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五章 千里山河轻孺子(三)

第五章 千里山河轻孺子(三)

    倒是张皇后在旁边听得仔细。她暗道:父辈皆一生戎马,而曹丕亦是六岁习箭,八岁骑马,十岁随曹公南征北战。至于东吴孙策就更不用说了,如今的吴主孙权也是十五岁为县长,十八岁随军征战,十九岁坐领江东。

    今逢乱世,正是男儿提剑横行之时。夫君当时是先帝唯一骨血,是以虽长在军中,却只在后方被重重保护。未经战阵,不通兵事。以至于如今国事全靠丞相,丞相尚在还好,若丞相一旦故去,军中谁可信任?

    且兴汉讨贼,吾刘氏家事也。岂能甘于人后?

    璿儿说得不错,他是时候去军中见识见识了。跟在丞相身边,又能有什么危险呢?

    让璿儿去军中,多学点本事,将来国有疑难,也多少能帮衬着点。

    一念至此,张皇后便劝刘禅:“陛下,莫如便让璿儿往军中一行,也好让他知晓父祖创业之艰辛。日后于他也有裨益之处。”

    刘禅被儿子捧,妻子劝,加上精神困顿,早已不耐烦,摆摆手便道:“璿儿有心,不过我说了不算,相父若同意你去,你便去。相父若不同意。我亦无法。”

    刘禅倒也没说错。刘璿能不能去军中,他说了不算。

    话说自先帝刘备驾崩之后,国中大小事情,便悉决于以诸葛亮为首的辅政大臣。这是刘备的遗嘱,本来这交待也没错。毕竟刘禅打小就颠沛流离,刘备一辈子戎马倥偬也没什么时间好好教育他。而等到刘备兵败夷陵,于白帝城一病不起之时,就算刘备有再多的想法,老天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了。

    生怕自家儿子乱来,一手葬送自己呕心沥血好不容易打下来的一片基业,刘备只能选择托孤。

    可托孤的后遗症也很明显。就是大臣们眼里只有丞相诸葛亮,却压根就不把他们的皇帝刘禅当一回事。你看看杨仪,不过区区丞相府一长史,却敢不上报朝廷,而擅斩南郑侯、假节、征西大将军魏延,还夷其三族,可曾把刘禅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半分?

    又有董允,号称名臣。却屡屡阻止刘禅选美以充宫中。拜托,国家大事小事都被你们处理完了,人家刘禅只是想在自家后院快快乐乐的当个种马,这都不行?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诸葛亮不把刘禅放眼里也就算了,毕竟诸葛亮有这能力和忠心,而季汉也需要权臣来维持局面。再说了,刘禅与诸葛亮两人之间高度互信,毫无猜疑。可你们其他人,怎么敢?

    试着代入一下刘禅的思维,忽然刘璿就有点儿明白刘禅三十年后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投降了。

    刘禅:相父在的时候,什么事我说了都不算,我想多纳几个秀女为老刘家开枝散叶你们也要管。没关系,我忍。谁让那会我年纪小,国家只能靠相父呢。

    后来相父走了,你们一个个的高举着相父大旗,仍然不把我放在眼里。时不时的就要和我闹上一闹,给我脸色看。行,就你们都是老成谋国的汉室忠臣,朕才是拖你们后腿的昏君。

    既然这样,那我还反抗个毛线啊,天天坐在这位置上当提线木偶真以为很好玩么。魏兵打到眼皮子底下来了,刚好城里主战派损失惨重,那就不玩了。投降吧,太累了。再坚持下去,指不定姜维还没带兵回来,就有乱臣贼子把我全家绑了给卖个好价钱。与其让别人卖,不如我自己来。

    于是刘备一生心血,就这么没了。

    当然,这只是刘璿心里面的胡乱猜测。也做不得准。史书上说后期刘禅自摄国事,说不定是刘禅亲力亲为之后,发现当皇帝要平衡各大派系的政治诉求真的是太苦太难太累了,这才不想坚持下去的呢。

    刘璿心里胡乱转着念头,听说刘禅让他去找诸葛亮后,不由大喜。忙忙的辞了刘禅与张皇后,便回自己寝宫中准备去了。

    蜀地虽小,但产出颇丰。尤其是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更胜往昔。刘璿作为皇子,家里的好东西还是很多的。再加上他大病一场,宫中又赐下了无数的珍药和补品,放在房间中都快堆成了小山。

    刘璿召来左右,让其列个礼单出来。听母后说丞相因忙于国事而衣带渐宽。那就多送点补品给他补补元气吧。侍者听说是送给丞相的,忙忙的选了又选,挑了又挑,这才把礼单呈送给刘璿过目。

    刘璿细细一看,满意的收起礼单,沐浴更衣之后,在卫士的护送下,上了马车,向丞相宅第缓缓行去。

    在经历了初来乍到时的恐惧、惊慌之后。刘璿现在已经完全镇定了下来。既来之,则安之嘛。后主之子这个前缀有点不够响亮,昭烈之孙这块招牌还是挺让刘璿自得的。

    就是刚开始的时候,他对自己未来命运的选择,有些许犹豫。这也真不怪他,在历史轨迹一片清晰的情况下,如果刘璿想也不想的果断选择继续硬刚,那才真的是莽。

    刘璿很怕死,他真的没活够啊。要是决定投降,几十年的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可惜的是,在后世,喜欢刘备的,喜欢曹操的,哪怕是喜欢孙权的,都大有人在。喜欢司马家的,真心不多。原因就是司马家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刘璿每每读史,看到司马家外敌未去,内部却各自束甲相攻,导致五胡乱华,华夏分裂数百年,心里面就恨恨不已。如今来到了这个时代,让他效忠司马家,他这心里真的是膈应。

    题外话:所以我们真的要感谢隋文帝杨坚,是他结束了自西晋开始华夏分崩离析的局面,再一次开启了大一统时代。

    刘璿身份上有着天生的优势,他既然做了决定选边站,自然要开始行动起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嘛。况且他实在是不想天天待在宫中与刘禅、张皇后等人朝夕相处了。装嫩扮乖很辛苦的好不好。

    再说了,人的一言一行,神情举止,有没有变化,陌生人或许不知道,但最熟悉你的人一定会知道。

    刘璿在心理上,已经不再是那个年幼的孩子了。关于这一点,迟早张皇后会发现端倪。当然,刘璿也能找到诸多的借口应付过去。可还有什么方法,比躲进北伐大军中来得更好呢?

    为了避免未来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自己重生后的第一个小目标,刘璿果断选择从军。

    而想进军队,就必须要过刘禅和诸葛亮这一关。

    刘禅好糊弄,之前刘璿就已经计划好了,如果卖萌扮乖还不行,那就要撒泼打滚耍无赖了。果然,他那些乖巧话一说,他老子刘禅就已经高兴得双眼眯成一条缝了。

    刘禅意气风发、顾盼自雄:孤襁褓之中便与子龙将军冲阵闯营,七进七出,视百万曹军如无物,曹孟德亦徒呼奈何!天下谁人敢比?

    刘璿:呕,老爹,先让孩儿吐一会。你确实是和子龙将军马踏曹营,还嘎嘎乱杀。不过真相是你负责嘎嘎,子龙将军负责乱杀啊。

    爸爸好骗,丞相难欺啊。

    马车上,刘璿陷入了沉思,等下见了诸葛亮,自己该怎么说,才能够让他老人家惊之奇之,最好是纳我为关门弟子,带在身边悉心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