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二十章 从来志士惜日短(三)

第二十章 从来志士惜日短(三)

    第二次北伐进行得非常仓促。以至于兵马都只能召集到区区三万余人。

    第一次北伐刚刚结束,曹魏在雍凉地区的警惕性大大提高。各大关隘处也增加了兵力以防止季汉的动静,在如此的环境下,诸葛亮想要取得什么重大的进展,绝无可能。

    所以诸葛亮干脆就不再去多想了。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直接攻打陈仓。

    围攻陈仓不下,也能从容而退。对盟友东吴也有了一番交待。

    若是破了陈仓,哈哈哈,那诸葛亮做梦都能笑醒。陈仓一破,季汉占据陇右那就只是时间迟早而已。得了陈仓这个战略要地,那么季汉就可以在此屯积粮草、驻扎兵马,随时威胁关中平原。

    可惜这一次,诸葛亮运气不好又遇到了曹魏的守城专家郝昭。汉军用云梯、冲车,郝昭就用火箭、飞石。汉军用土楼、地道,郝昭就筑墙,挖壕。

    面对郝昭,智计百出的诸葛亮也毫无办法。久攻不下,粮草渐尽,而曹魏援军已至。诸葛亮只好下令撤军。

    撤军途中,从容设伏,阵斩前来追击的曹魏猛将王双。纵观中外战史,一般获得比较大的战果,都是在追击时发生的。到了诸葛亮这里,却是反过来了。

    王双以为汉军攻城日久而不克,必定疲态尽显,士气不高。他率精锐前来追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结果却是死在了诸葛亮的手里。

    这一次北伐,诸葛亮原本也没抱太大的希望。能斩了王双,也算是个意外之喜。

    回家之后,诸葛亮就开始屯田养兵,继续积攒力量。筹划着下一次的北伐。

    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再次兴兵,遣陈式攻武都、阴平。自己则率主力前往建威,从而拉开了第三次北伐的大幕。

    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截击陈式,途中闻诸葛亮兵至建威,郭淮担心后路有失,不得不率部退还,季汉遂定武都阴平二郡。

    武都、阴平两郡北接陇右、南抵益州,东面和汉中、关中接壤,地理位置对于季汉来说非常重要。拥有了这两个郡,季汉的战线就可以直接推进到陇右,可以为诸葛亮后续攻略陇右提供极大的便利。

    而对曹魏来说,在丢失汉中之地后,武都、阴平两郡事实上已经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

    所以在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曹操在汉中之战失败后,考虑到武都、阴平两郡靠近汉中之地,等到刘备全面占据汉中之地后,这两个郡的防御压力相当大。于是,曹操在撤军的时候从这两个郡迁走了一万余户、五万余人安置到临近的陇右和关中。

    武都、阴平两郡本来就地广人稀,一下子迁走了这么多人,剩下的人就更少了。汉人一走,氐人、羌人就全部涌了进来。胡人太多,屯兵太少,这也增加了曹魏在武都、阴平统治的难度。

    所以郭淮一听说诸葛亮主力要来了,立马掉头就走。武都、阴平那就不要了吧,到时再想办法找回面子好了。

    诸葛亮顺利攻取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大大提升了季汉方面的人心士气。之前两伐失败的阴云也一扫而空。

    因此大功,皇帝刘禅下诏复诸葛亮为丞相。因为第一次北伐的失利,诸葛亮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现在,因为这次战争的斩获,诸葛亮得以恢复了丞相一职。

    诏策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幹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不过,这一次战争并没有结束。

    建兴七年冬,诸葛亮筑汉、乐二城,屯田驻兵,以增强、巩固汉中的防守。

    建兴八年(西元230年),有鉴于诸葛亮接一二连三的来进攻,也因为丢了武都、阴平二郡。虽然是没什么价值的鸡肋,但在地图上也是好大一块领土啊。于是曹魏决定对季汉发动反攻。

    秋七月,大司马曹真上表伐蜀,说要走斜谷进攻。魏帝下廷议,当时朝中司空陈群认为当年太祖(曹操)打张鲁,都打得粮草难以为继,何况现在打诸葛亮?而且斜谷太过于险阻,难以进退,到时若是被敌人截断粮道,岂不是糟糕。不建议打。

    曹真哪里会听,我是雍凉主帅,武都、阴平丢了,这是我的责任。我丢掉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再拿回来。既然你陈群说斜谷不好走,那我就换一条路。于是曹真便率主力军改为由子午道进发,而大将军司马懿率军从汉水而上,左将军张郃从褒斜道进兵,三军欲会师于汉中。

    面对曹魏的三路大军的进攻,诸葛亮显然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曹真、司马懿和张郃这几个都来了。

    于是诸葛亮在汉中亲自坐镇指挥调度。一方面要求各地关隘寨堡立即加强防守。另一方面要求李严率二万人从江州赶赴汉中阻击敌人,为了安抚李严,诸葛亮上表皇帝刘禅,升李严子李丰为江州都督,接替其父镇守江州后方。

    曹魏这一次名将云集,兵力众多,可惜,天公不作美。一方面蜀道艰险,另一方面,碰到了秦岭雨季。大雨一下,就是连续三十来天。先锋夏侯霸甚至还遭到了汉军的包围攻打。要不是夏侯霸身先士卒,临阵指挥,他这一支部队甚至都坚持不到援军赶来。

    而这个时候,曹真才走了一半的路。从荆州出发的大将军司马懿倒是挺顺利的,他从荆州溯汉水出西城,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忍,攻克新丰县,然后驻军丹口,结果三路大军,曹真和张郃都失期不至。司马懿想来想去,觉得以自己的一己之力,只怕还是不太行。

    而在洛阳,陈群带着华歆、杨阜、王肃等人都上疏劝魏帝曹叡下诏撤军,说情况这个样子,不能再强行继续下去了。于是在当年九月,曹魏三路大军受诏退兵。

    诸葛亮一看天天下雨,立马就知道曹魏的主力部队短时间内来不了啦,他多会抓住战机的人。

    于是立马指挥魏延、吴懿攻入南安,袭扰曹魏凉州后方。郭淮与费曜听闻,于是率部来迎击。两军于阳溪相逢。魏延、吴懿大破郭淮、费曜而还。

    此战,魏延因功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吴懿则进封高阳乡侯,并升任左将军。

    此战之后,曹魏转守为攻的计划就此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