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二十九章 从来志士惜日短(十二)

第二十九章 从来志士惜日短(十二)

    曹休措不及防的与吴军相遇,两军交兵,曹军不敌,退往夹石。可惜的是,陆逊没有听取朱桓之计,这里只有小股吴军在游荡,看着大股的曹军却不敢有何动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曹休收拢残兵败将退走,与前来接应的贾逵成功汇合。

    曹休进军时有多踌躇满志,退军时就有多垂头丧气。最关键的是,曹叡生怕曹休愤恨难平,就忙忙的派了使者带着大批礼物来看望曹休,安慰曹休说吃了败仗没事,死点人也没事,你大司马安然无恙我就放心了。

    曹叡越是如此,曹休心中就越是羞愧难当。结果心怀郁郁之下,没多久就发病而亡了。

    而豫州刺史贾逵也可能是因为救援曹休的时候连日急行军受了劳累,不久之后也病逝于任上。因宗室和重臣连续去世,而夹袋里暂时又无人可用,曹叡就让满宠都督扬州,成为继司马懿之后的曹魏第二位外姓帅臣。

    而打得曹休抱头鼠窜的孙权,那就更是志得意满了。曹魏有禅让之实,季汉是刘姓正统,现在我孙仲谋先败关羽,后败曹休,那这两家实际上也不过如此嘛。那皇帝他们都做得,就偏我孙仲谋做不得?

    于是,不满足于吴王称号,觉得自己可以与曹魏、季汉平起平坐的孙权,在此仗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兴七年(西元229年)于武昌正式登基称皇帝,建国号为吴,改元黄龙。

    孙权僭号称帝,曹魏的反应且不去说,到季汉这边,就真的是有些不能忍了。刘璿那会已经五、六岁能记事了。他清楚的记得,自家脾气向来温和的父皇刘禅,也难得的在宫中发了一通脾气。

    但是为了对付最大的敌人曹魏,为了北伐,刘禅和诸葛亮只能捏着鼻子咽下这口气。不但要接受孙权登基称帝这个事实,还要派遣大臣前往东吴祝贺。

    当时,季汉前往东吴的使臣就是卫尉陈震,他受命前往东吴,与吴主孙权升坛歃盟,约定两家共讨曹魏,成功之后平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四州属吴;以并、凉、冀、兖四州属汉,至于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两家各得一半。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曹魏认识到了诸葛亮的厉害。于是忙把夏侯懋召回,派了宗室大将曹真前往长安坐镇。

    曹真来了长安,一眼就看穿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于是在陈仓等重要关隘,留下精锐甲兵坚守。这也导致了诸葛亮二伐遇见郝昭,不克而还。

    细说起来,除了第三次北伐是为了夺取武都、阴平,提升一下汉军和益州君臣的士气和信心外。其他几次出击,诸葛亮其实就是奔着陇右去的。这一点,诸葛亮自己心里清楚,曹魏这边心里也清楚。诸葛亮也知道曹魏清楚,但他没有办法。他基本上只有这么一条路可以走,别无他法了。

    曹魏西路军的统帅换成曹真之后,陇右五郡的防御越来越完整,祁山、陇山诸要道,更是重兵布防,严阵以待。北伐越来越艰难了。但就是在如此困难重重的环境下,诸葛亮还是打出了颇为漂亮的战绩来。

    第一次北伐就不说了。第二次北伐,攻陈仓月余而不克,汉军粮尽,魏军援至,诸葛亮不得已只好退兵。然后在撤退途中,从容不迫的斩杀率部衔尾追击的曹魏勇将王双。

    第三次北伐,夺了曹魏武都、阴平两郡。这两块地盘,其实是曹魏和季汉的军事缓冲区。当年曹操与先帝刘备争夺汉中失败,就把武都和阴平这两郡的丁口都给迁走了。这么些年下来,这里基本上都是些胡儿,汉人数量少得可怜。虽然两郡差不多被曹魏搬空了,但落入了季汉手里,多少还是有用的。最起码,用这一场胜利来鼓舞人心也是很不错的嘛。

    第三次北伐之后,曹真觉得老是被诸葛亮这么搞,太过于被动。曹军应该主动出击才行。曹休死后,曹真升职为大司马,成为了曹魏军队的实际老大。所以他说要伐蜀,曹叡也没办法。于是曹真带着司马懿和张郃三路水陆齐发,发誓要一举灭了诸葛亮。结果时逢大雨,连绵下了个把月,曹真没办法只好选择退兵。然后诸葛亮就抓住机会,打了个漂亮的反击战。魏延、吴懿受命率军进入南安,于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

    这一仗,斩获如何,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但魏延从丞相司马、镇北将军、都亭侯,一跃而成为前军师兼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吴懿从都亭侯、关中都督进封为高阳乡侯、左将军来看,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汉代的爵位从高到低排列是县侯、乡侯、都乡侯、亭侯、都亭侯、关内侯。而这个时候,爵位还是挺珍贵的,并没有泛滥成灾被大肆批发。先帝刘备,转战数十年,混了一辈子,在没有得到荆州、益州之前,也不过是个宜城亭侯罢了。威震华夏的关羽,生前爵位也止于汉寿亭侯。魏延一战而得获封最顶级的县侯,还获得了诸葛亮时期唯一能假节的资格,这如果不是让诸葛亮满意到了极点,诸葛亮又怎么会如此不吝爵赏?

    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曹真已然病重,回到了洛阳休养。曹叡只能把司马懿从宛城给召了回来,对他说:“关中之事,若无卿在,朕心难安。”

    司马懿到了长安,张郃好心好意的给他提建议:“莫如分兵守郿、雍,拒诸葛亮于外,以安关心士民之心。”

    可是司马懿哪里肯听。他觉得自己才是西线统帅,军队刚刚换了主帅,正是人心浮动的时候,自己初来乍到,闻敌就龟缩不出。在士兵心里,岂不是软弱无能?另外,司马懿久闻诸葛亮之名,也想与诸葛亮碰一碰,看看究竟是谁厉害。

    于是司马懿就拒绝了张郃的提议,然后让费曜、戴陵带着兵马沿渭水道去帮郭淮守上邽。自己则率大军走陇山道、街亭一线,进入陇右,去主动寻汉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