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四十二章 无边夏色耀飞旌(三)

第四十二章 无边夏色耀飞旌(三)

    郭淮家里累世高官,前半辈子又一帆风顺,带着兵马在各路叛贼中嘎嘎乱杀。杀出了偌大的名声。不说心高气傲吧,也是颇为自矜的一个人。结果碰到诸葛亮后,就被汉军三番五次的按在地上摩擦。

    换作是别人早就心态崩溃了,郭淮则不同,他知耻而后勇,被诸葛亮一次次打败后,他到处收集汉军诸将与诸葛亮的资料情报,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想从中找出诸葛亮等人用兵的轨迹和规律来。

    分析好几年后,这些资料终于在今年派上了用场。郭淮几年的功夫没有白费,如今他猜起诸葛亮的心思来,不说一猜一个准,但也颇有把握。

    司马懿要守武功水东岸,郭淮就偏要守北原,说这是诸葛亮必攻之地。众将要出兵相救大营那边的司马懿,郭淮就说这是诸葛亮的诱敌之计,不能出去。

    结果两次都被郭淮给猜中了,这会北原军中诸将,对郭淮已经是佩服得无以复加了。要知道,雍凉曹魏诸将,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都没有在诸葛亮手里讨过什么好,诸葛亮除了第一次北伐因为经验不足失了街亭吃了点亏,后面几次,基本上都是在占便宜。现在有一个能料中诸葛亮行事风格的将领出现,别提这些将校们有多开心了。

    休整了些日子,诸葛亮开始召集众将议事,讨论下一次军事行动的目标。

    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是,因为已经攻打过一次北原,暴露了己方的意图。现在北原那里有郭淮带着军队在镇守,已经是敌人防守的重中之重,再要派兵马去打,无疑是嫌自己头铁硬要往铁板上撞。此乃智者所不为,所以一开始,直接攻打北原的计划就被诸葛亮和诸将给一起否决了。

    北原不能打,曹魏大营更加不能打。司马懿野战不行,防守的乌龟壳却是比谁都厚重。那么就只剩下两个目标,一个是西围,一个是阳遂。

    攻打西围的好处是只要攻下了西围,就可以顺渭水而上,从侧翼攻打陈仓。若能再攻占陈仓,基本上陇右地区重新回到季汉的怀抱里,也就只剩下时间问题罢了。

    攻打阳遂的好处是只要攻下了阳遂,那么处于阳遂和孟琰营地中间的曹魏大营,将会有着腹背受敌的风险。到时司马懿夹在中间,一定会十分难受。时间久了,指不定就会拔营灰溜溜的撤走。若魏军选择拔营,到时诸葛亮或东进,或西进,那就真的是随便怎么玩了。到时就是魏军被动了。

    好处大家都看得到。但汉军明白的问题,魏军一定也能够明白。大家都不是傻子,毕竟要争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你看之前汉军攻打北原,郭淮不就提前率军到了那里进行防守吗?

    这种纯军事城池,想要打下来,十分艰难。当初第二次北伐时,诸葛亮率数万大军攻打陈仓,激战数十日而未能攻克陈仓,使得郝昭一战成名。

    当初陈仓还只有孤城一座,战卒千余。如今西围、北原、阳遂连在一起,互为支援,失去了刚开始的出其不意,如今再想要打下来,真的是难上加难。

    所以在确定好要攻打的军事目标之后,包括魏延在内的一干勇将,都是皱起了眉头,沉默不语。没有一个人敢夸下海口拍胸脯打包票说自己一定能够攻打下这三座城池之一。

    诸葛亮也是眉头紧皱。曹魏疆域广大,物产丰富,在资源方面,相对汉军来说可谓是无穷无尽。而季汉这边则是国小民穷,没有那么多的家底可供消耗。这也是诸葛亮一直不喜欢攻城战,而只想着与魏军野战对决的原因之一。

    打运动战,诸葛亮怕过谁来?而且消耗的都是曹魏的军事力量。要是换了攻城战,这可是需要拿无数人命去填的,无疑是汉军这边消耗得更多了。稍微一想,就知道太不划算了。

    季汉兵力有限,去掉一些留守部队,举国之兵,也只有十万左右。而就是这区区十万人,诸葛亮连粮食都要准备好几年。再看曹魏这里,东、西两线都在打仗,同时出动大军几十万,北方边境戍守的边军都不用动。这财大气粗的让诸葛亮好生羡慕,他这辈子可都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呀。

    诸葛亮在想,自己手里的兵力应该如何分配。

    要留一部分守大营,与孟琰一起防备司马懿。自己可以打曹魏大营,司马懿当然也有可能心血来潮攻打自己这边的大营。

    要留一部分攻打北原,以吸引、分散郭淮的注意力。要再留一部分作为疑兵来迷惑敌人的视线。要选出一支精锐来攻打真正的军事目标。最后则是要留一支奇兵作为后手。

    思来想去,诸葛亮还是决定,把这一次的攻击目标选定为阳遂。诸葛亮觉得,自己兵力少,无论攻打哪一座城池,到了最后,敌人都会出兵相救。攻打西围的话,司马懿和郭淮可以从容不迫的调兵遣将,因为他们位于汉军的下游,自己的背后。

    而攻打阳遂的话,则己方军队会与孟琰所率虎步营形成夹击之势,可以迫使司马懿或郭淮出来与自己决战。

    而与魏军决战,正是诸葛亮一直要想的。到时汉军寻机列阵,再败一次魏军。以后的仗就好打多了。

    当然,这只是诸葛亮的一个构想。具体仗怎么打,只能打了再看。敌军也不一定会按自己这边的思路来。无非就是出兵之后再看魏军如何应对,然后再随机应变。

    刘璿却觉得,打阳遂不如打西围。

    攻下了西围,汉军可以直取陈仓。那陈仓城,再是坚固,防的也只是西北和南面来敌。敌从东面来,只怕陈仓守将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往郝昭之前的时代推,陈仓城还是当年名将皇甫嵩与董卓平定韩遂等人叛乱的时候重修的。几十年后直到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吃了个大亏,这才想起来要加固陈仓城。

    于是当初的曹真命人把陈仓城又重新加固了一遍,并派郝昭于此坚守。曹真与张郃等人当时就觉得,若是诸葛亮再来,必走陈仓道。果然,季汉二伐曹魏,诸葛亮兵出陈仓。提前有了防备的魏军,成功抵御住了汉军的猛烈攻击。郝昭坚守,张郃、费曜等星夜驰援。于是诸葛亮只好无功而退。

    如今郝昭已然病逝,汉军三伐、四伐以至于这一次北伐,再也没有走过陈仓道。而这一次,汉军主力兵屯五丈原,没有了最直接的军事威胁,估计陈仓守将的精神也没有那么紧绷,而是相对比较松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