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四十章 无边夏色耀飞旌

第四十章 无边夏色耀飞旌

    王平正有条不紊的指挥麾下士卒攻打魏军大营,忽然撒在四周的斥候就拍马来报:“将军,前往孟将军营地的魏军不知为何,忽然撤退。魏大将军、大都督司马懿正率部往我处而来。”

    王平沉吟了一下,他不知道司马懿为何会回来得如此之快,但他能肯定司马懿一定没有在孟琰和魏延手里占到什么便宜。王平想了一想,最后还是放弃了在此迎战司马懿的准备。

    王平知道,自己所率的无当军是汉军精锐,很能打。但如果真的选择继续在这里攻打敌军,那么自己将会遭受到魏营留守部队和司马懿所率军队的两路夹击。虽然自己断定司马懿有可能是败退而来,但自己在这里却是动摇魏军的根基,那些魏军心里面的愤怒一旦爆发,未必就没有一战之力了。

    彼兵多,我兵少。利不在己,如此,撤之可也。于是王平便下令鸣金收兵,率部脱离战斗,然后列阵缓缓而退。却也没退太远,占了一处地方驻扎下来,然后派人去收集情报去了。后续是战是退,王平需要再等等看。

    司马懿赶到之后,见汉军退去。诸将正欲率部追击,却被司马懿给拦住:“蜀军素来严谨,吾等追之无益。不如先回大营,再作计较。”

    众将一想也是,好像诸葛亮每次退兵,从来都是退而不乱,没有吃过半点亏。反倒是自己这边,先折了王双,后折了张郃。于是便纷纷熄了趁势追击的念头。心里头又想,如此这般,蜀军岂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一种无可奈何的念头忽然就涌上了魏营众将的心头。

    王平派了人到魏延、孟琰处,也派人去了诸葛亮那里汇报。诸葛亮得知司马懿果断退兵,魏延未能建功之后,不禁叹道:“果真谨慎之人也!”

    于是便要魏延留一支兵助孟琰重立大营,然后着魏延与孟琰亲率部队,前往王平之处,与王平合兵一处,于魏军大营前与魏军对峙。

    诸葛亮知道,虽然王平与魏延手里的兵马没有司马懿多,但是他们麾下统率的都是精锐。而且司马懿刚吃了个败仗,一时半会,军心未稳之前,大概率是不会出营与己军交战的了。

    却说郭淮在北原,闻报渭南金鼓大作,喊声震天,知道南岸那边必定是发生了战事。于是一边派出斥候不断探听消息的同时,一边也开始巡视城防,以备不测。

    未几,南面来人,报之曰:“将军,诸葛亮趁武功水涨,数军齐发,攻我大营。大将军与蜀军交战不利,已还营坚守。”

    众将一听,不由大惊,忙劝郭淮,让其发兵相救:“将军,诸葛亮善谋,又有魏延、吴懿等爪牙相助,若不相救,大将军危矣!”

    郭淮道:“诸葛亮又岂料不到我北原之军会出兵相救?以我看来,诸葛亮发兵攻大将军大营为虚,诱我北原兵马为实。我料其必伏兵于半道而击我。我若出兵,北原危矣。大将军镇守宛城多年,经验老到,今次便败,亦无损我军根基。且蜀军又有何能为破我大营?我若中计出兵,则北原危矣。”

    又恐众将不信,于是便派遣了小股兵马出北原,多立旗号,诈作援军,一路奔往大营而去。

    行至一处,忽闻一通鼓响,道侧伏兵齐出,万弩齐发,把这支兵马射了个万箭穿心,无一兵卒逃出。

    远远引军跟在后面的一员魏将见状,二话不说,掉头便走,进入城中,往报郭淮,便说如此。郭淮遂令四门紧闭,严加防守。

    众将听得果然蜀军于道中埋伏,心中大惊,暗道若不是郭淮有先见之明,搞不好这一番又要掉落入诸葛亮的陷阱之中了。若是损兵折将得多了,北原岂能无事?于是纷纷出言夸赞郭将军料事如神。郭淮听得马屁如潮,也只当耳旁风。他自己知道自己本事。他哪里是什么料事如神,纯粹是在诸葛亮手里吃的亏太多了,于是便多了几分谨慎小心罢了。人说吃一堑长一智,他要还摸不清楚诸葛亮的套路,那也就是合该他兵败身死了。

    郭淮也不多说,只要求众将准备日夜巡视四方,免得被奸细混进来了。一定要把北原给守住。众将见郭淮所言非虚,于是纷纷依郭淮所令而行,不敢怠慢半分。

    吴懿和邓芝受了诸葛亮之命,于半道伏击北原魏军。等了半天,见有兵来,以为是北原守军主力倾巢而出,结果查验战果,却只是一支作为诱饵的小部队,所获最多的不过是些旗鼓罢了。

    因为想打伏击战,所以这次吴懿和邓芝派出去的斥候不敢靠得太前,生怕会被敌军给发现了。所以只远远的看了一眼旗帜,大概估了个人数,就匆匆回来汇报了。结果这边吴懿和邓芝得了汇报,心中喜悦之下全力一击,却发现上了魏军的当。

    吴懿和邓芝两人面面相觑,想不到那魏将郭淮竟然如此狡猾谨慎。打扫战场之后,吴、邓二将又率部径往北原,见敌军严阵以待,四门紧闭,知道强攻也讨不了好,只得怏怏不乐之下,引军而退。

    这一连串的攻防动作,看得刘璿是眼花缭乱,心中直呼精彩。

    诸葛亮不动手则矣,动手就是雷霆万钧的一击。这数路大军,只要司马懿反应稍慢一点,魏军就逃脱不了大溃败的结局。到时司马懿大营和北原两处,己方必定会攻陷一处。

    这样一来,自己这边,就会占据战略优势,哪怕是与司马懿对峙消耗,也不用太过担心了。战场上占了优势,就有心理优势在,剩下的,不过是水磨功夫罢了。

    只是司马懿和郭淮,也是反应奇快。司马懿见机不对,果断撤退。主动脱离战场,以放弃一部分魏军为代价,率领着主力部队成功退回了他的大营。

    而郭淮充分相信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能力,坚决不出兵援救武功水东岸的大营,让诸葛亮落在北原的棋子成为了一着废棋。这两人,不愧是名留青史之人,这份心志能力,真是上上之选。

    虽然这一战没有达到预定的战术目的。但只是武功水东岸一战的斩获,也足以振奋人心了。斩首千余级,俘虏数千人,其余兵甲,旗鼓之类的物资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