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回乡路上 » 下车

下车

    已经是十月四号了,国庆节的第四天。而刘保国和韩雪芬还在车上,不过下一站就是列车的终点站------“绿城站”。刘保国还在哪里坐着看报纸,韩雪芬却坐不住了。殊不知刘保国的心早就飞出了车外,飞进了家里。

    列车的鸣笛声响了,一栋高大的建筑物出现在眼前,那里是绿城站。

    “女士们,先生们,列车即将到站,请各位旅客朋友们带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祝您旅途愉快!”

    车上的人们焦躁不安,列车还在慢慢的行驶着入站,终于又慢慢的停下来了。站票的站在门口,坐票的都在慌慌张张拿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车。每一节车厢的门都被人群堵的水泄不通,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每一个人的手里都拿着自己的行李,有的行李是推拉式行李箱,有的是提包式行李箱,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各具风格。提行李的方式也是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双手举着,有的一只手拉着,有的手提着。车上的人们站在那里,等待列车员开门。列车员收到车停的指令后,立刻打开了车门,走出车外,站在站台上。车厢里的人们,互相拥挤着,一步一步地走到门口,下车。人们各自走着各自的路,各自提着自己的行李,走出了站台。

    刘保国和韩雪芬也提着行李走出了站台,穿过楼梯间,挤过人群,走出大厅,来到了绿城站的北广场。刚刚过去的夏日,热气还没有消散,头顶的太阳依旧炙热,人们还穿着短袖,打着太阳伞,带着太阳镜,来来往往的走在大街上。

    刘保国刚出站厅,汗就从他的脸上落了下来,打在了行李包上。他脱掉了身上的背包,紧接着又脱下了外套,只穿了一件白色的短袖,下身穿了一根早就掉了黄色的裤子,和一双后脚跟磨破的黑皮鞋。豆大的汗珠又从他的脸上落了下来,洒进了地板砖的缝隙中,形成了一股水流,连在一起。他擦了擦汗,背起背包,把脱下的衣服用手拿着,又提起行李,对着韩雪芬笑了笑,说:“咱们回家。”

    他们互相搀着对方,提着行李,迎着阳光的耀眼,走出火车站广场,准备坐公交车向客车站倒车回蔡县的农村。公交车来了,车上的人并不多,自从绿城市修建了地铁后,坐公交车的人除了早上上班的高峰期和下班的高峰期外,其他时间人并不多。刘保国和韩雪芬上了公交车,随便找了个座位坐在那里,把行李放在位子旁边,又互相看了看彼此。韩雪芬脸上的那种笑容始终如一,农民的她和农民的刘保国在那一刻被人们看出了脸上的沧桑和背上的辛酸。那是世界上任何的贵重都换不来的,是比世界上任何的弥足珍贵的稀罕物都无法换来的,更是世界上任何价值连城的珍品都无可比拟的——那就是农民工的“朴实”。这种朴实它包含着农民工几年如一日的辛劳成果,是万丈高楼拔地起的奇迹,更重要的是农民工用双手创造的大地。

    公交车在路上行驶着,一路上忽停忽行,颠颠簸簸,让人十分的不舒服。城市的高楼大夏在公交车的两侧一晃而过,高楼映像在车窗上。时间和速度把刘保国和韩雪芬从这个城市带到了另一个城市,又准备把他们带到下一个地方。也不知道今天晚上会不会到家,韩雪芬的心里十分的担心,但却又不敢对刘保国说。汽车的发动机嗡嗡声在马路上,司机打着长长的喇叭声,让人们原本浮躁的内心变得更加烦躁。

    公交车驶过了一站又一站,枯燥和烦闷也伴随着车内的人们驶过一站又一站,虽然刘保国坐在那里睡着了,但是他仍然意识到在哪一站下。韩雪芬坐在那里,一双早已疲惫的眼神呆呆的看着行李包,一边听着公交车的语音报站,似乎她比别人更加无聊。公交车行驶过繁华的城市中心,驶过川流不息的马路主干道,到达了绿城汽车总站。那里人来人往,更多的是匆匆过客。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学生、农民、工人……,还有小商小贩,骗子,拉客的黑摩的,出租车司机……,但更多的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