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五十二章 百战沙场碎铁衣(五)

第五十二章 百战沙场碎铁衣(五)

    诸葛亮虽然说是三路主攻,但还是有侧重点的。魏延和高翔两个在北原和阳遂露面,就要要让魏军觉得,这次汉军要么是打阳遂,要么是打北原。尽量把魏军主力的目光吸引到阳遂和北原来。

    只要在北原和阳遂把魏军主力给拖住了,那么是否能攻下北原或阳遂,其实也就不怎么重要了。

    高翔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是以他在攻破阳遂城下魏军别营,再又放了一把大火之后,果断的趁乱收拢部队,没有再往前继续攻击了。

    魏军在主将的指挥下,已经迅速收拢在了一起,这个时候高翔就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再继续往前攻击了,只在周围虚张声势,砍杀逃窜的魏卒便好。等这把火烧完,再看看魏军的情况做决定。

    阳遂城外,冲天的火光,让阳遂守将心里一片沉重。但他展开的救援计划已经被汉军破坏,是以他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城外的别营被烧成一片白地。

    他只能心里暗暗希望大部分的袍泽都能够逃出生天,不要死在了汉军的手里。随着城外营地的被攻破,他清楚的知道,阳遂从此之后,就只能靠自己坚守了。还好,北原郭将军那里,以及大将军那里,他都送了信去,想必大军来援,也不会让他等太久吧。

    阳遂四门紧闭,城头以及城下险要之处,火光熊熊,这是在防备汉军偷城。阳遂的信使没有能够抵达北原,在路上就被陈到的斥候给砍了。到司马懿那里的倒是安全抵达了。

    司马懿接到阳遂的求援信之后,对众将道:“前番伯济有信来,言敌必攻阳遂。今阳遂果危矣,吾当往救之。”

    左右相劝道:“有伯济在,大将军复有何忧?”

    司马懿道:“诸葛亮若取阳遂,岂有不防备北原兵马之理?伯济良将之材,惜哉非诸葛亮之敌手也。吾若不往,恐阳遂有失。”

    于是留了一部兵马守营,其余皆出。将行,忽有斥候快马来报,说前方一处密林,鸟雀高飞不敢落,又隐有旗帜闪现,疑有伏兵在内。

    司马懿听了,就忙使人率领部队往林中探查一番。结果魏军入了树林,四处一搜索,哪里是什么伏兵。都是些稻草人,身上披了些汉军的军袍,再于一些地方插了些旗帜。魏军不敢怠慢,反复来回的搜索了好几遍,结果一无所获,于是便把这些稻草人和旗帜给带了回来,请司马懿过目。

    司马懿听了汇报之后,在心里又把情报给过了一遍,魏延在北原,吴氏兄弟往西围,高翔在阳遂,诸葛亮那边几个能打的能独挡一面的都派出去了,他自己身边的中军大帐,总要再留一些人吧。而根据情报,诸葛亮大营兵马尚无动静。这里怎么可能会有伏兵,就算有伏兵,以诸葛亮的精细,又怎么可能会让自己发现?必然是要诈我,这些东西,就是诸葛亮搞的小把戏。

    嘿嘿,诸葛亮啊诸葛亮,你终于黔驴技穷了么!

    于是司马懿在马上抚须大笑了起来:“此必诸葛亮诈我也。其兵少,除去武功水东孟琰之虎步营以及诸葛亮大营外,还要分兵攻打渭北。诸葛亮此时只恨兵力之不足,又何来伏兵?此欲阻我往援阳遂也。”

    遂引军继续前行,方行里许,忽又勒马,下令三军暂停前进。左右问其何故,司马懿心中忽然就闪过一个念头来:我所想的,是不是诸葛亮故意让我如此想的?他其实就是在诱导我,让我以为这里不可能有伏兵。若真是这样,那刚才大军行进,其伏兵来个半渡而击,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司马懿又想起了之前的卤城之战,诸葛亮是如此的难缠,他会留一个如此明显的破绽给自己吗?

    这分明是诸葛亮在给自己挖坑啊。

    司马懿一想到这里,后背心里不禁就是一凉,他忙传令,道:“兵且住,斥候往林中再探一次,扩大范围!”

    之前斥候已经往林中查探了许久,但只得一些旗帜和稻草人。但司马懿还是觉得不放心,又派人进去再查再探。

    左右诸将见司马懿如此,嘴里连夸司马懿行事谨慎,万无一失。心里却是颇为失望,觉得司马懿被诸葛亮给打怕了,这才开始疑神疑鬼。

    王平是设伏的老行家了,他麾下的无当军,大多数又都是板循蛮和南中蛮夷,这些人在山地密林里过得惯了,真要想藏起来,那简直就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王平听了诸葛亮的吩咐,一边要设伏,一边要故意暴露。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大部队给藏起来,然后好给魏军一下子狠的。于是刚开始他就弄了些假人和旗帜在那里。

    哄骗过魏军之后,没过多久,有斥候来报,说魏军走着走着,就莫名停了下来,然后又派了支兵马往自己这边来了。王平想了一想,暗道司马懿还真是老奸巨滑啊,假人骗不了他,那这次就玩点真的吧。

    于是在魏军再一次入林搜索之后,王平就故意暴露了支小部队。他让这支部队继续在林地里到处布置旗号和假人,然后弄出些响动让魏军发现。

    魏军进来之后,逐渐扩大了搜索范围,然后就很“自然”的发现了敌军。两边你来我往的打了起来,魏军多,汉军少,打了一会,汉军明显不支,一个呼啸,把旗帜,号鼓往地上一扔,然后就匆匆撤退。魏军追之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人几个起落,消失在这密林之中。

    魏军带着战利品退了出来,向司马懿汇报。司马懿看着地上的汉军尸体,沉吟片刻之后,便道:“观其肤发纹身,此乃益州蛮夷也,诸葛亮征讨南中,收而用之。此辈骁勇好战,若真有支蛮兵伏于此,攻我于不备,我军必危矣。”

    “遇我斥候,不敌而退。可见林中必是诸葛亮之疑兵,欲阻我往救阳遂。我岂能遂他之意?传我军令,全速进军!”

    司马懿以为他看穿了一切。这一切都是因为诸葛亮手里实在是没兵了,又不愿意自己及时赶到阳遂救援,这才在这里安排些疑兵设伏,虚虚实实的,好拖延自己的行军速度。

    可是现在,自己已经看破了一切,又怎么会上当呢。司马懿心中大石一去,顿时便轻松起来。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派了斥候开道,于前方两边随时搜索准备,然后自己则引大军准备抢渡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