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朝方术士 » 第四章 搜集罪证

第四章 搜集罪证

    西市归来,李寻回到府中。白头翁的药汤,自然有人帮他送去。

    汉代五日一朝,公事繁多,绥和元年,又是多事之秋,李寻还是得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朝堂这边。

    这日午时,李寻从厢房里出来,就看到苏文成侯在外面了。

    “文成啊,怎么突然想到来见我?”李寻笑道。

    苏文成恭谨道:“我刚从太子殿下那边过来,听说阁下跟王融不对付,特地过来看看情况。”

    苏文成眼睛眯成一道缝,看上去对王融很不爽。

    李寻知道,苏文成是在关心他。

    六年前,山阳郡,爆发了一场席卷四十多个郡国的起义。

    铁官徒起义,后来赤眉农民起义的前身。

    苏文成,正是起义领袖苏令之子。

    前年,苏文成投入王莽府下,却被李寻发现真实身份,并纳入旗下。

    听说苏文成从太子那边过来,李寻也不奇怪。

    年初,在赵氏姐妹的帮忙下,定陶王刘欣被立为太子,是为后来的汉哀帝。

    太子是一个高危职业。据统计,汉朝的太子,只有九人成功登顶,五人被杀,仅在西汉,就有两人被废杀,分别是刘荣,刘据。

    作为穿越者,李寻知道刘欣是幸运的,他给苏文成的使命之一,就是跟刘欣搞好关系。苏文成明面上,是朝廷的侍御史,实际上,是李寻的心腹。

    李寻答应苏文成,只要帮他做事,他一定搞垮祸乱天下的五侯,从此海晏河清,还天下人一片太平。

    搞垮五侯集团,首先,就从曲阳侯王立开始。

    “淳于长封官许愿的证据,你手下的人收集得如何了?”李寻凭几而坐,随口问道。

    为了帮助王莽,李寻发动暗处的力量,收集淳于长的不利证据。

    汉代刺客盛行。

    比较有名的,就是“白帝”公孙述手下的刺客,战绩有,刺杀了刘秀来歙,岑彭两员大将,瓦解了刘秀对成都的攻势。

    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以刺客之力,解除一国之难。

    “淳于长府内防备森严,还收买了一群实力不俗的江湖势力,在暗中捣乱,我们的进展不是很乐观。”

    苏文成作为刺杀组织“会任门”的领袖,对这件事很清楚:“我觉得可以转移目标,将收集证据的目标,转向那些被淳于长收买的官员。”

    当朝的大司马王根身体多病,想要退休,淳于长为九卿之首,以为机会来了,到处封官许愿,希望大伙支持他上台。

    “如果王根知道,淳于长如此明目张胆,想要取而代之,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苏文成嗤笑淳于长,李寻却也笑而不语。历史告诉他,王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淳于长的希望落空。

    “就这样办,证据齐全后,交与新都侯,由他告诉王根,还有王太后……不,王太后那边,先不要去说。”

    李寻沉吟道。

    许皇后被废黜,想要恢复婕妤的位置,只能求助于能够出入禁中的淳于长。

    结果,淳于长做了什么?

    诱骗许皇后的金钱车马,前后达千余万!

    淳于长是太后的外侄,要想扳倒他,太后的态度至关重要。淳于长与许皇后的姐姐私通,还收取贿赂的信息,就是他们的杀手锏!

    “那就去办吧。”

    李寻刚刚送走苏成文,小白跳了出来。

    发光的小白,跳到一个矮足的柜子上,说道:“李寻,你要小心点,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李寻说道:“到目前为止,一切不都遵循着历史的轨迹吗?”

    小白摇头道:“别的我就不说了,你不觉得,这个朝代的人,武力值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吗?”

    李寻托住下巴,思考了一下:“我没怎么关注这点,不过,你这么一提醒,似乎是有些奇怪。”

    刚刚来到这个朝代,李寻琢磨着组建一个刺杀组织,王莽大力支持,起名“会任门”。

    李寻由此,也见到过一些身怀武艺的江湖人士。这些人不说飞檐走壁,最起码力能扛鼎。李寻还以为,是遇到了项羽一般的人物。

    “说不定,当时的奇人,并非特例。”

    李寻觉得必须留意一下了。过几天,去长乐宫周围的武库转转,亲自试试那些环首刀,铁制甲胄的重量。

    如果江湖人士武功高超,那些豪强贵族身边必然也有高手,否则刺杀起来,岂不是轻而易举。

    “公子!”一名仆人走进厢房,拱手说道:“有消息传来,卫廷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李寻脸色一变,赶紧说道:“带我去看看!”

    ……

    汉代农民,出耕在田,入居在里,监管人为里胥和邻长。

    李寻骑着马,来到居室栉比的聚落,过了田垄,进入里门,就是卫家的住宅。住宅的外部,有几面夯土墙,屋顶则用简和板瓦扣合而成。

    门口的水井边,卫廷的妻子正在打水,看到李寻骑马进来,她放下辘轳的摇柄,扑在李寻马前,说道:“我家良人,喝不了尊驾的药,躺在床上已经两天了,这可怎么办呀!”

    李寻让她先别着急,自己走到屋内。

    进入大门就是庭院,种着些桑树,过了厅堂才看到卧室,旁边还有一个灶子。

    地上是一个摔碎的陶碗,和一滩味道刺鼻的药水。

    “是谁将药打翻的?”李寻皱了皱鼻子,问道。

    卫莹也在屋子里,就坐在床榻旁边,看到李寻进屋,顿时眉头舒展。

    似乎想起什么,卫莹有些惶恐,透过空洞的窗户,看了看屋后面,那里只有一道排水沟。

    李寻眉头一挑,说道:“不要怕,这里发生了什么,都说出来。凡是有人要害你,都要先过我这一关。”

    卫莹这才敢开口。

    “邻长赵儋说这药不能喝。白头翁素来听闻有毒,喝了会死人。我说,这是方士给的药剂,他亦不听,我等争论不过他,最后还是被赵儋,将这药汤打翻在地上了!”

    李寻一听就知道,这个赵儋一定有人撑腰,不然的话,一介平民,为何不听方士的话?

    后院传来一阵微风,携带着幽香的气息,让人有些恍惚。一片桑叶,慢悠悠地飘了进来。

    “大人小心!”

    李寻身后的高手,直接推开李寻,紧接着,一道剑光,跃过几丈,刺中李寻原先所在的位置,剑上仿佛系了根丝带,通过这丝带,一柄钢铁长剑,旋即被拉了回去。

    刺客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竟然先扔出一叶桑叶,作为警告。

    李寻带来的三名高手,两人追了出去。李寻晃到窗边,只能看到一个着装严密的人离去的背影。

    “这出剑,还有收剑的速度,已经超出我的想象了。”

    李寻对这个时代的武力,有了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

    “邻长在哪里?”李寻问道。

    当务之急,是找到赵儋,问问这名邻长,知不知道刺客的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