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三十一章 此地人言是武功

第三十一章 此地人言是武功

    可以说诸葛亮主要考虑的是粮草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北伐大军能够坚持多久。而司马懿主要考虑的是政治影响问题。

    如果诸葛亮不管不顾,直接渡过武功水,缓缓逼近长安。那么就算是汉军吃了败仗,司马懿也绝对讨不了好。

    不说朝堂之上的政敌,只说张郃的亲友,就够司马懿受的了。

    张郃之死,与司马懿可脱离不了关系。张郃乃是曹魏元勋,从曹操到曹叡可谓是三朝老臣。而且张郃虽然是个武将,却喜欢同儒士交往。他这几十年,也举荐了不少人。作为大军头,军中故旧更是无数。你说要是司马懿犯了错误,会不会有人带头,然后就是群起而攻之?

    而诸葛亮率领的汉军,与司马懿率令的魏军对决,汉军会败吗?

    答案是很难。

    诸葛亮秉政以来,深知己方之劣,曹氏之强。既然人口经济什么的都比不过,那就编练精兵。于是虎步营,无当军等汉军精锐,就逐渐成型了。

    此时魏、汉、吴三家军队的编制都分为中外军。季汉的中央宿卫军,主要由左右羽林营和虎步营、虎骑营等组成。羽林营成员都是军官或军官子弟出身,就是汉朝的羽林郎,人数不多。虎步、虎骑两营是宿卫军的主力,每营各有五六千人,长官为虎步监、虎骑监。这会的虎步监是孟琰,乃是孟获的族弟。

    虎步监里面,大半是南中选拔进来的猛士。诸葛亮在平定南中之后,为了避免南中反复,于是把南中部族里的那些好勇斗狠爱打仗又勇力过人身手矫健的人,全部挑了出来编入军队。

    当时南中诸部豪强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纷纷把部族中最能打的勇士给送到诸葛亮麾下吃皇粮。

    诸葛亮又把这些人给打散,按照他们的特点,给编入虎步、虎骑、无当、无前等中央军队之中。孟琰,南中大姓孟氏子弟,知兵善战,有勇略,故被诸葛亮任命为虎步监。

    无当军的统领是王平。他曾随益州夷王投降曹操,被迁到洛阳之后,入军中为校尉。后来王平追随曹操来与先帝刘备争夺汉中,却被刘备击败,王平遂降汉,被先帝任命为牙门将。

    建兴六年第一次北伐时为马谡先锋,马谡兵败,汉军大溃,四散奔逃,只有王平所部不为所动,列阵以待,张郃疑有伏,遂不敢攻。于是王平得以收拢残兵归汉营。

    因此番表现出色,王平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在第四次北伐时,王平守南围,张郃受司马懿之命来攻。王平指挥若定,张郃不能胜,只好退兵。

    除了虎步营、无当军之外,诸葛亮麾下的野战精锐还有很多,比如连弩军,这也是一支少数民族部队,兵力大约三千人左右,专门负责操纵诸葛亮发明的元戎连弩。

    还有魏延麾下的汉中军团。汉中乃是北防重地,魏、汉的最前线。所以在这里驻扎的部队,也是精锐中的精锐。历史上季汉率领这支部队镇守汉中的,也都是良将之选。

    季汉倾国之兵不过十万余,所以练一支精兵出来,比起魏、吴两家来,还是要容易许多的。

    有这样精锐的士卒,有勇猛善战的大将,最上面还有诸葛亮在殚精竭虑,想要败,真的很难。

    只看诸葛亮统军以来的四次北伐和一次防守反击。除了第一次北伐错用了马谡输了以外,其余几次可是没吃过亏。二伐、四伐是因为粮尽不得不退,但在退兵的时候还设伏让曹魏损失两员大将王双和张郃。三伐夺了武都、阴平二郡。防守反击则于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

    有这样的战绩,也就由不得司马懿不谨慎了。

    诸葛亮兵至五丈原之后,司马懿就趁机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他想蜀军远道而来,还未曾安营立寨,或许能抓住破绽打一打。

    结果两军混战个把时辰,汉军未见散乱,司马懿见状,只好下令鸣金收兵。于是汉军兵屯五丈原,魏军扎营武功水以东,双方开始了军事对峙。

    诸葛亮不渡武功水,并不意味着他不明白武功水两岸的战略意义。两军打完一仗之后,诸葛亮就决定也在武功水以东,设一别营,以牵制司马懿。

    刘璿跟在诸葛亮身边,耳濡目染之下,对于军事也不是那么一窍不通了,于是就问:“丞相,斥候虽言武功水浅,然雨季将至,待雨至水涨,两营分隔东西,司马懿必然趁势来攻。”

    这大营刚立下,又要到河对岸去设别营,暴雨一来,河水一涨,石桥都能给你冲垮了,到时魏军杀来,如何是好?

    诸葛亮抚须看着刘璿,之前什么也不懂,如今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了,很有进步啊,于是便笑道:“无妨,留一别营于东岸,正是要魏军来攻。”

    刘璿听了一头雾水,这又是什么操作?

    诸葛亮见刘璿不解,也不去细说,他忙得很,可没这个空时间。现在不懂,一仗打完,也差不多能明白了。

    倒是魏延恰好在旁边,便给刘璿指点了几句。两军对战,进攻方最怕的就是防守方结硬寨打呆仗。因为防守方相较于进攻方,有地利和后勤方面的优势。如果其一直防守不出,那么进攻方想要达到目的,必然就会付出巨大、惨痛的代价。甚至是付出了代价,也不能达到目的。

    那么进攻方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诱使防守方主动出击。包括搦战、骂人、分兵、散布谣言等方式。而汉军在武功水东岸分兵立营,就是汉军主动露出的破绽。

    总而言之,战争就是看谁先出错,谁会捕捉破绽、抓住战机。这两点精通了,也就能带兵了。

    注1:《魏氏春秋》记载:“诸葛氏长於巧思,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注2:《华阳国志·巴志》涪陵郡条:“涪陵郡,巴之南鄙..多獽蜑之民..汉时赤甲军常取其民。蜀丞相亮亦发其劲卒三千人为连弩士,遂移家汉中。”

    注3:胡三省曰:“无当,盖蜀军部之号,言其军精勇,敌人无能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