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妙空之境 » 第十四章:下山

第十四章:下山

    一夜过去,曙光升起,当天再次变亮,离风提着食盒来到赵一阳的观海居时,赵一阳已早早洗嗽完毕,在门前等待离风。

    “去药峰……”离风含笑开口,说着递过食盒,赵一阳接过,快速的过了早,然后一前一后的往药峰去。

    药峰是出云峰山腰处的一座副峰,占地六十余里,高有七八百丈,里面修建了亭台楼阁,悬空栈桥,收藏着丹书秘方,药藏宝典,亦有延绵曲折,高低错落的青石小路,联通各处廊道飞亭,给人以孤高浩远,赏心悦目之感。

    此时赵一阳由离风领着在出云峰上上下下,左转右转,走过一段路下来,时不时的扶着膝盖弯腰喘气,“这出云峰大大小小的各处山头,也太过陡峭了。”

    然而呼哧呼哧的随着离风再次走过一二里夹山的青石小路,而药峰如同一个奇异的宝库展现在眼前时,不由得心神一震,元气满满。看药峰,山高陡峭,奇幻秀美,亦有一两座玲珑的副峰围绕在周围,构成三座高低错落,相生相依的小巧峰群,便是药峰的全部。

    赵一阳好奇的趋身近前,脚下的青石小路蜿蜒的挺进药峰峰群里,在两侧高大青葱的灵药古树垂阴下,如一条林间小径,光影斑驳,药香袭人。

    一株攀爬的藤蔓在路中垂下葱绿的枝叶,赵一阳轻轻拨开,随之落下一汪清澈的流水,原来藤蔓心形的叶片汇集着不少晨间露水,受到人为拨动,便倾洒出来。

    慢慢的往里面去,渐渐多了一些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树,早已与药峰的崎岖形势融为一体。而一处处大小不一的药田,便大多都开辟在古树浓浓的绿茵下,使得下方喜阴的灵药或开着奇花,或挂着异果,颜色缤纷,形态各异,纷纷散发出各色诱人的芳香。

    正这样的走着,忽然听得一声稚嫩的叫声:“师兄。”

    赵一阳神色一怔,疑惑转头。离风笑着招手道:“青萝,快过来。”一只青头乳胖的人形妙心萝从灵药丛中钻出来,圆润白皙,小巧可爱,头上顶着几片青翠的绿叶,在赵一阳惊讶的目光中,略略带着些许的羞怯慢慢近前。

    离风微笑道:“青萝,这是我的小师弟赵一阳,你过来,不要怕。”

    青萝十分胆怯的打量着赵一阳,同时扶着路旁的枝叶走一步看一眼,似乎确认了赵一阳的无害,终于加快脚步,精灵般飞速的冲进离风的怀里。

    “小青小青…小青小青…”他小青的叫个不停,也不知说些什么。离风笑着拍拍他的小手,然后介绍道:

    “小师弟,这是青萝,由药峰中一株妙心萝开启心智而成,虽开智许久,但认知能力只是幼儿阶段。不过对于灵药,却有着天生的灵性,可以识别生长好坏,药效强弱,所以师尊令他打理药峰。”

    赵一阳好奇的看向青萝,却见青萝缩在离风的手臂里,正探出羞怯的脑袋打量自己。赵一阳伸手道:“你好,我是赵一阳。”青萝发出一声清脆的惊吓声,而后嗖的一声蹿上离风的肩上。赵一阳不禁莞尔。

    “青萝怕生,需得慢慢相处…走吧小师弟,今日的任务挺重,药峰大小三座山头,开辟药田三万六千块,种植灵药四千五百二十八种,我带你看一遍,一月之内,你需熟记在心。再者,主峰上有一株养心木,日后吐纳修行,你便在养心木下进行。”

    于是领着赵一阳将药峰上上下下看一遍,然后来到养心木处,已经到了下午。

    这里有一座木质结构的丹方楼,四周青松翠柏,阶梯错落,正前方是一片青石广场,放置着一尊青铜香炉,养心木便在青石广场的临崖边缘处,蟠虬曲札,枝繁叶茂,垂下的浓浓绿荫覆盖了大半个广场。

    来到这里,青萝如一道烟钻进丹方楼里去了,大约又去翻看楼内的各种丹方。

    赵一阳走到养心木下,感受到丝丝宁静的气息。一个石制的蒲团离着养心木三尺远,同样静静地安置在悬崖边。离风为赵一阳一一讲解此地布局以及养心木的妙用,便坐在蒲团上,开始示意如何静坐调息,吞吐纳气。

    “小师弟,静坐调息是基本课,每日晨间两个时辰,晚间两个时辰,不可间断。再有闲暇,可以多看丹方药典,辨识灵药。至于《玉炎淬体诀》,等你适应了静坐,方可开始学习。”交代清楚后,又领赵一阳在药峰小转片刻,一天也就过去了。

    回到观海居,赵一阳细细的回忆消化在药峰的所见所闻,然后思考接下来的修行方向,首先要完成师兄交代的任务,一个月内识别四千五百二十八种灵药,同时每日进行两次持续两个时辰的静坐调息。

    任务显然极重,但选择踏上这条路,就要有坚韧不拔的勇气,赵一阳目露坚毅,“从明日开始,就要靠自己了…”

    赵一阳自此开始了在出云峰的独立生活。离风虽然呵护他,却明白过度的呵护,便是溺爱。如赵一阳自己的话,靠自己!是以次日天还未亮,他就独自在观海居生火做饭。山中并不缺食材,只需走进林中动动手,便能满载而归。第一次做饭极其简单,水煮了一碗栗子,吃过一些,然后略略收拾,便在黎明未尽的月光下,翻山越岭,前往药峰的养心木。

    他学着师兄离风的样子,盘膝坐在蒲团上,两手重叠,掌心向上,一板一眼的闭目而坐。两个时辰悄然而逝,赵一阳睁开眼,感觉腿脚麻的厉害。

    这时青萝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他悄悄地打量赵一阳,挠挠青色的小脑袋后,忽然远远的扔过一枚药果,在青石板上一路滚过来。

    “小青小青…”

    赵一阳捡起药果,冲着青萝咧嘴一笑,然后往嘴边凑了凑,似乎询问可以吃么,青萝藏在一株松树后,探着绿叶的脑袋弱弱的点点头,赵一阳会心一笑,也不擦一擦,就咬一大口,酸甜可口,馨香入鼻。

    青萝忽的发出一声清脆的笑,跳上树,一溜烟又不知钻何处去了。

    赵一阳笑着摇摇头,一边吃药果,一边揉一揉发麻的腿,渐渐的一股淡淡的温暖流转在体内,“明日也给青萝带些可口的菜吧,只做水煮栗子可不行。”打定了主意,呼啦一起身,往丹方楼走去…

    下午时候,离风来到这里,询问赵一阳是否有何困惑,赵一阳讲了几个不解处,离风一一讲解,又带他去药峰各处药田,辨认灵药。离风教的极其用心,每一种灵药均从色泽,纹理,形态,气味,功效,习性等方面娓娓道来,又令赵一阳随时携带灵药手册,对比记忆。

    若是如此,众多灵药庞大的记忆量,对赵一阳来说仍是难以掌握,但离风的话语仿佛蕴含奇异的力量,只说一遍,赵一阳便仿佛倾听了百十遍,如此一月下来,药峰四千五百二十八种灵药,赵一阳已认的全熟了。

    这段时间里,赵一阳亦开始了感知灵力,并分辨是何属性。

    他花了十二日的时间感受金,木,水,火,土五种天地间的基础灵力,又用了八日从驳杂混淆的火灵力中辨别不同强弱的火种,最终在第三十日,感受到了《玉炎淬体诀》所要求的玉炎,这种极度亲和灵力的天赋,称之为灵根。

    先前莫贤在出云峰对离渊推荐赵一阳时,便提过“他是个绝顶的火属性灵根”,只是赵一阳不自知罢了。在莫贤等人看来,赵一阳的灵根,已达火属性天相单灵根的资质。这等条件,便是放在火焚谷这般古老强大的宗派,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是以赵一阳感应玉炎的速度,令得离风称赞不已,一来证实小师弟资质的不凡,二来因一旦感知到玉炎,便可以开始《玉炎淬体诀》的正式修行,可谓一只脚已踏进了修行的门槛。

    赵一阳自是欢心振奋不提,一方面,他一边修行《玉炎淬体诀》,那丝丝柔和的玉炎自周身的气流中缓缓钻入身体,带来浅浅的刺痛感,但更多的,是一种微风吹拂般的舒畅;一边巩固灵药知识,学习丹方楼内收藏的单方,进步神速。另一方面,青萝吃过赵一阳的菜,与他变得熟悉后,也时常围着赵一阳转,替他挑选灵汁药果,自娱自乐忙的不亦乐乎。

    因此出云峰,这座原本难见人烟的修行妙地,自此每日可见一道单薄但坚韧的身影往返于崎岖山路之间,风雨无阻。亦有一道小巧玲珑的人形小萝卜,翻腾捣鼓在药峰各处药田中。虽仍寂寥,却多了许多鲜活的气息。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飞逝如梭,不知不觉中三年眨眼而过,如今已经是当年的二月寒春了。

    传闻中,久远前火焚谷地处一片狭长谷地,没有什么奇异之处,后来太乙天遭乱,数次大战波及,使得谷地崩裂,无尽地下岩浆喷涌出来,历时长久,渐渐成为东域一处火灵气极为浓厚的区域,终年笼罩着彤彤火云,因此尽管现在二月早春,火焚谷的气候却是温暖宜人。

    这日,出云峰景色依旧如昨,青松常绿,清泉长流,竹林摇曳,梅花盛开。俯视远近山川,看云海涌动,有飞桥横卧,尽是那奇峰怪阁,所谓飘渺之境,大抵如此。

    赵一阳行气炼体,历山中寒暑交替,已有小成矣。且单有几句拙劣言语写他平日:

    处高山之险峻,心独静而不惊。历寒暑之变化,志愈坚而不逡。涉深水以游猎,体康健而敏捷,攀峭崖以励志,气愈壮而神清。

    师兄教我以旬日,面无嫌倦,师尊点拨于玄妙,触类旁通。春秋游乐,看花开花谢,冬夏读书,道道法精玄。踏星步,划长拳,汗出如雨,不觉苦累艰难。慑白虎,擒老猿,英姿勃发,盛世岂乏俊杰。

    他日移身,邀四海,闯天关,少年何须怯,直把高才展。时常山中纷雨落,看那雪花飘,江山披大白。

    出云峰中,离风正式教他修炼行气,已有两年的光景,赵一阳于修真一途也已然入门,因而离风请示离渊以后,于去年闭关去了,一年未出。教导赵一阳的任务,自然落到了离渊身上。然而离渊不似离风那么的细致周到。

    离风在时,每当赵一阳修行他会在一旁看着,有任何不对的地方随时指出来。离渊却不一样,他踪迹飘渺,不常露面,即使出现一次,也只给赵一阳半日的时间咨询疑惑。以此偌大一座出云峰,赵一阳其实只一个人,孤零零独自修行了一年时间。

    此时其实难得,出云峰多了一个人影,竟是离渊踱步山中,于僻静处沿着阶石小径慢慢而行,是通往观海居的方向。

    三年以来,他从未去过观海居,今日却不知为何要去这里?不一时,观海居的玲珑小院映入了离渊的眼帘,这里略略有些变化,门前的角落处多了一些盆栽花卉,花开各色,显得绚丽而多姿。

    来到门前,轻推门扉,进小屋,屋中淡香袭人,各类用具摆放整齐,简洁的模样有如初时。赵一阳正在屋中收拾桌椅,忽见离渊来至,惊讶之余他更多的是涌上一股欣喜之情,连忙躬身行礼道:“师尊。”离渊微微点头,问一些近来状况,赵一阳一一禀过。

    这时离渊开始说起了正题,对于此行目的,他没有过多考虑,可以说是心血来潮,因此真正拿定主意,是在来观海居的路上,“你来山中已有三年,基础渐稳,然修道之人,不可枯坐一处,今日下山去吧。”

    赵一阳微微一愣,三年之中,他虽有过下山的念头,却不想来的如此叫人突兀,“师尊,是今日么?”

    “拖延无益,今日正好。”

    “弟子下山去了,师尊若有呼唤,谁来应承?”

    离渊哑然失笑,他柔和的看向眼前的这个小弟子,修行三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对于赵一阳的点点滴滴却了如指掌,他时常的吩咐离风“你师弟身体孱弱,修行不易过快”,亦交代离风“山中清冷,你师弟适应么?可给他找些乐趣”,离渊对赵一阳的关怀大抵如此。

    “此等小事无需多虑。”

    “既是这样,弟子这便下山,师尊可给弟子定个归期。”

    “去吧,什么时候想回来,就回吧。”

    赵一阳见说,恭敬的行过一礼,收拾一点行装,便告辞下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