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神庭顽童 » 陋思

陋思

    陋思篇为我高一所写,原文已被我烧掉,不过我有超忆症,完美复刻那时的思维不难-----前言

    只有一种情况,人类才能做到任何事,那就是他是个理想模型。

    假如说一个人他想拥有强大的血肉,假设他的血肉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强大的血肉,但并不能说,他就拥有获得强大血肉的所有条件,因为假如他没有一个肯锻炼的心灵,那么他便是不拥有获得强大的血肉的心灵条件,我所说的这个不肯锻炼的这种心灵,是绝对没有的那种状态,而不是他稍微努努力就能做到,是绝对没有。

    但是,我们能判断对方的血肉,我们是无法确定对方的心灵的,这时我们通常会喜欢对别人说,再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说不定就能成功,这是不合适的,因为一旦超过他痛苦的阈值,他就会崩溃,他不锻炼的代价你付得起,但他疯了病了的代价你一点都付不起。

    所以最适宜的是告诉他们客观的真相,可你必须先拥有判断客观的能力,再说自己明白客观的真相。不然你只是带着主观显示客观,觉得自己有判断能力罢了。

    首先对人来说,理智是需要修炼的,情感却是本能,让人们顺从情感很容易,但让人们理智就很难了,能客观思考的人是少数的,甚至非常少,也许学识的增加,人会越加客观,但我从小学,初中直到高一的下学期,情况没有什么变化,那种逼近客观的人是极少数的,有时候一个班都没有一个,不说十全十美,那不可能,能十之八九把事情判断正确,然后再做对的人,实在太少了,一个年级大概只有十几个人,当然了每个阶段的难度不同,需要思考的东西不一样,小学,初中,高中,难度逐渐递增,但一般来说,那些在小学便能逼近客观的人,他们在初中,高中同样能做到这种事。

    所以因为学识的增加,人就容易更客观这件事存疑,逼近客观的人并没有在高中明显地比小学和初中更多,从我的小学,初中,还有高一半年的经历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同时,就算是学识超过我们的老师,谬误也是不少的,对某件事判断失误造成了不好的后果,甚至不算是很偶然的事。

    但就算这样,我从其中,也不应该得出一个结论。

    因为有一个可以确认的便是,拥有更好的学习资源,能接受更优秀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样的群体中诞生出来的高素质之人,一定比穷山恶水的多,虽然是高素质之人不是逼近客观之人,但一个高素质的人比一个低素质的人更擅长思考,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我实际看到的,却能证伪,学识越多,会更加逼近客观这种观点。也许存在着某个阶段,人们会直接跨到逼近客观的程度,就像人们从蒙昧到启蒙一样,这次,会再从启蒙走到觉醒,我也许还要到高二,高三,到大学去,继续去发现,继续去思考。

    至于我为什么知道证伪这件事,是因为初中的同学,流行读心术、催眠术、微表情、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犯罪心理学等,他们会用这些去随意的判定别人的心理,而我一开始就不相信这些。

    我直到初一还是很傲慢的,我觉得他们用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随意地判定别人的心理,是真的不会思考,我初二才意识到,我其实也并不怎么会思考,意识到这一点后,我的思维变得更加强大。

    然后我整个初三非常痛苦,我并不会因为什么同学理解不了我的想法而难过,我也不觉得我比同龄人就怎么怎么样,我有思考的一面,也有世俗的一面,我讨厌孤独,去交朋友,我因为同学难过什么呢?

    我是实在受不了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对我的控制欲,对我的精神暴力和肉体暴力,我才十五岁,而自我有意识起他们便这么对我做,我也只是个小孩子。

    然后初三毕业了我就发现自己不对劲,怎么都提不起劲,只想在床上躺着,我因为初中同学们流行那些读心术一类的东西,又因为我自己好像出什么问题了,便买了三本书《对伪心理学说不》《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心理学与生活》。

    我就知道了一个科学理论要被证明是科学有效,就必须可以证伪,是可以做实验证明它是错的,这个理论是要提前预测的,不能打马后炮,如果像精神分析学派那样,不提前预测而打马后炮,就没人能做实验它是错的,它就并不科学。

    还有姐姐,我跟你说我是唯心的,只是让你明白我在说什么,其实我并不唯心,也不唯物,我一直充满了疑惑,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正确的,只有我愿意相信它是正确的东西,所以我可以相信心灵和灵魂,相信我的心灵变成了葵蛇,我的灵魂变成了夏凰,我的血肉尸体被山海卿这样的魑魅魍魉占据,但我只会用来描述一些浪漫的事情,我不会做什么:“我相信你是坏人,所以你就是坏人。”这样的事,我并不唯心,我只是为了让你听懂我在说什么。

    综上所述,让人理智很难,逼近客观更是困难,所以在小学初中高中便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班里那个长得好看的人,地位便会更高。

    就比如是个女生吧,一个很漂亮的女生,对待她的会有这么几类人:

    首先假如他们会因为欲望而影响自己,有一类人会对这个漂亮女孩示好,去接近她,去纵容她。

    另有一类人,觉得不能以貌取人,有点理智但不多,不能逼近客观,他们便会对这个女生更加严苛,无足轻重的小事都能放大成为她内心的恶劣,以证明她相貌良好却内心不足,他们这样做可以满足自己的

    道德感。

    假如他们不会因为欲望而影响自己,这样的人倾向于随心,顺其自然。以上面为基础,便能分析出很多很多人的动机和行为逻辑。

    就像那个不会因为欲望而影响自己的人,假如他拥有百无禁忌的交友观,他便有可能去和那个女孩交际,他们就是能不受影响,不过这样的人很少,几乎没有就是了。

    可能性太多太多了,人类是多么好玩。

    至于那个能逼近客观之人,这样的人太接近正确了,假如他有改变什么东西的想法,他便会与他人发生摩擦,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客观。

    我倾向于认为这样的人要是遇见这个漂亮女孩,假如这个漂亮女孩不能思考清楚人们的动机和行为逻辑,在被他人簇拥之时而迷惑在其中。

    那么这个逼近客观的人,大概不太想认识这个漂亮女孩,假如这个女孩能思考清楚,从中挣脱,那我觉得他应该挺想认识下这个女孩。

    那么如何控制情感,调配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不存在绝对理性和绝对感性这两个极端,那如何调配是个问题。

    理性多点,感性少点,便能逼近客观,也许用一个词可以形容这种状态,温柔大概最合适,他们并不绝对圣母,且能拥有愤怒,我觉得相当不错。

    理性和感性均衡,人们便会迷茫。

    理性少点感性多点,便会固执己见,所走之路多半错误,如果再不增加自己的理性,那么出现糟糕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理性与感性的讨论便到这里,接下来我想说说语言。

    拿理科生和文科生来举例,理科生是科学理性,应该要逼近客观,要不断思考。文科生则是百无禁忌,应该也要获得逼近客观的能力,也要不断思考。两种类型都是一样的。

    但是,我所说的理科生,就是刻板印象里的那种理科生。我所说的文科生,就是刻板印象的那种文科生。我知道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大家想怎么想,就怎么想,没有限制,但我为什么还要这么想呢?

    我不想给一个词,加十个八个意思,就像是男生是阳刚的、男生是可爱的、男生是阴柔的、男生想怎么想都可以。一个词这么多意思,大大增加了交流成本。

    跟朋友交谈吗?那还可以约定一下。那跟外人交谈呢?我说的男生意思和你的怎么不一样呢?时间便大大的的花费了,这样不值得。

    人类创造出语言便是为了交流,古今异义的文言文就算了,现代特定的词语十个八个意思怎么回事?难道这要解释为人类语言的进步?

    我是可以只跟朋友交流,但我话太多了,有时候和朋友谈着谈着就会卡住,那我们就可以约定一下,某个特定词语在我们这里就特指一个意思,这样我和我的这位朋友交流就方便多了。

    至于想说别的意思,那描述你的观点不就好了。

    谈一谈贴标签这个事吧,为什么接受不了贴标签呢?

    应该接受不了的是贴单一的标签,贴不符合自身实际的标签。

    人类很笨,必须去贴标签,去判断某人某物是什么东西,把未知纳入有知的范围。

    有时候人类总想把自己化为未知和不可知,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是喜欢某种神秘感?

    (这里是我现在添上去的,不是我当年写的,就算是克苏鲁神话,旧日支配者们可以影响到人类,人类又能获知他们不可知的情报,那他们怎么会是不可知的呢?总有一天,人类会获得旧日支配者们的所有秘密,就算是盲目痴愚的阿撒托斯也会臣服于天命之人爱手艺的想象!虽然爱手艺先生可能并不喜欢这么想,我也觉得这些”不可知“的故事很好玩就是了。)

    要是嫌被贴标签,被定义,那疯狂地贴标签不就好了,我一个人身上,有符合我特质的几十种标签,那我不也是完整的,难以被定义的吗?

    让我们来谈谈双标吧,为什么接受不了双标呢?

    应该不能接受的,是恶意的,带有不好的目的的双标。

    我有的朋友,喜欢深入的交流。

    我有的朋友,却更喜欢浅尝辄止地聊天。

    我怎么能对他们只有一个标准呢?

    接下来谈谈罪人,罪人的孩子怎么天生也是罪人呢?

    我们所有人都是被强行带到这个世界的,我怎么能决定我的祖辈是不是罪人?

    但是日本人不许这么跟我说,除非我了解你的为人,宫崎骏说这样的话我就觉得没什么问题,假如什么日本人都这么跟我说,这才过了几十年,你便能对我说出这样的话,我的血肉会有反应,不想让我有火气,便让我了解了解你的为人吧!

    你们要是想自由自在地对我说这种话,那就过上个几百年吧,反正我也不在了。

    我们再谈论一下鉴赏这件事。

    为什么有人评论他人的画作差点意思,便会遭到攻击,认为他画不出这样的东西就不该评论。

    难道钟子期会弹琴吗?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种能力的两面。

    没有确定对方到底有没有鉴赏能力,便阻止他人的评论,那以后还有谁会对你说什么?没有人来印证自己,那自己能到达更好的可能性便会消失,除非你是万中无一的天才,但有几个人是万中无一的天才呢?

    (完)

    就到这结束吧,除了理性感性那些是我之前一直思考的问题,其它的都是当时我觉得比较热门的社会热点。我还写了很多很多,但我实在想不起来了,或许是大家不再因为那些事情吵架了吧。

    两年后,我写了一篇《新理想国》,我尝试给姐姐看,这次她终于愿意看了,但是她一句话都看不懂。

    至于《新理想国》是什么,是我当年写的一篇很垃圾的软科幻短篇小说,我当然不觉得我能比得上《理想国》,我一直觉得自己思维浅薄,我只是在这部小说里用了对话体,而且觉得《新理想国》这个名字很好玩。

    那这部小说我也放出来吧,我后来删减了很多废话,有五千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