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凌云村庄: » 第131章:骏马萧萧(7)隐匿孕情 麦地产子

第131章:骏马萧萧(7)隐匿孕情 麦地产子

    第四家是一位孤独留守老人,叫余素华,今年七十八岁。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开始他们是城乡两栖往返流动,后来随着打工收入增加就彻底抛弃了土地。

    他们有了孩子以后,便准备把母亲接去看孩子,可老人舍不得丢下那十来亩土地,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为此儿子、儿媳很生气,只好雇了保母,索性和老人断绝了关系。所以,当马潇潇跟她要儿子电话号码时,她说:“我跟儿子不来往,没有他电话号码。”当让她在“协议书”上签字时,她又说:“房子是儿子的,我不当家。”他们对这种情况也无能为力。

    马潇潇觉得:她的年龄已远远超过了劳动年限,劳动的效率应该是很低的,这样老人在田间劳作实在让人心酸,于是说道:“老人家,还是想办法让您儿子把您接过去吧。”

    “你别绕我。我走了,你们把我房子扒了怎么办?”老人误会了她的好意,说,“我哪儿也不去,就在家看着。反正我不怕死,你们想扒就扒。”

    “您这么大年纪还怎么种地?我让人把您送到您儿子那去。你儿子不签字,我们不会强拆你您房子的。”马潇潇真诚地劝道。

    老人依然要坚持自食其力,创造她的自身价值,说道:“现在种地是机械化,我有三轮电动车,把肥料种子拉到地头就行了。如今种地与过去相比就是一种享受。实在不行,我还有女儿、女婿啊,他们可以帮助我。趁着现在还能动,再种几年地,挣点养老钱。”

    马潇潇情真意切地说:“您这么大年龄的人,解放前、后的苦都吃过,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应该走出去看看,到您儿子那儿享受一下现今社会发展成果。我们村干部是关心您,帮助您,为您晚年生活着想。您只有到了您儿子那,才能衣食无忧,病了得到及时就医,有人照顾,万一身体不行了,没有人照顾可不行。国外有好多老年人自己生活,死在家里好长时间都没有人知道,您这么大年龄自己生活是很危险的。”

    这一番话,让老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很是无奈,她已和儿子断绝了关系,不得不对现实进行考量——她的依靠是遥远的,虚无的,得到儿子的关照对她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于是她极其凄凉地说:“我倒是想去,可我的儿子真的不要我啊。我有女儿,她不会不照顾我的。”

    马潇潇心情沉重,问道:“你女儿有你儿子电话号码吗?”

    老人慢慢摇着头,“我不清楚,应该有吧,你们去问问她吧。”

    马潇潇认为: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从一家一户做起。独守空巢的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解决孤独老人生活问题,比让她在“协议书”上签字更重要,这才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她送到养老院,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一定要想办法做好她儿子思想工作,把她送到他儿子那儿去。她打算把这项工作交给杨琨来完成。

    他们来到第五户——杨采银家,看到门前有一堆黄沙和水泥。马潇潇问道:“你们家拉黄沙、水泥做什么?房子马上就要拆迁了,房子也已经评估过了,附加辅助建设,费用也不能加到房价里去,这是有规定的。”

    “这个我知道,我们只是想把房子装修一下,人住进去舒心一些,并不是想跟你们多要钱。”杨采银面无表情地说。

    “装修不是白浪费钱吗?”马潇潇劝道,“我让高现华书记跟老板商量一下,你把料子拉到工地上给他们用,让他们给你钱。”

    他停了片刻,脸上流露为难之色,说道:“我要娶儿媳妇,房子必须要装修一下。”

    马潇潇感到诧异,“你儿子不是正在上学吗?怎么高中还没毕业就结婚呢?这马上就要高考了啊?”

    他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下,说道:“你们进屋,让我老婆给你说吧。”

    杨采银的老婆龚月英把她们两个带到后屋,搬过凳子让她们坐下,说道:“这事说起来挺丢人的,所以他不愿意说。但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事迟早还得麻烦你们。我就实话跟你们说了吧。我那儿子原来在学校可是‘尖子生’,这下完了,从‘学霸’变成‘学渣’了,真让人痛心啊。”

    “怎么能会是这样呢?”马潇潇感到骇怪。

    龚月英面部骤然阴沉起来,眉宇间凝聚着太多的无奈。

    “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据我儿子说:他是班长,教室的钥匙在他手里。一天晚上,晚自习结束以后,他要锁门,却有个女孩坐在那不走,要他给她讲解一道数学题。他没办法,只好坐到她身边给她讲解。讲解完之后,那女孩并没有走,而是把教室的灯给关了……接下来的事就不用我说了。

    那女孩怀孕后没有把这事对任何人说,包括我儿子,她想一个人独自扛着。

    她每天坚持上课,谁也没有发现她的身体情况变化,只是觉得她四月里的天气还穿着厚厚的外套有点不太适和时宜。直到临产时她才对老师说身体不舒服,要请假到医院看病。她没有去医院,而是躲到麦地里去生孩子。

    孩子下生以后,她用削铅笔的刀子割断了脐带。为了我儿子和她自己都能参加高考,她想把孩子弄死,可孩子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又不忍心下手。她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不料孩子却啼哭起来。这个不知自己处境的小家伙,一点地没有考虑妈妈的感受,他张着小嘴,无所顾忌地嚎叫着,用哭声向人类昭示他的存在。她心里非常纠结,不忍心一下子弄死他,可又不能让他肆无忌惮地发声。情急之下,她抓起细土,让细土顺着手指弯曲起来空隙向下缓缓流动,注入嗷嗷待哺的孩子口中。小小嘴巴里的细土越来越多,哭声越来越小……

    就在孩子奄奄一息的时候,一个放羊的老头赶到了现场。他抱起孩子,清理他口中的泥土,这个小家伙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聚拢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正在七嘴八舌议论着。她突然从麦地中走出来,从老头手中夺过孩子,把他抱回家里。在母亲逼问下,她说孩子是我儿子的。

    我儿子很纳闷:怎么能就那么‘一次’她就能生孩子呢?可到了医院鉴定后,孩子就是他的。学校知道这事后,把他们两个都开除了。这学上不成了,又有了孩子,不让他们结婚还能有什么好法子?”

    马潇潇听后,心里很是不平,“这学校平时是怎么管理的?一但出了问题,就知道开除学生。这么好的成绩不参加高考真是太可惜了。——他们两个年龄够结婚条件吗?”

    “都二十二岁了,够结婚条件。”龚月英的脸上的痛楚依然没有散尽。

    “别装修了,房子马上就扒了。快把孩子事办了,先去领《结婚证》,我给乡计生办说说,再补办个《准生证》,村里给出个证明,到县‘妇幼保健站’补个《婴儿出生医学证明》,就可以到派出所入户了。”马潇潇诚恳地告诉她。

    龚月英听后,这才如释重负,对丈夫说:“就听马村长的,房子别装修了。村长答应了给孩子入户了,你快去买点菜,请两位领导吃饭啊。”

    “别麻烦了,我们有纪律,不会在你家吃饭的。”马潇潇拦住杨采银,对他说,“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应尽的责任。麻烦你在这'协议书'上签个字就行了。”

    他签了字后,说道:“这就晌午了,到哪都得吃饭。我们就在家里吃,又不下饭店,算不上是请客。”

    “你就别客气了,给我们准备点开水吧。我们有大众泡面——老坛酸菜。”马潇潇请求道。

    他看她们吃酸菜面,心里酸酸的,说出了发自内心的话:“这才是新时代的好干部啊!要是马羌,我真的不知道得花多少钱?”

    ……

    这第六户不是别人,正是马明表哥——杨采坤。

    他们一家人正在吃饭,见马潇潇到来,忙说:“你们两个快坐下来一起吃点吧。”

    “别客气,你们吃吧,我们吃过了。”马潇潇笑着说。

    “到小杨庄来你不在我这吃,还能在别人家吃?”杨采坤很是不高兴。

    马潇潇只好跟他实话实说:“我们吃了泡面。”

    他听了,那颗纯朴善良的心受到重重一击,脸“唰”的一下沉了下来,“俺家供不起你们两个一顿饭吗?你这不是存心弄我难看吗?你来有何公干?快说吧。”

    马潇潇也像对待其他农户一样,首先向他宣传了“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条例”,并告诉他有三种补偿方法:一是货币补偿;二是房屋置换;三是房屋置换与货币补偿相结合。

    他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马潇潇,问:“你跑到现在有人签吗?”

    马潇潇把签了字的“协议书”拿给他看。他看后自言自语地说道:“他们两个还怕别人先签呢?怎么自己倒先签了呢?”

    “你看别人都签了,你们是亲戚还不签啊?”王润芳乘机说道。

    “她把我当亲戚了吗?”他本着面孔,气愤地说,“到了家门口也不来我这吃饭,还吃泡面?既然她不给我面子,我也不给她面子,不签!”

    “你不签我也不逼你,等你想好了再签。”马潇潇并没有生气,说,“你不是要我在你家吃饭吗?现在不行,现在吃了你的饭,你没占便宜别人也认为你占便宜了,等字签完了,我再好好宰你一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