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三十章 从来志士惜日短(十三)

第三十章 从来志士惜日短(十三)

    郭淮在上邽见费曜和戴陵来支援了,又得知司马懿率领大军沿着陇山道源源不断的来支援了。顿时胆气就为之一壮。于是就与费、戴二人商量,要不,趁汉军立足未稳,先出城冲上一冲?

    三人一拍即合,于是引兵出城与汉军交战,结果被诸葛亮打得大败而还,再也不敢出来。等司马懿来的时候,听说三人败阵,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诸葛亮听说曹魏新的主帅来了,便引军出营,欲寻司马懿决战。司马懿不知道汉军虚实,于是也避战不出。

    两边对峙了个把月,诸葛亮把上邽城外还没完全熟透的麦子都抢割完了,见魏军还是不出,便引军而退。

    司马懿见诸葛亮退兵,便带兵出来。估计也是听说了王双的事,又见汉军阵形不乱,也不敢追击。仿佛搞武装护送一般,把汉军给送回了卤城。然后魏军就在卤城外面驻扎了下来。

    按理来说,司马懿的指挥,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惊艳的地方,但也没有出什么错,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众将还是颇为不满,其中以张郃为最。

    张郃,是曹魏元勋,五子良将中的硕果仅存者。他一生追随曹操转战四方,立下无数功勋。在他军事生涯的后期,更是长年在西方活动。

    张郃跟着曹操平定凉州,跟着夏侯渊夺取汉中。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阵斩后,张郃临危受命,代理主帅、假节,率领曹军安全撤退。在曹操争夺汉中失败之后,张郃率部驻守陈仓。

    曹丕时期,张郃与曹真一道讨伐安定的羌胡,进攻东吴的江陵。在诸葛亮发动北伐之后,成功夺取街亭的就是张郃。他军旗所到之处,当初响应汉军发动叛乱的安定、南安、天水等郡又重新回归到曹魏的怀抱。

    诸葛亮二伐时,援救陈仓郝昭的是张郃,曹真发起反击时,三路主帅之一的也是张郃。可以说,在此时的曹魏内部,论对关中与诸葛亮以及汉军的了解,张郃说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因为比张郃能打的、资历高的全都死完了。

    本来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曹魏刚开始定下的主帅人选就是张郃,但最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又临时改成了司马懿。

    张郃作为大将率部转战四方的时候,司马懿还只是个小官吏。司马懿也只是因为与曹丕关系好,他与陈群、吴质、朱铄被称为曹丕四友。这才得以迅速升迁。

    现在司马懿爬在张郃的头上,你要说张郃心里没点想法,那肯定是不可能。当然,要是司马懿在西线战场表现得很好,张郃或许也就忍住了。毕竟军人都是凭战绩来说话。

    可是司马懿先是不听张郃的建议,然后又带着部队只跟在汉军屁股后面吃灰。战又不敢战,放又舍不得放。这种前后矛盾的心态,自然就让张郃心头冒火了。

    于是张郃就再一次对司马懿说,你这样只前进跟着,又不敢与汉军交战是不行的,只会坐失民望。跟着汉军东跑西跑,简直莫名其妙。与其这样,还不如分兵去断诸葛亮的后路。

    恰好魏平等将领又向司马懿请战,司马懿只是不肯。于是就有人讥笑:“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眼看着就要弹压不住这一群骄兵悍将,司马懿无奈之下,只好命令张郃绕道攻打汉军的后方,自己则率主力正面强攻,意图凭借优势兵力,前后夹击,一举将诸葛亮赶出陇右。

    诸葛亮闻得魏军来,于是命王平守南围,抵御张郃;又命魏延、高翔、吴班兵分三路迎击司马懿。张郃没能攻进来,司马懿所部也没能抵挡住三员勇将的攻打。鏖战一场,魏军大败而还,汉军趁势掩杀,复围上邽。要不是李严骗诸葛亮说没粮食了,搞不好这一次,陇右就真的会被汉军趁势夺下来。

    诸葛亮无奈退兵,司马懿听了,心想眼看着你就要胜了,现在居然要退?肯定是军中或后方发生了变故。嗯,机不可失,是该挽回一下颜面了。

    于是就派张郃率部前去追击。张郃心想诸葛亮多谨慎的人,敢追击他的人,哪一个讨了好?当年王双怎么死的,你司马懿不知道,我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张郃就说:“兵法云围师必阙,归师勿遏。还是不要追了吧。”司马懿本来派张郃去追击诸葛亮,也是因为张郃在众将之中,最为持重、最善于用兵。现在司郃一拒绝,司马懿心里面的火就压不住了。

    司马懿心想,我刚来长安你就跟我啰嗦个不停,我要跟诸葛亮打持久战你也嘲笑了吧?好歹咱俩当年也在荆州并肩奋斗过,现在派你去追击一下,你也不想去。就这么不给我面子?知道不知道谁才是关中的老大啊?

    司马懿生气了就强令张郃去追击,不去都不行。张郃也没有办法,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司马懿奉令都督雍凉诸军事、假黄钺,有权不经汇报斩杀违抗军令的将领。张郃无奈之下,只好率部前往追击。

    可是就算是张郃小心再小心,还是在木门道中了埋伏。汉军居高临下,万箭齐发,张郃膝盖中了一箭,伤重而亡。自此,继季汉五虎大将之后,曹魏五子良将也全部离世。

    四次北伐,最起码有两次是功败垂成。原因都出在后勤粮草的问题上。所以这一次北伐,丞相又是屯粮,又是开荒,又是搞木牛流马,能用的手段全部用了出来。

    也不打算走祁山道和散关道了。那两处地方,运粮困难不说,那里的魏军应该也是惊弓之鸟了。这次诸葛亮选择走褒斜道,然后兵屯五丈原。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从褒中出了褒斜道,不远处就是五丈原。运粮距离短,道路也相对好走。有利于汉军运粮和保护粮道安全。

    二是五丈原可以屯田。有渭水和武功水作为天然屏障,容易取水不说,这里因为河水的冲积,土地也相对肥沃。在这里种田来解决一部分粮食的问题,然后寻求与曹魏主力进行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