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三十四章 此地人言是武功(四)

第三十四章 此地人言是武功(四)

    只有在彻底的失去了获得陇右的前提下,诸葛亮才会考虑孤注一掷,率军东向长安。否则的话,就是现在司马懿把长安拱手相让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不会要。没有关中平原和陇右诸郡的支持,长安只是一座孤城。从益州带出来的粮食、兵马消耗完了之后,让汉军从哪里去获得补充呢。

    而且,以诸葛亮数次北伐的经验来看,魏军是打不过他所带领的汉军的。只要粮草供给稳定,陇右就迟早会是汉军的。

    这一次争夺北原,原本以为孟琰的虎步监会让司马懿感觉到压力,谁曾想,北原那边魏军也做好了准备。

    没关系,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一蹴而就。北原没抢到,那就再想办法好了。对于魏延不强攻北原的做法,诸葛亮表示了赞同。曹魏这几年,在防守方面花费了巨大的功夫。当年诸葛亮以数万兵力围攻一个小小的陈仓,强攻硬打二十余日,硬是没有能够攻下来。既然曹魏在北原有了准备,那就算了。

    诸葛亮打仗,每一个战术动作都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军事行动谁的破绽多谁就输。所以诸葛亮从来都不会去做一些多余的无效动作,他麾下的将领们,也深谙此道。

    魏延退了回来之后,汉军就继续驻扎在大营里。每日里进行日常操练。战争也挺复杂的,两军交锋,要看天时,要看战机,不是随便脑袋一拍就可以开打了。攻打北原的军事行动落了后,接下来,魏军不出大营,汉军也只有先在这里耗着了。

    刘璿每日里闲着没事,混迹于营中,与诸兵卒一起出操,短短时日,竟又长高了些许。其他诸将还生怕刘璿锦衣玉食的习惯不了。可诸葛亮才不会怪着他。当年诸葛亮的养子诸葛乔来到益州之后,也没在成都享福,而是被诸葛亮派到汉中诸军中去历练。

    诸葛亮觉得,不管你是否有能力,但不经历重重打磨,不多方加以历练,也就始终不能够成长,不能够在未来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责任。正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刘璿主动从军诸葛亮很高兴,但他又很怕刘璿只是顽童心性,一时兴起。所以他会让刘璿在军队中多吃吃苦头。如果这一遭刘璿熬过去了,也就意味着他初步通过了诸葛亮和诸将的认可。

    刘璿从来不怕吃苦。他前世也是农家子弟,小时候家贫,上山砍柴,下水摸鱼,农忙时插秧,双抢,闲时放牛,打零工,什么苦头没吃过。这个世界是如此真实,而未来又如此的让人绝望。想要改变未来,首先就要先改变自己。刘璿觉得,自己此时所付出的每一滴汗,在未来都会有着它的意义。所以刘璿在大营中过得特别充实。

    除了极少数人,其他士兵也不知道自己身边的这个童子军是皇子。他们只以为是哪个官二代。在益州,二代们从军极为普遍,他们也见怪不怪了。刘璿这个年纪,显然只是来军中历练一番,还远未到他来掌权的时候。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人过来巴结。

    士卒们每日出操,是让他们保持高昂的士气,发泄他们的精力,免得没有战事的时候,这帮家伙无事生非。而军队的高层们,却是经常进行军议,讨论下一步的军事打击目标以及其他诸事。

    这日军议,有人说要继续搦战,邀请司马懿来进行决战。有人说要寻机再攻北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等众人说完,魏延开始说话了。

    “如今已是五月,雨季已至。天气转热之后,高山冰雪融化,汇入诸水。吾料近日武功水必然上涨。丞相遣虎步营至东岸,必有计较,是否可以凭此诱魏军来战?”

    孟琰是诸葛亮放在武功水东岸牵制司马懿的一颗棋子。只要孟琰能守住营寨,立稳脚跟,到时汉军不管是跟司马懿决战,还是分兵攻打别处,孟琰都能够进行有效策应。而司马懿那边也始终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关注孟琰。

    不得不说,诸葛亮这一招棋,落得还真是妙。让司马懿难受不说,还不得不捏着鼻子忍着。

    这是建立在司马懿拿孟琰没办法的情况下。因为司马懿如果一出动兵马来打孟琰,诸葛亮这边立马就可以与孟琰一道前后夹击司马懿。

    如果司马懿能够抓住机会迅速的攻灭孟琰,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立马出动大军去攻打虎步营。现在魏延所说的,就是一个机会。现在已经是五月了,这个季节,不管是这个年代还是一千年以后,都是汛期。尤其是秦岭这种气候多变的地区,哪怕是以后世的科技手段,都没有办法完全准确的预测到气象变化。

    随时可能落下的一场暴雨,都会让武功河水暴涨,到时司马懿要是攻打孟琰,面对滔滔河水,汉军也只能是临水而叹了。

    这个道理,诸葛亮懂,众将也懂。所以刚才魏延提起孟琰,其实就是想说,丞相你要是有这个打算,还是快点把自己的部署跟大伙儿讲明白,别涨水了大家还没有准备好,那到时河对岸的自家将士们就真的要吃大亏了。

    诸葛亮笑了笑,没有回答魏延的话,却是对站在身后的刘璿道:“璿儿,交给你一个任务,自今日起,每日去观武功水之水位,而后速来报我。”

    上次诸葛亮跟刘璿说孟琰是他故意留给司马懿的破绽。刘璿心里好奇得很,此时听得诸葛亮之言,忙不迭的躬身答应下来。这还是他接到的第一个军令呢。

    于是刘璿就带着几个伴当们,这几日有事没事就往武功水边上跑。就是这么一走,就让他看出问题来了。武功河水,每日里都有些许上涨,到得昨日,已经比之前上涨尺余了,说不定今日再去看,便已经涨过两尺了。

    武功水东岸立营的孟琰和几千悍卒,可都是老刘家的家产,也是他刘璿以后的本钱。于是刘璿自己就守在河水边,然后派着卫士们隔两个时辰就往诸葛亮大营走一趟,去汇报水文情况。

    诸葛亮数次北伐,对汉中、秦岭这山谷之间的气候变化,心中早就有数,听得刘璿汇报,不由一笑:“时机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