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朝方术士 » 第六章 王莽入狱

第六章 王莽入狱

    汉代流行厚葬,《汉代婚丧礼俗考》中有言:“汉代厚葬之风特盛,至有约其父母之供养以豫储父母没后之用者。”

    苏成文的葬礼,很是隆重。

    尸身沐浴饭含、硷衣硷具、出殡到治丧、墓祀、安葬,李寻全程跟了下来。苏家人,决定守丧九个月。

    汉代习俗,哪怕客死异乡,也必须归葬故里。

    苏文成的父亲,乃铁官徒起义军领袖苏令,故乡在山阳郡。苏文成身份不能暴露,只能在长安举办葬礼,不啻于一种悲哀。

    回到府宅,李寻穿着大功布丧服,坐在居床上。

    历时数天,一套殡葬流程下来,李寻感觉有些累了。

    “这次出殡,居然没看到王莽的身影。”李寻苦笑摇头,“说他是冷血好呢,还是政治嗅觉灵敏。”

    与往时不同,小白死气沉沉,没有回话。

    ……

    苏成文被杀的消息,传到王莽府中之时,王莽正在自家园林中赏月。

    汉朝一帮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外戚中,像是王莽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除他之外,也就王音,傅喜等寥寥几人,人品还算不错。

    王莽的品德一向很好,积极向尧舜等古人学习,研究如何光耀儒家思想。在他看来,如果汉朝能够回归西周的礼制,那就最好不过。

    他这古之贤人的精神,为天下立心的志向,让外戚们没有选择,不得不把他推出来,作为外戚的门面,进而大力培养。

    然而,王莽的想法,在一年之前,彻底改变了。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他在梦中看到了一副景象。

    梦中的他,像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率领文武百官,在长安城的南效痛哭。

    从梦里的穿着打扮上,能够看出来,他已经代汉自立了。

    但是,他为什么要在滂沱的大雨中痛哭?

    画面一转,长安城到处失火,他的身边只有王邑父子,贼人冲进他躲藏的小屋里,一刀将他的头颅砍落。

    噩梦中惊醒,大汗淋漓的他,看着屏风上的螭龙,意识恍然。

    随后的几天,他没有上朝。外戚不上朝,也不会开除官位,他有很多时间可以思考,却无人可以解除心结。

    他开始放纵私德,跟样貌姣好的奴婢发生关系,穷奢极欲,改造私家园林,堆山理水,建起了楼台亭榭,种植大量的柳树,槐树,郁金,迷迭草。

    然后,邀请长安城的显贵,到园林中欢歌宴饮。

    王莽很难说清楚自己的心理。

    直到那一天,宫里的黄门郎李寻,突然拜入他门下,想做他的入幕之宾。

    “阁下天人之姿,必将被授予九锡。”

    九锡是皇帝赐予的九种礼器,是对臣下最高的礼遇。

    当初李寻说完这番话,忐忑的表情,他记忆犹新。方士果然是方士,居然看到了未来的某个瞬间,只不过,李寻不知道的是,他已经对历史的真相全然了解。

    “是个能人。”

    这是他当时最朴素的想法。

    一名奴仆匆匆进来,打断了他的回忆,说道:“阁下,苏御史死了。”

    王莽猛然抬头,喝问道:“谁人所为?”

    了解事情的经过后,王莽屏退来人。

    夜色渐深。漆黑的庭院里,只有数盏卧羊灯的火焰,在幽幽颤动。

    扳倒淳于长,一直是王莽的目标,听到苏文成被杀的消息,他却有些动摇了。

    “淳于长等人,已经开始动手。结局已经注定,我也未曾想过逆天改命……就让风暴提前到来吧。”

    立秋。

    苏文成辞世已有数周,王莽一直没有什么表示。

    王根病重,已经上书辞归,大司马之位落入谁手,汉成帝近期就会给出一个答复。李寻在这个世界,原本就根基不稳,苏文成一死,更是难于跟淳于长的势力角斗。

    到王莽的府上敲了几次门,王莽却没有回应。

    王莽没有主动出击,李寻只能安慰自己,莽哥这是深思熟虑。

    历史上的莽哥,虽然自带君子的人设,然而他的政治野心,会让他在打击异己的时候,不遗余力。

    谁料,这一天,令李寻惊恐的消息传来:汉成帝下令,逮捕王莽!

    “岂有此理!”

    李寻顺手抄过一个玉龙佩,扔到了地上,玉佩顿时就摔成了两截。

    旁边的人看得心疼……这个玉龙佩,可是从先秦时候传下来的宝贝啊。

    “说,赶紧说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寻很气愤!

    气愤王莽居然放弃了反抗,也气愤自己没有早点看清楚局势。

    属下说出了原委。

    王莽被栽赃了。栽赃的方式,正是李寻想要扳倒淳于长的手法,揭露淳于长在王根还没退位的时候,就卖官鬻爵的事情。

    “王莽不可能认罪的。”

    李寻思忖:“先等等看。这个年代,没有满大街的摄像头,如果要躲,总能躲过一阵子。我赶紧去内宫奏事,看看陛下能不能回心转意。”

    李寻穿好官服,来到未央宫,却被禁卫拦住,声称不能入内。显然,淳于长这个禁卫头子已经吩咐过了,不能让李寻接近皇帝。

    无奈之下,李寻只好走出未央宫,经过武库,想要前往安门,却见一名小吏,低着头向他匆匆走来。

    “大人,新都侯已被有司抓捕,下狱追究了。”

    这句话,仿佛晴天霹雳,让李寻有些无所适从。

    这是已经定罪了呀。

    李寻拼命振作,急速地思考起来:“陛下那边已经行不通,找谁求情好呢……赵氏姐妹?”

    赵飞燕能量很大,算是太子党,只不过,有一个问题。

    许皇后为什么心甘情愿,向淳于长行贿,让淳于长帮自己上位?因为淳于长有过成功案例。

    赵氏姐妹,就是淳于长成功推荐给汉成帝,并得到汉成帝独宠的。

    如此看来,赵氏姐妹未必肯帮忙。

    “没办法,只能去找王太后了!”

    西汉末期,王氏外戚集团扰乱朝纲之根源,可以说,就来自于这位在位六十一年的王政君,王太后。

    由此可见,王太后的权势有多大。

    “于情于理,王太后都应该救自己侄子一把。”

    长乐宫就在武库附近。李寻上了车马,向长乐宫行驶而去。

    进入长乐宫,走到前殿,长信殿遥遥在望,一名等候多时的内官迎了上来。

    “黄门侍郎,太后不肯见你,你请回吧。”

    内官说完,不再发话,眼睛看着地面,就要离开。

    李寻说道:“且慢。”

    内官转过头,看到李寻坐在地上。

    “今日我在此地跽坐,希望太后能够帮新都侯说句话。”

    李寻说道。

    内官眼睛都直了。这么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这样子求情的。也不知道哪条汉律可以处罚。

    内官摇着头离开,前殿冷冷清清。

    一道身影远处掠过,被李寻捕捉到了。

    身影被李寻认了出来,正是王莽的旧部,可能是来长乐宫确认他行踪的。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自从李寻来到这个朝代后,视力越来越好了,有向5.0迈进的迹象。

    “王莽的势力出动了,长安城将不再太平……希望我能够帮上忙吧。”

    不详已经降临,寒意从心底涌现。李寻觉得,今日的天气,格外地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