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四十五章 永安都督今尚在(二)

第四十五章 永安都督今尚在(二)

    杨仪率先出言反对,他出列道:“丞相,此事万万不可。永安与东吴相临,若调陈到至此,万一荆州有变,我益州祸事至矣。”

    魏延本来也在担忧调了陈到来此,荆州那边会不会有异动,但听了杨仪这么一说,便双眼一睁,站了起来,对诸葛亮道:“丞相,我以为殿下所言可行。东吴与我盟好,岂会轻易背之?曹魏两线作战,想图永安,亦是有心无力耳。此时东吴三路并举,孙权亲率大军十万往攻合肥。若果真东吴与曹魏有心图我永安,也不过出一偏师,无足为惧耳。调叔至来此,遣别将往镇永安,严加防备便是!”

    被魏延这么一说,众将仔细一想,嘿,还真是颇有道理啊。是啊,情报在源源不断的传来,孙权在合肥新城使尽了手段,听说逼得魏帝曹叡都快坐不住了,正在准备打算南下亲征。要说这个时候,孙权和曹叡还有心思来偷益州的家,那真的是很难令人相信。

    而且魏延也说了,只不过是把陈到和其他人互调罢了。永安又不是不守了。有了一支兵马在那里据险而守,就是敌人想要打进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把陈到的精锐调过来,好刀就要用对地方,再调一支兵去认真巡视,永安那里能出什么事?

    早点把这里的魏军打服气,然后趁势夺了陇右才是正经。想到这里,于是众将纷纷出言赞同。

    麾下几个能打的都同意,诸葛亮心里也趋向了刘璿的这个方案。北伐打了好几年,陇右始终是诸葛亮的意难平。失去了荆州,若不再把凉州抓在手里,就算有汉中之险,季汉迟早也会亡国,只有拥有了益、凉两州,有了足够的纵深和回旋空间,稳稳的守住了这两块地盘,未来的季汉才会有再兴的可能。

    诸葛亮自先帝刘备驾崩以来,为了稳住朝政局面已经殚精竭虑,耗尽心血,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支撑不了太久了。若是这一次再没有什么大的进展,未来就真的不会有什么希望了。刘禅视他如父,所以他诸葛亮可以军政一把抓。若他走了,未来谁能获得刘禅的如此信任?

    而且自己这边的套路、手段也都几乎用尽了。魏军也越打越精。第一次北伐,本来守住街亭就可以成功,结果自己错用了马谡这个庸材,导致兵败垂成。第四次北伐,好不容易击败张郃、郭淮等,把司马懿死死围在了上邽,结果李严督粮不力,欺骗自己退兵。有时候想想,是不是天意不欲炎汉再兴?

    现在好了,吃过亏上过当的司马懿和郭淮,不但能轻易看穿自己的作战部署,也轻易不肯出来与自己交战了。宁可死守大营与自己对耗,也不愿意出营交兵。

    曹魏家大业大耗得起,自己这边耗不起啊。自己足足准备了三年有余的粮草才敢继续开战,若这一次又粮尽而退,自己还能熬到下一个三年吗?对此诸葛亮心中也没有答案。

    既然这样,那就干脆这一次拼尽全力,孤注一掷,把手里所有的牌都打出去算了。白毦兵虽然不多,但个个能够以一当十,勇猛善战,把陈到和白毦兵调来,再分配些辅兵相助,就可以让陈到独挡一面了。到时自己调配起兵马来,又会轻松许多。

    一念至此,于是诸葛亮便道:“传令,调征西将军、永安都督陈到率所部白毦兵速来我处。调中监军、扬武将军邓芝暂署永安都督事,代陈到镇永安!”

    却说陈到在永安,接到军令,咦的一声,站了起来,翻来覆去细细读了好几遍之后,不禁热泪盈眶,仰天长叹道:“丞相终于想起了我陈到乎!”

    陈到追随刘备鞍前马后已经三十余年,从先帝刘备驾崩到如今,又过了十余年,此时的陈到,其实也已经是一员老将了。

    陈到的事迹,史书里没有详细记载,我们只能在杨戏的季汉辅臣赞里看到这么一句:征南厚重,征西克忠,统时选士,猛将之烈。写下《三国志》的陈寿也是寥寥一笔带过: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

    自从追随先帝刘备以来,陈到基本上参与了刘备集团的每一次战争。只是他以亲军统领的身份,做的是护卫的职责,所以这才声名不显于外。夷陵之战,陈到眼睁睁的看着无数熟悉或不熟悉的袍泽战友倒在了战场上。对于东吴之恨,陈到是倾大江之水也难以平尽。

    是以陈到自赴任永安以来,从来没有闲过一刻。巡视诸营,修筑加固障塞的同时,也在永安以东吴为假想敌,开始了大练兵。可以说历任永安都督,以陈到在任时,兵马最为精锐。

    陈到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还有没有机会参与对吴战争。看这几年汉、吴联盟的形势,再参考他自己的年龄,大概率是参与不了的。但是陈到可以通过大练兵,来为将来的伐吴战争做好准备工作。陈到知道,荆州与夷陵,不仅仅是自己没有忘记。这样,等他死去的时候,就可以交给丞相诸葛亮一支精兵,而他于九泉之下见了先帝,他也可以交差了,白毦仍在,他没有让这支精锐部队的精气神消失。

    白毦兵因为是精中选精,所以人数偏少。再加上之前的战损、伤病以及时光无情的侵蚀,陈到奉令率部镇守永安时,白毦兵也只有千人不到的规模了。这几年,陈到从江州、南中以及汉中各部募兵,花费了无数钱帛和精力,也不过是堪堪维持了两千余人的规模罢了。

    养一支精锐,消耗实在是太大了。平时的钱粮也还罢了,只说每年的训练费用,就让陈到没有办法去扩大规模。永安久无战事,诸葛亮还肯让他练兵扩兵,已经是颇为难得了,如今国事艰难,各项工作以北伐第一,陈到也不是不知进退的人,不为自己想,也要为丞相多想想。所以陈到把精锐维持在两千余之后,便再也不扩军了。

    季汉历次北伐,陈到在永安,彻底沦为了一个看客。他内心中又何尝不想要参与到北伐大业当中去呢。但丞相诸葛亮交给他的任务是坐镇永安以防东吴,这个任务同样非常重要。陈到也只能在永安蛰伏下来,一直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