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寒缨谏 » 第二十一章 双喜临门

第二十一章 双喜临门

    “微臣叩见皇上、皇后,拜见公主、王爷。”

    “杜爱卿快快请起,”牧雍见牧纪箫如此开心,心中便明白个一二,“赐座。”

    他手指右位,徐哲也收到眼色指令,立刻命宫人在牧纪箫身边安排了位子。

    “玄成,卿昱昆案可有何进展?”

    杜玄成赶忙站起,疾步走到殿中:“恕臣无能,未能抓住真凶。”

    “此事也不全怪你,牧焕整天招猫逗狗,心不在焉……”

    牧缘筠低声说:“王爷,马匪之事,你有何眉目?”

    “无非是你朝中之人,还有央洲。”

    “把自己摘得可够清,你漠圉就没动什么手脚?”

    拿起酒杯,悉云澈自娱自饮:“此事与我无干,漠圉部落支系繁杂,就是皇姐也力有不逮,更莫说我。”

    “我现在倒是怀疑一个人。”

    “可有证据?”

    “还没说是谁,要什么证据,”看他也是个呆子,“猜着玩儿。”

    “谁?”

    “牧焕。”

    “何出此言?”

    她又不说了:“都说了,是猜的。”

    “你分明是想和我说清原委,还要我求你?”

    “那多不好意思。”瞧她那得了便宜卖乖的样子。

    “有话快说。”

    没等她说,殿上吵了起来,牧缘筠刚刚光顾着琢磨怎么把马匪一事的猜想同悉云澈说明白,忘了舅舅和牧纪箫。

    先前的争论她没仔细瞧着,只听牧纪箫不忿而起,看似是满腹牢骚:“杜兄才貌双全,怎就配不上儿臣?”

    “朕认可玄成之才识,然你与马罕早有婚约,岂能反悔?”

    “啊?”牧缘筠的声音不大不小,正好够让全殿君臣听见。她笑笑,低下头,嘀咕:“这都什么时候的事情?”

    悉云澈拿起酒杯,一饮而尽:“你的家事,我凭何知道?”

    “那马罕又是何人?”

    “我又为何要告诉你?”

    “你这人……”

    “古洱叻王世子,少年成名,凭一己之力击杀诺妲三海妖,号称北海之王。”

    “您知道的可真不少。”

    “古洱叻是漠圉番国,他是我堂兄。”

    “那……您亲戚可真多。”她眯起笑眼,阿谀谄媚。

    “闭嘴,”他掰过她的头,“看戏。”

    “我可不看自家人的戏。”

    “你是没少看。”

    懒得与他计较。

    堂上吵得火热,一时之间难分胜负,皇后谁也不帮,中间打了个圆场。

    “箫儿,母后明白女儿家的心思,不如再等等,杜卿刚刚上任,你父皇贸然赐婚也不妥当,不如以后母后做东,你们互相了解后,再提这事情也不迟,你说呢,杜大人?”

    “我看你舅舅是在劫难逃。”悉云澈靠近她耳朵低语。

    牧缘筠不自在地躲开:“杜大人足智多谋,您就瞧好儿吧。”

    “诡计多端。”

    杜玄成果然不慌不忙:“实不相瞒,微臣进京赶考前,有一亡妻,虽膝下无子,但已是鳏夫,实在配不得公主殿下。”

    “你说得没错,”牧缘筠嗑上了瓜子,“他委实诡计多端,不过,皇妹可不吃这一套。”

    “你就是已经生儿育女又如何,”牧纪箫从小被宠惯了,一向是个倔脾气,哪里管这些俗事道理,“我要定你了。”

    “哦哟,哦呦,牧琰在此的话,怕是要被气死了,”她转头又说,“怎么提起的谈婚论嫁,刚刚你可听到了?”

    实在是懒得和这个“长耳妇”解释,又瞧她期冀,勉为其难地说:“刚刚提到二殿下与那马罕的婚嫁,她便拉了杜玄成当垫背的。”

    “事态不妙啊。”

    “怎么,你还想插手?”

    “若是别事,我说不定有这个闲心,单独此事,管不得。”

    本来是为了两国喜事宴请群臣,结果闹成家丑外扬,牧雍脸的挂不住,却又不想再丢胤远的脸,索性半句话不说,让皇后来解决,杜玄成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已是给皇家面子,再多说,恐惹更多麻烦。

    “箫儿,此事过后再谈,众卿家都看着,不像样子。”

    不料牧纪箫犯了性子,泪出痛肠:“世人皆以为我牧纪箫备受宠爱,却不知我如同笼中燕、掌中雀,何须空得公主之名,父皇,你偏心!”

    一语毕,阒无人声。

    台下牧缘筠此时张口无言,她只道自己命途多舛,是个不明不白的落魄公主,怎的牧纪箫也是这不可奈何,追求她自己眼里无用的自由。

    “将她带下去,”也不知皇上生气还是没生气,底下的人大气不敢出,“关回宫,闭门思过。”

    “父皇,”牧纪箫临走前抹泪,她真是宜嗔宜喜,哪怕哭着,也花颜月貌,“就算不是杜大人,我也不会嫁给马罕,你莫要为难他!”

    轮到牧雍生闷气了,在女儿眼中,他竟是一个如此小气卑鄙的人?转眼看向牧缘筠,见她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直眉瞪眼,骂又骂不得,转念一想,还得说几句好话:“筠儿已做出表率,这个老二还是任性妄为,须得严加管教,让众卿和悉云王爷见笑了。”

    牧缘筠实则是心绪恍惚,见牧纪箫如此,她突然发现,这三年里,并不再了解身边人。

    “牧缘筠?”

    “啊,”听见悉云澈叫她,才回过神,“王爷这般唤我还真不习惯。”

    “不然?”

    “还是直呼姓名吧。”

    “继续讲马匪之事。”

    抬头低头的功夫,都忘记了这一回事,她便继续刚刚所说:“你可知牧焕先前在哪里任职?”

    “蒙基,长湖边。”

    “你怕是把胤远皇室查了个底朝天才来的吧?”

    “没那个心思,与罗城接壤而已。”

    “那倒是我傻了,”无所谓这些细枝末节,“艽羽和蒙基于长湖相交,整个湖周围都是他火字营的兵,顺着渡水便可走过艽羽与西樵之界。”

    任她说着,也不给个反应:“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艽羽守卫森严,却还有入侵之危,而那些索博人,极有可能是牧焕地雇佣兵。”

    “瞎猜。”

    她也不生气,从靴里拔出一张纸,递给悉云澈:“看看这个。”

    “前些日子,我特托人去艽羽查探此事,发现这事情,不少暗处的牵连。”不说芙莲爱唠叨的性子,办事还是得力。

    纸上写着承令郎府的收支,以及艽羽近年的出入疑点。

    首先,承令郎府中收支明显几近入不敷出,可仍在月末补齐大笔亏空;其次,艽羽处于胤远最西,出入文书记录的确频繁,但却无特托人出入,若不是被人修改,那便是根本无人闯入。

    “这又如何证明是牧焕所为?”

    “你可知那承令郎姓甚名谁?”

    他看着她。

    “钟离青松。”

    胤远名门望族众多,其中有几氏族势力极盛,北门钟离氏、山丹匡氏、西樵杨氏、嵬岭宗氏,牧焕之母德妃即是钟离家的人。

    四大氏族有三族以地域为标识,唯独钟离氏,以官职为名头,世代为皇室暗卫。

    “若,这是你们皇帝设的局呢?”

    “父皇虽然总揣着明白装糊涂,却不会对自己的江山社稷下手。”

    “北门直属胤远皇家,一举一动,与牧雍怎脱得了干系。”

    “你有所不知,”牧缘筠给他喝自己倒杯酒,“北门是归皇帝管,但他怎么管得过来,下面有暗卫都统与禁军大将军两职,分管北门军力,本来大将军这官职是在卿昱昆身上,但我父皇上任后,便右迁他做了京兆尹。

    “而暗卫嘛,一直都是钟离家在操控,不管是在望京,还是在各州县,他们就和虱子一样,冷不丁出现就让你膈应,皇帝眼神再好,也看不见山下的小虱子吧?”

    悉云澈垂着眼帘,盯住酒盏:“太低估你们的皇帝了。”

    “若父皇知道,为何不点破呢?”

    “皇帝若是这么好当,仁宗牧炎为何在政变中死得如此惨淡?”

    牧缘筠倏然攥紧拳头,缓缓吐出一口气:“权力更迭交替,胜者为王败者寇。”

    虽与他说了牧焕的嫌疑,却对当时她自己心中的猜想闭口不谈。

    “筠儿和悉云在聊什么呢?”皇后言笑晏晏,温柔似水,看似是怕冷落了他们,也不过是看牧缘筠不顺眼,谁不知道当年长公主因何流放到淮济。对悉云澈竟把“王爷”二字也去了,真个当自己是丈母娘了。

    “外臣怕公主饭吃得无味,便说些不着边际的淡话,见笑了。”

    张口的是悉云澈,他知道牧缘筠一开口定准不让皇后吃瘪不罢休,此时皇后若给他们使绊子,会让事情变得绕手难办。

    “皇后娘娘,微臣听说,”于洪发满脸探寻,“三殿下前往艽羽调查匪患,挺身而出,临危受命,使边疆转危为安,实属我胤远之幸。”

    “说这话为时尚早,”牧雍不以为然,“匪患还未平定,哪里来的转危为安,于大人任礼部尚书,却如此关心边疆安定,不如亲自上阵,莅临现场,为国效力。”

    本来想拍周家和皇后的马屁,结果拍到了皇上的马腿上,照着面门就给他来了一脚。

    “是老臣用词不妥,以臣这副比病弱的腿骨,还是在京为皇上分忧更能发挥作用啊。”

    听完,牧雍不再搭理他,于洪发碰了一鼻子灰,暗溜溜坐下。

    这饭吃得是“左一榔头,西一棒槌”,牧缘筠算是看明白了,皇上不喜欢周家,连带着周依倩也时不时被嫌弃,却也不敢贸然行动,拿周家开刀,毕竟是功臣一族。

    这样,她便心满意足,卯足了劲儿抓周铭朔,期待五月初五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