽,便逐渐安静下来。由于水分流失,身上鳞片渐渐翘起,浓浓的腥味引来无数苍蝇。

    当地老百姓以为是真龙亲自下凡降雨,唯恐他被干死,于是大伙用水桶、脸盆向他身上泼水。

    也许是老百姓的行为感动了上苍,忽然下起雨来。雨越下越大,将天地合为一体。小青龙借着雨势游向天空……

    后来当地人把任庄庄西头那两个坑叫作“罚龙汪”——南面一个叫“南罚汪”;北面一个叫“北罚汪”。把“清水湖”改名为“龙湖”,那个喷泉就叫“龙泉”,把界沟叫“龙沟”(也叫青龙江)。

    龙沟两岸的农民,为了纪念“哑叭龙”的功德,在湖北邓家后面修了一座庙宇,叫“龙庙”。从此湖北邓家就被人们改名为“龙庙邓家”。这也是“龙庙大队”、“龙庙村”的名字由来。

    我小时候去过“龙庙”,是跟母亲一起去烧香许愿的。记得庙内塑有“哑叭龙”神像,身后是一条腾飞的青龙,还有一些泥塑的神像。

    神奇的是:谁家如果有人病了,只要到庙里烧香、磕头祭拜,病却可以不治而愈;祭拜时默默许愿,十有八九都可实现。因此当年祭者如潮,香火鼎盛。

    遗憾的是庙宇后来被拆了。庙不存在了,但逢年过节或谁家人老了都还带着祭品到庙址上去祭拜。

    后来庙址上建了学校,村干部不让群众到庙址上去祭拜,群众便都到学校东面一个十字路口去祭拜,至今香火不断,人们对“哑叭龙”的一片深情,由此可见一斑。

    故事讲完之后,孙学启感叹道:“要是龙庙不扒掉该有多好啊。”

    姜总听后很受感动,他的心被当地群众对“哑叭龙”的真情所打动,于是说道:“我再给你们修一座寺庙好不好?”

    大家一起拍手叫好。

    “修建寺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既为群众提供了祭拜场所,也丰富了旅游环境文化内涵。”王邦玉趁机说道,“我们修寺庙是为了纪念‘哑巴龙’的,不妨就把它叫做‘念龙寺’。‘念龙寺’这三个字,无论是甲骨文、小篆、隶书,我都会写,寺院落成以后,我来题写寺名。”

    “这八字还没一撇呢,你就要题字,政府让不让修还两说呢。龙在哪?哪有龙?”高现华打趣道。

    “有啊。”王邦玉巧妙地狡辩道,“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修,一定会让修的。”姜总说,“不过得要写‘申请’,办理‘宗教场所审批手续’、‘城建规划审批手续’、‘土地审批手续’等。如果要是走旅游的路子,还有其他相关手续要办。”

    马潇潇见王邦玉对修建寺庙兴致盎然,便对他说:“好吧,既然王书记对这件事有兴趣,修建‘念龙寺’的项目就由你来负责吧。寺修成了,你题什么字都行,但千万别用你那拼音汉字。”

    众人听了,不由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