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朝方术士 » 第十章 汉哀帝即位

第十章 汉哀帝即位

    站在庭院的中央,王融看着一辆辆车马,排队进入府中。

    王融旁边的小吏,恭谨地说道:“定陵侯官署里的车马金钱,俱在此处。希望您能在陛下面前,替定陵侯美言几句。”王融笑着答应。

    淳于长被贬回封国后,王融眼馋淳于长官署里的车马,想让汉成帝赏赐给自己,汉成帝没有答应。

    淳于长知道这件事后,当机立断,把车马送给王融,想让王融帮他说话。

    李寻派人日夜监视着王府。

    他知道,淳于长回去封国后,王融必定会想方设法,夺取淳于长留在长安城的财富。很快,王融收取贿赂的证据,就落入了李寻的手里。

    第二天。

    内宫。

    淳于长送王融车马的事情,被王莽禀告给了成帝。

    汉成帝大怒:“孤未曾应允之事,定陵侯倒好,替孤把事情办了!”

    王莽十分得意,心想可算报了当初淳于长来信羞辱之仇。

    李寻及时呈上王融倒卖国土的罪证,汉成帝气得不行,下令将王融赶出长安,对淳于长也十分不满。

    紧接着,淳于长勾引许皇后之姊,收取大量贿赂的事情也败露了。

    汉成帝下令将淳于长押回长安,关入廷尉诏狱之中!

    绥和元年,十一月,王莽顺利当上大司马,位列三公!

    ……

    诏狱的滋味并不好受。

    淳于长坐在冰凉的地上,眼神呆滞。

    脖子上,挂着铁制的项圈,小腿戴着脚镣,右脚趾也被斩掉了。

    廷尉狱卒告诉淳于长,陛下已经下令,后天就会将他斩首。此时的淳于长,恐惧到了极点。

    这场夺取大司马之位的争斗中,他失败了。败得如此迅速,如此彻底。

    “哐当”

    监狱的大门发出声响,有人推门而入。

    “是谁?”

    太久不见阳光,淳于长觉得,门口射进来的光线有些刺眼。

    “莫非是前来营救我的人?”

    看清楚来人的样貌,淳于长心中仅存的最后一缕希望,也瞬间破灭了。

    李寻走进诏狱,身上穿着一件青色的深衣。跟在李寻身后的,是淳于长曾经的保镖严香。

    “黄门侍郎,”淳于长说道:“你来诏狱作甚?为何无人阻拦?”

    “我来这里,就是想亲眼看看你的下场。”

    淳于长匍匐在地上,披头散发。

    李寻站在淳于长的面前,冷漠地说道:“陛下赐你一死,已是无可改变的事实。我的想法很简单……”

    李寻一招手,身后的严香走上前来。

    “杀了他。”

    严香眼中的寒芒一闪而逝,手中的铁戟高高举起。

    即使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淳于长依然没有想起,自己做了何事,会让李寻如此气愤;与淳于长的迷茫不同,李寻的脑海里,泛滥起汹涌的回忆。

    那一天,他跪在长乐宫前殿,无人知晓,他内心的绝望与倔强。

    原本以为,他用三寸之舌,说动王太后亲赴未央宫,可以让陛下收回成命,救出身陷囹圄的王莽。

    孰料在前殿徘徊的他,却依旧听到了王莽被杀的消息。

    当时的王莽,死得太快了。李寻不得不怀疑,是淳于长派来的人,提前动手,将王莽在狱中杀死。

    或许,动手的人,如今就站在淳于长的面前,准备夺走他的性命。

    严香举起铁戟。

    铁戟的直刺,深深没入了淳于长的颈部。

    伴随着淳于长的惨叫声,鲜血从他的颈部涌出。

    李寻蹲下身子,默默地看着淳于长。

    失血过多后,会进入休克代偿期。

    血管收缩,口径变小,微循环灌流减少,自身开始血液重新分布,以维系生命的存在。

    然而,淳于长的创口之大,以及无人治疗的现状,他的身体很快就会进入休克晚期。

    具体表现为,皮肤苍白,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全身冒冷汗……

    身体的求生欲是很强的。即使窦房结不跳了,心室会代替跳动起来,保证血液的供给。

    对一个注定会死的人来说,这种生命的挣扎,过于残忍。

    淳于长已经快死了。李寻有些不忍,转身离开。严香默默擦掉铁戟上的血,也一并走出了诏狱。

    ……

    卫廷的家中。

    李柱国正在给卫廷悉心把脉。

    李寻怀揣着已经编写得差不多的《本草》一书,准备交给李柱国校勘。

    王莽顺利坐上大司马的位置,历史正常运行,李寻感觉轻松了许多。完成《本草》一书后,李寻准备开始写《伤寒杂病论》了。

    当然,这两本医学著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写,毕竟,他有手机。

    卫廷看上去气色好多了,以前圆鼓鼓的肚子,已经瘪了下来。

    李柱国为卫廷调理好身体,就随李寻出门了。

    刚刚从卫廷家里出来,一群农民就拥簇上来,甚至有人端来在釜里做好的肉食。

    郊外,农民正在进行冬前除草。此时的杂草,正处于幼苗期,拔草也容易一点。

    虞师官在指导农民防治吸血虫的过程中,将李寻所说的农业知识,传授给农民。

    “李侍郎,这个炼铁炉是你指挥建造的?”李柱国指着远处冒烟的铁炉说道。

    一些铁工,正在对矿石进行破碎和筛选。

    看到李柱国面有忧色,李寻知道他在担心什么。

    汉代盐铁都归官府所有,掌管官营冶铁的官员,叫做“铁官”。

    他是黄门侍郎,并不是铁官。

    “这是大司马允许建造的。”

    李寻只是说了这一句,李柱国就明了。大司马位高权重,垄断了矿山,私自买卖,一切也就成了既定事实。

    眼前这个炼铁炉不够大,显然在实验阶段。

    李寻要造炼铁炉,也不是一时兴起。

    西汉时期,制剑主要以“块炼铁”渗碳锻制。李寻想做的,是以“炒钢”的方法,用生铁“脱碳钢锻”,出产大批新型的钢制“环首刀”。

    在这乱世临近的时候。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炼铁的企业家,都是有钱人啊!

    比如,赵国邯郸人,经营冶铁业的郭纵,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战争需要大量兵器。战胜的一方,有没有发财不清楚,卖兵器的肯定发财了。

    “想要炼成好钢,任重道远。首先要用煤,甚至是焦炭,替代现在的木炭。然而这样一来,就需要具备强大的鼓风能力,对炉缸的直径也有要求。可以想见,实验过程中,炉子会炸掉不少次。”

    《汉书》记录过一次炼铁炉的爆炸事故,有三十个铁工逃跑,“地陷数尺,炉分为十”。

    这时,一名农夫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道:“大人,附近家具做得最好的工匠,我都给您找来啦!”

    “是吗。”李寻赶紧说道:“快带我过去。”

    夯土造的小屋里,几名工匠围着一张图纸,正在激烈地讨论问题。桌子上面,还摆着锯条,铁锛,铁鐁,这是他们带过来的作业工具。

    “真是厉害。”一名工匠啧啧赞叹,“我相信,水排做出来后,李侍郎必将青史传名。”

    李寻听到工匠们的吹捧,摸了摸鼻子。

    水排是东汉的杜诗发明的,作为水力鼓风机所用,是冶炼生铁的必要产物。他沾了人家的光,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李寻让工匠们安静:“诸位将水排做出来后,我教大家制作一个工具。”

    说完,李寻从袖子里拿出一个方形的东西。

    “这是‘平推刨’,可以制造精细些的家具。”

    工匠们看着平推刨的眼神,都有些发直了。显然,这些心灵手巧的人,都意识到了,这个叫做平推刨的工具,会给手工业带来怎样巨大的进步!

    很显然,这是李寻借来的手艺。

    平推刨,可是唐宋时期才出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