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回乡路上 » “农民工真不容易啊。”

“农民工真不容易啊。”

    周围的人们见此情形,飞快地掉头散去。中年男子看到这样的情形后也溜得早已不知所踪。火车站旁的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立刻到达现场,把刘保国夫妇带到了派出所,进行了相关的询问。

    韩雪芬在派出所躺了五分钟,附近的诊所就来了一名医生对韩雪芬进行了检查。医生说没什么大事,只是惊吓过度,喝点水就好了。韩雪芬在刘保国的精心照顾下慢慢的恢复了过来。

    在派出所的询问下,韩雪芬讲述整个过程。派出所民警在做了笔录后,对刘保国夫妇讲道,二位放心,我们一定把这些扰乱社会安定的混混们抓起来,还给您们一个说法。

    刘保国和韩雪芬提着行李离开了派出所,往火车站候车大厅走去了。民警看着他们俩人远去的背景,叹了一口气,说:“农民工真不容易啊。”

    候车大厅人来人往,站房东西两侧玻璃和瓷砖“虚实结合”,向大地伸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雄伟的玻璃大拱门在人们头顶架起,从站内望站外,邓希贤题写的“南城”两字红红的,在太阳的照耀下,光彩夺目。

    刘保国买了两张火车票,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回家最奢侈的车了。这不光是刘保国,还有大多数的农民工,他们平常连一次出租车都不敢做,他们挣钱不易,所以他们回家更是不敢随意的坐车。

    “旅客朋友们,开往绿城的列车K1534即将发车,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上车。”

    刘保国带着韩雪芬匆匆忙忙的上了车,车上的人很多,来来往往的,人们互相挤着。刘保国把行李放好,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他的旁边是一个稍微有点儿胖的男孩。男孩的脸上笑容洋溢,头发光亮光亮的,似乎是一面凸着面的反光镜,让刘保国看了睁不开眼。刘保国的对面坐着韩雪芬,韩雪芬的旁边并没有人,而且一路上都没有人往那里坐。

    上车的人们都上车了,站票的站在每一节车厢的中间。那里早就站满了人,放满了行李箱,每一个人与每一个人的距离不过几厘米的距离。

    列车拉响了鸣笛声,缓缓的开出了车站。车上的人们有说有笑的,吵得车厢里十分的不安静,还有那列车的摇摇晃晃,都让韩雪芬急躁的内心变得不安。她望着车窗外,一闪晃过的红砖围墙,还有那铺洒的阳光,照耀着她的眼睛让她睁不开眼。韩雪芬心想,儿子还认得我吗?

    列车向北方驶去,驶过隧道,驶过丘陵,跨过江水,走过平原。昼夜在列车上交替轮回,刘保国和韩雪芬坐在位子上睡了又起来,车上的站票的人越来越少,列车不知道停靠了多少站,又不知道上下了多少人。

    列车上,人们说话的声音没有停过,一会儿,有人走过过道,一会儿有乘务员推着小车子,车子上有各式各样的包装零食,还有包装的水果。有人拦下乘务员问水果价格,乘务员说:“18元”。一只手拿起一包准备递给他,他摆了摆手说:“不要,太贵了。”列车员放下水果,推起小车向前走。

    列车开进了北方省,距离绿城还有两站。列车在路上整整行驶了七十多个小时了,韩雪芬已经快要挺不住了,她此刻内心焦灼和烦躁让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上厕所。刘保国也一次又一次的去车厢中间抽烟,列车员早就把他记住了,也就没有前去制止他。

    太阳又要下山了,夕阳像一团火球把天空点燃了一样。晚霞把远处的水库连成一片,还有几只白天鹅在水上飞舞着。

    “好美啊,这样的美景第一次在火车上见。”韩雪芬望着车窗外的景色,拽着刘保国的衣服叫到。

    “是啊,真的好美啊。”刘保国应声到。

    “叔叔,这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旁的男孩微笑着对着刘保国说到。

    “你说什么‘长天一色’?”刘保国一脸疑惑。

    “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男孩重复道。

    “噢,这是什么意思啊?”韩雪芬问男孩。

    “意思就是天上布满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飞过。秋天的水与广阔的天空相接,呈现出同一种颜色。”

    “噢,是这个意思。”刘保国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韩雪芬什么也没说,只是晃晃头,从口袋里掏了个苹果递给男孩。

    男孩拒绝了韩雪芬的苹果,并且非常有礼貌的说:“阿姨,谢谢您的好意,我兜里有苹果。”

    “噢,没关系。”韩雪芬微笑着回应道,又把苹果放在了桌上。

    列车开进了隧道,美景消失在了外面。车上的灯亮了,列车还在行驶着。一路上不知过了多少个隧道,但这个却是最长的那个。刘保国从列车员那里借来了一些过时的报纸,坐在那里看了起来。他早已和那个身穿蓝色铁路制服中山装,戴一顶大檐帽的男人混熟了。

    那个男人身材中等,一张朴实和蔼的正脸,两只手白的透亮。走起路来十分的庄重,像是一名军人在行走,让人看了内心十分地有安全感。刘保国就是看他为人比较和蔼,说话比较和气,才向他借报纸看。没想到,列车员一口气答应了下来,还把报纸送到了刘保国那里,刘保国十分的感谢。

    列车还在隧道里行驶着,终于有了一丝光线照进了列车里。快要走到隧道尽头了,那道光像是飞进了列车的窗户里,不过早已是黑夜前的微光。那道微光射进列车上的每一个人的脸上,就好像是黎明前的黑暗之后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