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隋那点事儿 » 第十七章 晋王作祟

第十七章 晋王作祟

    由于太子杨勇任性率直,随心所欲,处处不得隋文帝夫妇喜欢。而晋王杨广循规蹈矩,少年老成,深得隋文帝夫妇的欢心。使得隋文帝夫妇表露出要更换太子意思,这让看到一丝曙光的杨广确实十分得意。聪明的杨广十分清楚,更换太子对既是家事,还是国事,绝不是仅靠讨得父母的欢心就能促成的,更重要的是他还要获得大臣的大力支持。因此杨广决定从两方面下手,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在各方面的共同合力作用下,敦促隋文帝痛下杀手,从而实现他自己的终极梦想。

    杨广在获得家庭支持上,她选择从她的母亲作为突破口。杨广这一点做的非常正确,因为独孤皇后对隋文帝的影响非常大。据隋书记载,每天早上隋文帝上朝的时候,独孤皇后都会乘辇陪他一同前往。到了朝堂之后,独孤皇后是绝对不会进朝堂。她会安排一名宦官监听朝堂上的一举一动,宦官会将每位大臣的上奏,及隋文帝的处理结果及时传递给她。当她感觉隋文帝做的有不妥的地方时,她便会让宦官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隋文帝。一般情况下,隋文帝都会采纳她的高见。

    虽然独孤皇后也热衷政治,但是她的价值观还是非常正统的,绝对没有任何个人野心。看到独孤皇后的影响那么大,就有好多大臣想巴结独孤皇后。当时就有一名大臣就给独孤皇后上书:据《周礼》上记载,百官之妇的命妇头衔,应该是由皇后授予的,所以我们就应该从您这个时候起恢复古制,今年咱们国家册封命妇头衔时,就应该由您来实行。很明显,这是在给独孤皇后找一个露脸和出风头的机会,独孤皇后没有顺杆往上爬,而是被她一口拒绝了:如果由我来册封命妇命妇,我怕今后就会开了后宫干政的口子,从而导致祸起萧墙,引发诸多危害国家的事情来,所以万万不可。

    独孤皇后很清楚册封内外命妇实际就是个擦边球,既可以说他是妇女活动,又可以说他是国务活动。因此这件事情比较敏感,独孤皇后说她不想打这个擦边球,一心只想做隋文帝的贤内助。就这样,独孤皇后一边给隋文帝提供自己的政治智慧,同时又能严格把握好度,这样通情达理的皇后,隋文帝自然是宠爱有加,因此两人的关系一直是特别好。每天独孤皇后不仅将隋文帝送上朝,退朝的时候她便早早候在朝堂门口,陪同隋文帝共赴宴寝,两个人三十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蜜月期关系,这即使放到现在,也是令我们每个人非常羡慕的。由此可看出最能影响隋文帝的那个人,非独孤皇后莫属,杨广选择独孤皇后作为突破口绝对是明智之举。

    选对了突破口,还要找对方法。杨广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自己如果在独孤皇后这么睿智的女人面前玩政治,那可就相当于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因此他明白,要想打动独孤皇后,就只能和她打感情牌,通过母子亲情为切入口。杨广在平定江南之后,为了更好的控制江南,便被隋文帝留在扬州担任扬州总管。这次是回京城省亲,就在太子的元妃刚去世没几天,杨广的假期也就要结束了。就在他即将重返扬州赴任的时候,他特意前来向母亲辞行。

    一见到独孤皇后杨广便跪倒在地,扑到母亲怀里痛哭流涕,哽咽着说到:假期一结束,我又要回扬州赴任了,一想到又要好长时间看不到您慈祥的面容,我难过的是心如刀绞。说完就开始呜呜咽咽,装出一副难过的都爬不起来的样子。

    独孤皇后对此也是深受感动,一时刻便潸然泪下:你在那么远的地方上任,如今我也是人到暮年,作为母亲,我也非常舍不得你离开啊!

    杨广一看气氛营造的差不多了,就赶快开始趁机告状了:我今天之所以不想离开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一直是老老实实做人,可我也不知道在哪个地方得罪太子了,近日来,太子只要一见到我就恨得是咬牙切齿,恨不得要生吞活剥了我。我真害怕等我离开京城后,他到您和父皇面前进我的谗言。我更怕他派人给我偷偷投毒,到那时,恐怕我可就在没机会见不到二老双亲了……

    独孤皇后本来就一直怀疑她的儿媳妇元氏就是被杨勇给投毒害死了,今天又听说太子又想给他最钟爱的二儿子投毒,这两件事儿一结合起来,独孤皇后一下子就火起来了:杨勇这孩子真的是越来越让我失望了,我本来给他娶了个姓元的姑娘,希望从此以后他们能兴家立业。没想到他偏偏却喜欢姓云的姑娘,冷落我给他找的原配夫人,并且还跟那个狐狸精生了那么多的猪崽子和狗崽子。我在的时候他就敢如此放肆,如果哪一天要是我不在了,真还不敢想象他会如何作贱你们兄弟几个。再想想等到皇帝百年之后,你们几个弟兄每天都要向阿云所生的那些猪崽子和狗崽子跪拜,我的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受……说罢两个人就抱在一起,哭成一团,杨广知道在他母亲这边,他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杨广很清楚,虽然父母这一关过了,他还要获得重量级大臣的支持。当时朝中隋文帝最信任的两个人,一个是高炯,另一个是杨素。他先将两个人做了一个比较,发现想获得宰相高炯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首先,高炯是个非常正直且非常有节操的人,不可能和他一起搞这样的阴谋诡计。同时,高炯当时已经是首席宰相,已经是位极人臣。即使更换太子成功,对他现在的地位儿不会有任何帮助,因此他也就没必要冒这个险。最重要的一点儿是,高炯的儿子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为妻,也就是说,高炯和杨勇是儿女亲家,高炯肯定会帮自家说话的。经过这么一分析,杨广就明白了,在这件大事儿上,他想要获得首席宰相高炯的支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就只能考虑当时朝堂上的二号人物杨素了,杨广认为杨素还是完全可以争取一下儿的。首先。杨素是个才大于德的人,他的个性就是不走寻常路,喜欢出奇谋、建奇功。再有一点就是杨素同高炯相比,他在政治上还是有上升空间的。如果成功拥立杨广做太子,那么他可就是拥立新太子上位的首要功臣,从此就可能超越高炯,成为首席宰相,所以杨广可以用权力拉拢他。

    杨广很清楚图谋废立是掉脑袋的大事儿,要想获得杨素的支持就必须在他身上下大功夫。从京城回到扬州后,他就马上去找他的狗头军师宇文述了。宇文述也是隋朝的一员名将,当时他也是参加了平陈战争的,杨广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候,就发现宇文述头脑很灵活,十分会来事儿。于是等平陈战争一结束,杨广就任命他为寿州刺史,放在了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杨广见到宇文述后,便将自己心里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全部讲他听了。宇文述略一思索,便对杨广说:杨素最信任的人是他的弟弟杨约,杨约这个人足智多谋,杨素好多阴谋诡计都是出自于他的弟弟杨约。我和杨约还算是有一点交情,只要把杨约拿下,杨素这边就等于基本搞定了。请您将我放回京城,只要能让我接近杨约,给我一点时间,我就可以把他们兄弟二人全拿下……杨广听了以后,非常高兴,便将他多年在扬州任上搜集来的金银珠宝,悉数交给了宇文述,同时又给了他大量土特产,作为他到京城的活动经费。

    来到京城后,宇文述明白要想搞定一个男人,一是靠美色,二是靠金钱。他知道如果想要用靠美色来打动杨约,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杨约小时候很淘气,有一次爬树的时候,从大树上摔了下来,就被摔成一个太监了。所以这个男人对女色完全免疫,于是宇文述便想拿金银财宝拉杨约下水。

    有一天宇文述约请杨约吃饭,他故意在旁边一张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金银财宝。桌子正中间摆放的一件玉雕乌篷船最为抢眼,它是用一整块儿出土于于田仔玉做原料,由当时扬州最著名的玉雕大师主刀制作而成的。雕刻船篷时大师使用了多层镂空雕刻技术,他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他所下的每一刀上。船舱上雕刻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仿佛注入了生命。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船头亭亭玉立的美女,美女的每一根头发显然都经过精雕细琢,条条发丝清晰可数;鹅蛋脸上嵌着一双柳叶眉,樱桃小嘴内的几颗榴齿,粒粒含香;一身连衣裙紧束出纤纤细腰,微蹙的眉头间,锁着淡淡乡愁……看上去让人又爱又怜。整座玉雕看上去蓬勃大气,巧夺天工,价值连城。

    宇文述一边吃饭,一边不住往这张摆满金银财宝的桌子瞟,他那一双冒着绿光的眼神中写满了喜欢。宇文述看到这一幕心里就乐开了花:他是个贪财的人,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把准了他的命脉。于是宇文述故意问杨约:喜欢这些宝贝吗?杨约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些财宝,使劲点了点头。宇文述便接着说:如果您想要,咱们就通过打赌定输赢,如果您要是赢了,说明这些珠宝和您有缘。那我就趁人之危,把这些宝贝全送给您。毫无悬念,杨约打赌赢了,按照赌约,那些金银珠宝自然就全部落入了杨约囊中。

    在接下来的日子,不用宇文述邀请,杨约每天都主动往宇文述这里跑。每次都是杨约逢赌必赢,满载而归。没过多久,宇文述手里的那些宝贝,几乎就全部落入杨约的囊中。这样一来二往,杨约自己都觉得赢得不踏实了,他隐隐约约感觉这里面一定有蹊跷。于是他便主动回请一次宇文述,在吃饭的时候,杨约故意提到了那些宝贝。宇文述便对他实话实说了:我哪有那么多好东西,那可全都是我们家晋王的宝贝,正是他让我拿这些东西,同您一起乐呵乐呵的。

    杨约一听到这全都是晋王意思,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感觉这次自己真的是玩大了。就在杨约吓得不知所措的时候,宇文述便将晋王的用意全部和盘托出:您和您的哥哥现在都是朝廷的大官,你们为国家可是办了不少大事儿。你们也很清楚,只要办事儿就会得罪人,肯定会有很多大臣恨你们。另外太子有好多时候不能随心所欲,恐怕他也会迁怒于宰相。这样看来你们虽然得皇上的宠幸,但是背地里想要害你们的人应该为数也不少吧。而且这些人的势力也不小,难道你们就不害怕吗?何况现在皇帝的年龄现在已不小了,一旦他哪天升天而去,到时候你们再找谁来庇护呢?到时候你们的处境是不是就非常危险了,这个问题你们考虑过没有?不管你们考虑到没有,我倒是为你们考虑到了,并且想给你们支一招儿。你们也知道目前的太子非常不讨皇后喜欢,而且皇帝也有随时换人的打算,只是现在还没有决定下来。您的哥哥是在皇帝那里可以说的上话的人,如果他此时能游说皇帝让我们家晋王当太子,他一定会感念你们兄弟的大恩大德,等我们家晋王当了皇帝,那时你们不就等于又给自己找了一把新的保护伞了吗。每个人都应该未雨而绸缪,不可临渴而掘井,这件事儿你们是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儿了。

    杨约本来就是拿人家的手短,再加上宇文述分析的合情合理,也就欣然答应了。回去之后,他就这件事儿原原本本的给他哥哥杨素全讲了,并且他还特别提醒杨素,这件事儿独孤皇后是完全支持的。

    杨素听了以后是抚掌大笑,并夸奖杨约说:还是你聪明,这么大的事儿,你全考虑到我前面了,那就这样办吧。杨素那么聪明的一个人,面对这种掉脑袋的事儿,他不可能不怕。关键是这件事儿诱惑太大了,这件事对他来说的源动力就是权利。杨素很清楚,现在朝堂之上,说话最算数的一个是他另一个就是高炯,高炯在朝堂之上绝对是“南波湾”,他只能排到老二。如果维持现状的话,到时候杨勇当了皇帝,凭着杨勇和高炯的那种亲近关系,到时候杨勇还是会重用高炯,那这个千年老二恐怕就要当到底了。如果他帮助杨广夺得太子,那他自然就是太子的首席功臣。以后在新的朝堂,他就成了朝臣之首了。杨素是个功名心很重的人,对于这么大的诱惑,他是很难抵御的。于是他决定豁出去了,就去挺一下儿晋王杨广。

    杨素在朝堂之上摸爬滚打多年,自然早就磨炼成了一只老狐狸。虽然他也愿意赌一把,在没摸清底细之前,他也不会贸然行动。在他动手之前,他必须摸清独孤皇后的态度,虽然他亲弟弟杨约给他商量这件事儿的时候,一再嘱咐说独孤皇后是赞同这件事儿的,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为了慎重起见,他必须亲自验证一下儿。

    没过几天,朝廷举行宴会,隋文帝让杨素侍宴,这可就给了他接近独孤皇后的机会了。在宴席上,杨素装出一副非常自然的样子,随口和独孤皇后说了一句:晋王杨勇不仅孝顺还特别节俭,对大臣也非常友好,在我们面前一点也不摆架子,简直和皇帝是一模一样。这话儿问的确实是相当有水平,即使让外人听到了,杨素说孩子像父亲没有任何毛病,也不会让别人留下任何把柄。而他在这个敏感时期,不说其他的皇子像隋文帝,偏偏说晋王杨广像隋文帝,这中间肯定有猫腻。

    独孤皇后听了杨素的一席话,马上就痛哭流涕:我们家二儿子确实是所有皇子中最孝顺的一个,每次离开我们去赴任的时候都是哭的特别伤心,不舍的离开我们。并且每次不管是皇上还是我派人到他那里,他都会远远的到赶扬州的边界上前去迎接。我的那个儿媳妇也好啊,如果我们派去的是女眷,她不仅陪她一起吃饭,还会和她一起睡觉。哪像太子和他自己找的那个阿云,他们夫妻俩虽然天天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却从来没有感受到他们的任何孝心。更可恨的是他竟敢把我给他娶的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