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隋那点事儿 » 第三十一章 北巡遇险

第三十一章 北巡遇险

    就在大业十一年的八月,隋炀帝又带领着后宫女眷,文武百官,侍卫部队,尼道士以及鱼龙百戏等一共十几万人离开东都洛阳,途径太原和雁门,准备进入草原地区,巡游东突厥。

    此时的大隋王朝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三次东征的失败让隋炀帝的声望迅速下降,也面临着民众造反和统治集团内部分裂的两大乱象。隋炀帝在这个时候北巡,他实际是为了再次强调一下儿自己圣人可汗的身份,也想再次巩固一下儿隋朝作为东亚霸主的地位,也是想借东突厥造一造势。同时他也是想游说一下儿东突厥帮他征讨高原。因为高原始终不肯朝觐,隋炀帝也也仍然不肯善罢甘休,一直卯着劲儿准备打第四次。另外就是因为国内乱成了一团麻,隋炀帝心里非常的烦躁,他的这次出巡也是很好的一种解压手段。

    隋炀帝这次北巡,东突厥的可好已经不是那个对隋朝非常恭顺的启民可汗,已经换成启民可汗的儿子始毕可汗了。始毕可汗对于隋朝远远不像他爸爸那样顺从,反而他对隋朝是非常怨恨的。因为这些年来,随着东突厥的势力逐步强大,隋朝也开始对他进行防范了,双方已经闹过几次不愉快的事件。因为东突厥经过一阵子休养生息,慢慢缓过来了。这个时候隋朝又开始扶持西突厥的处罗可汗,还把宗室女儿嫁给了处罗可汗,他也就投桃报李,跟随着隋炀帝三次东征,他们俩打的火热。这可就让东突厥这边儿的始毕可汗非常不爽,隋炀帝不光是拉拢人家的老对头西突厥,他还试图在东突厥内部搞分裂,也就是扶持始毕可汗的弟弟赤极社。

    就在隋炀帝第三次东征的时候,裴矩就跟隋炀帝说,始毕可汗这几年干的不错,突厥这边儿逐渐缓过来了,实力大增,羽毛丰满,为了避免日后出现什么问题,不如现在就提前瓦解他。我这里还掌握了一个情报,始毕可汗有个弟弟叫赤极社,在东突厥他是二号人物。我们不如将一个宗室女儿嫁给他,然后再等他为南面可汗,让他跟始毕可汗分庭抗礼。只要他一起来,整个东突厥不就又成了鹬蚌相争,我们就可以渔翁得利了。

    隋炀帝一听,感觉这个主意不错,他就让裴矩去干了。可是裴矩把这个想法跟赤极社一说,没想到他竟是一个胆子非常小的人,他也相当自知之明,就坚决不敢要隋朝送过去的那个宗室女儿,更不敢当这个南面可汗。这样一来,等于说隋炀帝的如意算盘就白打了。那当然这件事儿传到始毕可汗的耳朵里,始毕可汗对于隋炀帝就更加不满了。

    还有一件事儿就是隋炀帝和裴矩他们俩又谋杀了人家始毕可汗的军师。裴矩看扶植赤极社这一计落空,他又给隋炀帝出了一个主意:突厥人本来是非常淳朴厚道的,他们倒是不难对付。但是现在东突厥部落里有好多胡人,这些胡人都非常狡猾,教了始毕可汗很多馊主意。其中最狡猾的就是叫石术斛西的胡人,他是生长在中亚地区。承担东西贸易业务。这样他走的范围就非常广,当然他的见识也就广,再加上他人又比较精明。所以他是很受突厥人的信任,突厥人就把自己的外贸工作全部外包给这些胡人了。同时还把他们引入政治上层,让他们充当军师角色。裴矩说始毕可汗这些年跟大隋对抗的主意,都是这个石术斛西给出的。我们现在想要对付东突厥,不如先把这个石术斛西给干掉。只要除掉了他,那个老实淳朴的始毕可汗就好对付了。隋炀帝一听这个主意不错,就让裴矩干去了。

    裴矩先是派人跟石术斛西传话,说我们大隋天子现在想拿好多珍宝到马邑,就是到山西那里去跟你们互市,好处自然是大大的……石术斛西本来就是商人出身,商人自然有逐利的本质。裴矩这边儿一引诱,再加上私心作祟,他就根本没有跟始毕可汗说,带着自己的部落就来到了马邑城下。马上隋朝的伏兵就一拥而上,就把他们给连窝端了。

    拔掉石术斛西后,裴矩还以隋炀帝的名义给始毕可汗写了一封信,说石术斛西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就突然背叛可汗,转头来投靠我们大隋了。我考虑到您可是我的臣子,您的臣子背叛您,我可是坚决不能容忍的。所以我就替您把他给杀了,我现在给您通报一声。

    裴矩这么干,始毕可汗肯定不信,他人虽然淳朴,但是人家不傻啊,他觉得隋炀帝这可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可把始毕可汗给气坏了,从此对隋炀帝是恨之入骨。

    始毕可汗听说隋炀帝还要再来巡行塞北,他可就高兴的大笑起来:我正想揍你呢,没想到你主动找上门儿来了,那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所以接到隋炀帝的诏书之后,他就率领本部几十万骑兵就杀死腾腾的往南扑过来了。

    义成公主,也就是隋朝的宗室女儿,她还是在隋文帝的时候就嫁给启民可汗的,后来启民可汗去世,她就依照突厥人的风俗,嫁给他的儿子始毕可汗。和亲公主的心永远还是向着母国的。当她一看到始毕可汗率领大军杀气腾腾南下,他就知道大事不妙。就赶快派人给隋炀帝送信儿,说始毕可汗这边情况有变,可千万不要相信他,一定要做好准备。

    隋炀帝一看到这封密信,可把他给吓坏了,虽然他手里也有十几万人,可是他这次来的目的是来巡游的,可不是来打仗的,所以他带来的十几万人中,非战斗部队还是很多的。真正战斗力量没有多少,他们是肯定抵挡不过始毕可汗的几十万骑兵的。

    隋炀帝一行赶快退回到雁门去,这个时候形势已经是相当危急了。也就在他们退回到雁门的第二天。突厥的骑兵就已经把雁门整个给包围了。雁门郡下属一共四十一座城池,始毕可汗大军赶到后,一下子就占领了三十九座城池,只剩下雁门郡的郡城和一个郭县县城还在隋朝手里。并且这两个硕果仅存的城池当时也是相当危急。

    始毕可汗已经把雁门郡城给围起来了,他们就往城里射箭,一时间是箭如雨下。雁门郡城修的没有那么坚固,这个箭雨就有点抵挡不住,好多箭头就噼噼啪啪落在隋炀帝脚下。这可把隋炀帝给吓坏了,他抱着年仅七岁的儿子杨镐,泪如雨下。更要命的是雁门郡的粮食也不够吃。雁门郡不过是一个边塞小城,就没有那么多的储备粮,现在隋炀帝带领十几万人一下子涌进来,再加上原有的居民,目前储存的粮食最多也只够这十多万人吃二十天,即便是一天只吃一顿饭,他们也撑不过四十天。这就意味着如果四十天内不能解围的话,就算隋炀帝不被杀死,也要做个饿死鬼了。

    隋炀帝这时候是真慌了,就赶快把亲信大臣都召集在自己身边,让他们商量对策。这时候隋炀帝的小舅子萧瑜就贡献了一个计策。他说:突厥人和我们汉人不一样,他们的可赫敦,也就是皇后是可以参议军事的。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应该赶紧派出使者去找始毕可汗的可赫敦,也就是咱们的义成公主,让她想尽一切办法叫可汗退兵,她可是我们嫁出去的和亲女儿,她在突厥的地位受到我们大隋势力的直接影响,所以她一定会帮我们。他又说,将士们之所以不肯卖命,是因为害怕陛下从突厥脱身之后,还要再去征讨高原,那他们的仗不就是没完没了的打。如果陛下今天能明确下来,我们以后就赦免高原了,打完这仗就再不让你们去打仗了,那样将士们的心就安定了,他们就会力战到底。这可是一个内外兼顾的好主意,隋炀帝就以萧瑜这个主意为基础,又参考其他人的意见,提出了三个措施。

    他派人突围出去赶紧给义成公主送信儿,让她想尽一切办法劝始毕可汗退兵。同时又下诏书募天下诸郡发兵勤王,让大家都来救他。另外他就激励士卒让他们坚守。

    隋炀帝就跟那些士卒许诺,再也不去征讨高原了,而且还放下身段,亲自巡视那些守城的士兵。他亲自对士兵们说:只要守城成功,如果你现在是一个白丁,以后直接升六品官,还要赐一百匹布。官员们就根据每个人功劳大小都往上加级,并还不断派出使者去慰问士兵。

    守城的士兵们这次都觉得隋炀帝挺有诚意的,而且许多奖励还是让人满意的,所以都开始奋勇杀敌了。不光是士兵奋勇杀敌,雁门郡的老百姓也很给力。当时已经是九月份了,好多老百姓都拆了自家的屋子,一砖一瓦都献出来加固这个城池了。

    义成公主这边儿一收到隋炀帝的求救信之后,他马上就给始毕可汗写了一封加急信,她说遭了北边儿有人来打。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常事儿,所以也由不得始毕可汗不信。

    各路救援军队也纷纷出动,在所有的勤王部队里,表现最突出的是王世充,他祖上也是西域胡人,到他爸这一辈儿就辗转来到中原,这才改姓为王。到他这个时候就开始逐步起家,到大业十一年,他已经做到江都宫总管了。王世充在江都宫没少给隋炀帝兴修亭台楼阁,而且镇压周边的农民起义也比较得力,所以他很讨隋炀帝的喜欢。

    现在隋炀帝的勤王诏书一到,他就马上行动起来了。他马上把江都所有能动员起来的人都动员起来,自己也是穿上一身戎装来到军营。到了军营之后是头也不梳,脸也不洗,到那里就哭,哭的是昏天黑地,就连晚上睡觉也不脱衣服。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表现对皇帝的忠诚和热爱。他不光态度好,而且能力也特别好。

    另一个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他一看到隋炀帝的诏书也是立刻应征入伍,隶属在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麾下。这个云定兴就是那个前太子杨勇的宠妃云昭训的爸爸,杨勇倒霉之后,他就去巴结隋炀帝的宠臣宇文述,然后就投靠了隋炀帝,这时候已经担任屯卫将军了。

    云定兴原是一个手艺人,带兵打仗他不太懂行。这时候李世民的英雄本色来了,他就给云定兴献了一计。他说始毕可汗之所以敢围住皇帝,是因为他算准了救援大军不可能那么快赶过来救援。所以我们就一定要诈他,让他相信救援大军已经赶到。

    咱们白天让士兵都走长蛇阵,每人给他们一面旗子,这样一来,这旗子就延绵好几十里。这样敌人肯定以为我们士兵多。到了晚上我们就敲锣打鼓,反正是怎么样动静大就怎么来,就让敌人相信我们人多。只要他相信我们人很多,他就会害怕,那样他就会退兵而去。

    雁门郡那边是死死抵抗,一时半会儿攻不进去,各路大军又纷纷赶过来了。

    这样始毕可汗就不占优势了,再加上他的可赫敦又向他报告说后院起火,始毕可汗就决定教训一下子隋炀帝就算了。于是就在九月十五日,始毕可汗没有再跟隋朝的各路兵马交战,就开始撤退。

    一看到突厥人滚滚北上了,隋炀帝提了一个多月的心就终于放了下来,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的援军也近了,胆子也就壮了起来。所以在人家撤退的时候,他就赶紧追着人家突厥人的尾巴打,最后还真就抓住了两千多突厥人的老弱病残,这也算是小胜一把了,也算挣回了一些脸面。

    隋炀帝这次第二次北巡,可能是他一生中遭受的最危险也最尴尬的事情,幸好士兵们拼死保护,各路勤王力量奋勇救援,隋炀帝才算有惊无险。从雁门郡脱险之后,按照一般想象,现在国内国际都是一团糟,就应该回老家了。因为那里是关陇贵族集团的老巢,也是隋朝的根基所在,是他的发祥地。

    当时老臣苏威也是这样劝隋炀帝的,他说现在兵荒马乱,而且大家都已经很疲劳,所以请陛下回大兴城吧。隋炀帝是一个大英雄啊,所以他的血液里可是流着英雄情结的。他就觉得现在国内乱了,国际输了,这时候还有啥脸面去见父老?所以他就不愿再回大兴城。

    这时候隋炀帝的心腹大臣宇文述也看出隋炀帝的态度了,他就想帮隋炀帝解这个围。于是他就对隋炀帝说:文武百官的妻子儿女都在东都洛阳,我们不如先到东都洛阳把他们接上,然后再从潼关回大兴城也不晚。这其实就等于给隋炀帝缓了一招,隋炀帝当然高兴了,也就接受了。

    这样十几万人又来到东都洛阳,大家的心也算是踏实下来了,下来就应该论功行赏了。隋炀帝也确实召集大臣商讨过这件事儿。老臣苏威说:陛下当时许诺的那些奖赏太重了吧,国家快承担不起了,一定要好好斟酌斟酌。

    听苏威这么一讲,亲自指挥打仗的老将樊子盖可不干了,他马上对隋炀帝说,国家再怎么困难,也不能失信于将士,人无信则不立,更何况您还是堂堂一个皇上,难道您忘了当时危难之际,您是怎么向将士保证的?

    这其实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信誉问题,特别是国家越是混乱的时候,越应该重视政治信誉。

    这时候隋炀帝就来表态了,他对樊子盖说,你这是想拿国富去收买人心啊!这可是一个很严重的说法,吓得樊子盖立马就不敢说了。

    隋炀帝原来他说只要参战就有赏,现在都让他给改了。参战的一共是一万七千将士,真正受勋官的只有一千五百人,也就是说不到十分之一。另外此前说如果是白丁的话就给六品官,现在只给了他们立信卫,这可是从九品,并且在从九品里还是最低档次。还有就是原来隋炀帝说每个人赏钱一百匹布,也给一笔勾销了。更要命的是当时隋炀帝曾信誓旦旦地说以后一定不再征讨高原。现在一回到东京洛阳,他马上又说,明年再去征讨高原。

    所以将士们无不愤怨,没有人不恨他,没有人不怪他。这样一来隋炀帝可就跟将士们离心离德了。

    隋炀帝可不光是对将士过河拆桥。他还一直拆到了大臣头上了。当时在危急时刻可是萧瑜给他献了重要的计谋,才让他成功解围的。现在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