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十一章 何事奸谤已先流

第十一章 何事奸谤已先流

    陈震也是没有办法了。他与刘琰,都是追随刘备的老臣。刘琰甚至比陈震的资格都还要老,刘琰在刘备为豫州牧之时就担任从事了。陈震则是在荆州开始跟随刘备的。

    刘琰是车骑将军、都乡侯。陈震则是卫尉、城阳亭侯。名位在刘琰之下不说,关键这种事他也没法做主啊。就算是刘琰有错,这种级别的重臣,家里捅出这样的事件来,

    也只有诸葛亮才能处置。刚好诸葛亮还在成都,于是便命人往丞相府上相告。

    诸葛亮听了这个事情之后,面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只挥了挥手,淡淡道:“着令有司依律行事。”

    诸葛亮治蜀,律法颇为严苛,搞得后世的人一度曾经为诸葛亮是儒家大佬还是法家大佬而争论不休。

    在刘璿看来,诸葛亮是集诸家于一身的大能。文学上有前后出师表。政治军事上,以一己之力独撑危局,以攻代守为季汉续命数十年,凭功绩先后进入武庙文庙。搞发明创造则有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八阵图,孔明灯……也不知道是华夏多少年的气运聚于一处,才能有如此英杰降世。

    诸葛亮治蜀,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法治精神。一碗水端得四平八稳。所以就是律法严苛,百姓也基本上没什么怨言,因为挑不出毛病,让人无话可说。也正是诸葛亮这样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无数人。包括被他亲自弹劾罢免的李严、廖立。

    诸葛亮表态说按律法来,公事公办,刘璿也就没当回事,两口子吵个架罢了,可是事件后续的发展,完全偏离了他的认知。

    刘璿对自己的便宜父亲刘禅,并没什么太多感情。但既然听到了,自然还是要表明下态度,于是便故作愤怒的道:“无凭无据,诽谤君上,此非为臣之道!”

    其实心里面,刘璿是十分雀跃的。来到这里一个多月,实在也没什么可以娱乐的,总算又可以当一回吃瓜群众了。他也十分好奇,桃色事件的女主角,到底有多漂亮?以至于刘琰会认为刘禅会看见了按捺不住要勾引大臣之妻?

    刘琰被请到了卫尉府问话,然后事情便突然发酵了。也不知道是谁传出来的,短短数日,关于天子与胡氏有染,车骑将军刘琰气怒之下掌掴胡氏赶出家门的小道消息,便传遍了成都城的街坊。

    无论是此时还是后世,人们对于八卦总是有着极大的兴趣。尤其是这种劲爆的桃色事件。上至官员,下至百姓,一个个闲下来之后,便与熟人聚在一处,津津乐道的开始讨论起来。有些脑洞大开的,甚至还会根据自己的臆想而进行艺术加工。要知道,任何时代,都不会缺乏段子手和娱乐精神的人。

    当天晚上,回宫后去拜见父母的刘璿,第一次被内侍堵在了宫门外。刘璿从怀里掏出一小块碎银递了过去,问道:“父皇、母后可安好,因何而不见我?”

    内侍不动声色的把碎银接了过来纳入袖中,然后悄声道:“陛下因刘车骑一事而雷霆大怒,皇后正在劝解,因此不见。”

    谣言传进未央宫的那一刻,刘禅先是愕然,既而大怒,最后是暴跳如雷。

    谁说老实人就没有脾气的?

    刘禅见过胡氏,也确实被胡氏惊艳过。成熟妇人的那种风韵,咳咳咳,曹孟德应该很懂。

    但问题是,刘禅是真的没有勾引胡氏啊。刘禅基本的道德底线还是有的,而且刘禅也不傻。如今季汉国小势弱,全靠着丞相诸葛亮高举北伐大旗才能够凝聚人心不散。要是他刘禅再在国中胡搞瞎搞,闹得君臣之间离心离德,那还北伐个屁啊,直接投降就算了。

    所以就是刘禅心里面一万个想,他心里也只能是想想。表面上是眼睛都不敢多看一看的。

    结果我这边守礼不逾矩,你刘琰那边倒还先怀疑上了?啥都不说就先给我这边扣口黑锅,这合适吗?

    羊肉没吃到,反惹一身骚。说的就是刘禅了。所以他现在心里尽是冤枉、委屈和怒火。

    按照内侍的说法,里面桌椅板登已经被刘禅摔了个遍了,吴国所产的精美瓷器也被砸了无数。刘璿心里面就是一阵肉疼,老爹,要不要这么败家?

    刘禅确实在大发雷霆,谣言传到他身上,搞得他名声不好听,其实这不算什么太大的事情。反正他之前就有好色、贪图享受的名声了。若放在平时,刘禅发一阵火,也就过去了。刘琰毕竟是先帝的元从功臣。多年以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刘禅其实是个挺仁厚的人,从历史上来看,在位四十多年,所杀的人屈指可数。也算是帝王之中非常罕见的了。

    可这次不一样啊。丞相马上就要北伐,刘琰却在传自己的丑闻,刘琰是不是想要搞事情啊?

    刘禅不由得不多想一层,刘琰是想要动摇军心士气吗?是他自主的行为,还是受人煽动指使的?

    按历史轨迹来说,刘禅无论是在诸葛亮时代,还是在蒋琬、费祎、姜维时代,都算是一个坚定的北伐派。只是后期没了诸葛亮,北伐事业越来越坚持不下去了。

    如果把季汉比作一个公司的话,首任总经理诸葛亮可谓是经营有方,连年打仗,公司业绩也是连年看涨,稳步上升。后来换了总经理,就每况愈下了。搞到后来,都快破产了。

    前期北伐派很多,后期投降派很多。无非是那些原本是北伐派的人,到了后面看不到希望了,也觉得分享不到王师北定中原后的大蛋糕了。于是就纷纷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这类人中,谯周就是典型代表。谯周现在还是坚定的诸葛亮支持者。因为诸葛亮每次北伐,最差也会保本,偶尔还能盈利。诸葛亮给大家画的大饼确实是有实现的可能。因为他有这个能力,大家都信服他。

    想想看,平定天下之后,更多的官职,更高的爵位,再兴炎汉,名标青史。想想就激动。谁不支持?

    而到后面诸葛亮去世了,谯周觉得没希望了,就立马写了《仇国论》来反对北伐,大肆鼓吹投降主义。无他,此一时彼一时罢了。

    刘禅发了阵火,在张皇后缓声细语的劝解下,也慢慢冷静下来了。他看着殿中的一片狼藉,苦笑一声,而后道:“来人,传旨,收刘琰下狱,彻查此事!”

    又吩咐道:“去丞相府,告诉相父,我之事小,北伐事大。前番已纵,此次可再饶?”

    说完了之后,又让左右收拾宫室,最后对张皇后道:“皇后,与我一道去见母后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