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百人天 » 第八十三章 北上

第八十三章 北上

    乔远震惊道:“罪洗湖?入内湖可是有守卫的。”

    黑衣人:“嘿嘿,潜入水中即可。”

    肖剑:“那得潜多久…”

    黑衣人:“这就是忍法的厉害之处了,人在水下,却能借用特制的东西呼吸,大半个时辰不露头,游进去。”

    乔远:“然后呢,阁下还知道些什么?”

    黑衣人摇头:“我就知道个法子。”

    乔远:“这法子,你是如何得知的?”

    黑衣人洋洋自得道:“瞧见了。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正在环秀山的阁楼里喝酒。啧,皇城里酒水真是不错。见着有人从水中出来,起先以为是水鬼,就好奇跟了上去,结果是个偷儿。晦气!”

    京中飞贼撞见同行了竟然说晦气,乔远不觉莞尔。随后,黑衣人将当晚所见一一道来。那水鬼从环秀山出水,直奔宫中陈放天劫教宝物的一座七层石塔。路上若有皇卫巡逻,就就地隐藏。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带出了宝物,回环秀山,下水,潜出去。黑衣人闭目回想着,似乎又喝到当夜的美酒一般喜滋滋的:“那隐藏的手段甚是了得,靠着树,就形如枯木,近假山,就犹如顽石。我也是,次日借着那人的手法在京中酒肆吹嘘,才初入京城就博得个飞贼的名号。”

    黑衣人又说了不少细节,文道一一记下,觉着前后相符,不像是瞎编的。只是此人也找不到那真正的大盗,有些可惜。乔远看了眼文道,示意自己问的差不多了。文道走上前来,开始为黑衣人松绑:“那两抢,可是伤到了阁下?”

    黑衣人活动着被绑的酥麻的筋骨:“在下知道公子手下留情了,不然纯铁长枪,我这头早没了。倒是这位壮士的刀鞘,还在隐隐作痛。”

    肖剑笑了:“没办法,你跑得太快了。不出全力,怕打不到你。”

    黑衣人也笑了,此人身陷囹圄仍谈笑自若,也叫人佩服:“我直到被打下来才看见是刀鞘,当时怎么没想明白是雷刀的人,栽倒两位雷刀传人手上,也不算亏。”

    文道:“阁下可以回去了,若有什么别的想起来的,可随时来此间找我。”

    黑衣人:“哦?不是说,偷了两金的首饰么?”

    文道:“若真的有人敢入内人宅院偷盗,我肯定当场就杀了再报官。今夜之事,委屈阁下了。”

    黑衣人:“多谢。在下姓秦名雁,欠你文公子和雷刀一个情。”

    乔远笑了:“放心,今日之事,不出此宅。”

    黑衣人合手行礼:“明日我照常回烟梧月,就说公子府上森严,惊了护卫没能得手。以后若有秦某帮得上忙的,可去寻我。告辞。”说罢,推门就走。

    乔远遣散了皇卫,梁兵给大家发了辛苦钱。文道却拉着乔远肖剑回到屋内。

    “乔大哥,怎么你一说落英门,他就开口了。”

    “这样半大孩子,在门派里学了点本事,就出来以为自己在闯江湖。到哪不图利,只图个名声和快意。故而我猜他不招,只是不愿留下失了手艺又搬弄是非的名声。区区这雷刀的名号,吓住个把孩子还是可以的。”

    肖剑将两人的长刀和刀鞘换过来:“还是师傅老到。”

    乔远接过长刀:“若是没人管着,肖剑大约也是这副样子。”

    肖剑一脸委屈:“师傅!”

    文道:“看来这雷刀在江湖上也是赫赫有名,怎么从不听二位提起。”

    乔远摇摇头:“家师教诲,入了公门,便没有什么雷刀。”

    文道见乔远不愿多谈,也不好深问。但,用東和的古忍法,潜水入皇城,沿路也是古忍法的隐匿之术,陛下说的如何盗出算是有了眉目。可这東和的古忍法,自己仿佛在哪听人提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想不起来就明日再说,文道现在倒是沉稳的很。

    夜已深,文道正犹豫着要不要真的去告诉邵忆,邵忆却自己跑来了。文道把经过和邵忆说了一遍。邵忆想了想,又要去翻书。文道拦住他:“二哥,我说的仿佛听人提起过東和古忍法,不是书上,而是身边。明日再想吧。今天也算有了收获。”

    “落英门,雷刀。”邵忆咕哝着,还是去了书斋。

    文道心想,二哥半夜出来,就这么不管妻女了?结果迎头就撞见郭婉和侍女,带着明烛和茶器也跟去了书斋。文道对郭婉行了礼,心讨:“可怜我那小侄女了。”

    四月初九,明日即是上京军和曹桦北上的日子。文道来到校场,即为给曹桦践行,也要看看那些自己操练了多日的新兵。文生夫妇过世的消息早已在新兵中传开,杨崇和韩将军带着众人纷纷宽慰文道,说是曾想去南宅探望,但在门前被皇卫拦了下来。文道一一谢过,装作慷慨激昂:“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才是我大宁军旅之模样。不世之功在前,双亲黎民在后,望诸位奋勇向前,马到功成!唯憾,文某人不能和诸位共赴沙场。”这话,别人说来虽也有些效果,可经文道一说,更是让人热血沸腾。新兵山呼,一个个跃跃欲试,简直迫不及待。曹桦也说,虽有些不放心文道,但现在也急于奔赴北疆。

    场面事做完,几人刚安坐下来,汪笙也走入营帐。文道见众人说话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又勾起自己伤心难过之事,索性自己先敞开畅谈。

    “我近日得了个消息,说是我要查的那窃贼,用的是東和古法:忍法。总觉得在那里听人提过,又想不起来…”

    汪笙和曹桦望着文道,像是看个孩童一般。汪笙叹口气:“也罢,近来文道兄正是难挨的时候,想不起这琐事也算正常。”

    曹桦小心翼翼的说:“文道兄,咱们就知道那么几个東和人,你要不再想想…”

    文道看着二人异样目光,争辩道:“想了啊,東圭除了骂街就是和我打架,柳宗不是和你打架就是和你切磋,宫伟说的太多了,哪里记得全……等等,确是宫伟说的,说的是景久。”

    汪笙:“当是是三殿下提起忍道之事,宫伟说已无忍道,只剩下些寻常技法。如今看来,这技法可不寻常。”

    曹桦:“当时柳宗找我比试,我都听见了…”

    汪笙:“你俩都打得差不多了,就剩下在那虚喘…”

    文道可无心跟汪笙打趣:“这下麻烦了,总不能去找那帮人问什么東和忍法。”

    汪笙又拾起那看孩童一般的眼光:“真的就只是问问的事?你就没想过…”

    文道:“你是说…”良久,又接道:“就是他景久做的?”

    汪笙诡秘一笑:“我可没说哦,你去核算下丢东西的时日。再说,真如你所说,从罪洗湖下水潜进环秀山,在宫中借着树木山石的掩护接近石佛塔,偷了东西再回来。而且如此多次,必是对宫中情形熟悉之人。宫里情形,便是皇卫和公公宫女们,也都只知道自己值守之地。环秀山离石佛塔可不近,你去过的次数不少了,你可能画出这路来?”

    文道回想一下,自己次次入宫都是跟着公公走,换成森严,多看一眼都有不便,就如实答道:“画不出来,我连那塔叫石佛塔,是用来放这些东西的都不知道。可那景久就可以?他哪里入过几次宫。”

    曹桦:“東圭可以,東圭入宫的次数怕是比你还多。而且,若真是景久做的,可能东青王府都在帮忙。”

    文道:“那事情可麻烦了。东青王帮着新浩军盗取宫中宝物,蛊惑北疆百姓…”

    汪笙:“现在证据太少,这等事,不可乱说。”

    曹桦:“此番北境叛乱,按目前的形式看,并没有東和人的支持。”

    汪笙:“光是東和牵制着整个河山关将军府不能动弹,就已经是大患了。”

    文道:“此事二位切勿与他人提起,容我想想。”

    汪笙:“你也别想。东西知道在哪了,偷盗的办法也找到了。你就去交差就行。”

    文道:“贼没抓到,怎么交差?再说还有些宝物不知所踪。”

    汪笙瞧了眼四周,迟疑着。

    文道见四周无人,韩将军已去新军处,连乔远肖剑都是在门外。此间只有兄弟三人。催促道:“有什么你就说。吞吞吐吐,可不像你。”

    曹桦看看两人:“要不我也出去?”

    汪笙拉住曹桦,叹口气:“早晚你会知道,我告诉你,你有个准备,也不是坏事。以前,你是文帅之子。大家对你,总有几分敬畏。虽有歹人图谋不轨,但也只能暗中行事。如今,文帅以身殉社稷,这敬虽然更多了,但这畏,却没了。更多人只当你是忠良之后,面上恭敬着就行。文道兄,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文道思讨着,敬还在,畏却没了。或许,真如汪笙所言。自己曾经吵着,说自己永远都只是文生的儿子,而不是文道。如今,自己只是文道了。可他多想回去只做文生安宁的儿子啊。

    汪笙仿佛看出了文道心中所想:“说这话,扰你现在心绪,是二哥我的不是。但我汪笙看你,从来都是文道。那赫赫有名的文帅,是我兄弟文道的父亲。即因家世得福,又被家世所累,这道理,只有你我二人明白。”

    文道想了片刻,说:“有理。你说三殿下明白么?”

    汪笙:“皇家之路,注定与你我不同,万宽兄早就明白,还比咱们明白的多。”

    曹桦见文道心绪安定,轻轻出了口气:“也不知道三殿下和九方兄在河山关怎样了。”

    文道:“他俩是去做官的,明日你就要上战场了,咱们今日得为你践行,走,去我家。”

    不出七七,文道邵忆都不能饮酒。但曹桦要奔赴战场,邵忆还是令人抬出一坛陈年迎风倒来。翠儿举杯同曹桦和汪笙共饮,两人也以茶代酒。

    曹桦有些不好意思:“我是去做督军,又不是要上场厮杀。”

    文道:“军中之事,谁说得准呢。十之八九,就是白天行军,夜宿营帐。如此数月,然后听说胜了或败了的消息。回来庆功或者逃命。而若是那之一之二,可就凶险了。”

    翠儿:“呸,你不能盼人点好。”

    曹桦:“文道兄说的没错。若不是倾国之战,大抵都是连敌人面都见不到就打完了的。但我更想会会那帮叛匪。”

    汪笙:“你还是不要存着这心思的好。”

    文道:“上战场前,多少雄心壮志,都会磨灭。到头来,只剩个,何时归。”

    邵忆:“你又没真的打过仗。”

    文道:“但是我总是呆在军营里,军营里总有打过仗的老兵。”

    翠儿:“那二哥不在军营里么?”

    文道:“二哥在书斋里。”

    众人听了,笑了起来。许多天来,南宅终于又有了笑声。文道虽笑不出来,但也是多日来难得轻松一次。明日一早开拔,曹桦不敢多喝,早早回营。汪笙见了郭婉,逗弄了两下邵安,也回府去了。万景也已有了身孕,最近汪笙见着孩子喜欢的很。可惜邵安还是怕生,缩在郭婉怀里不愿出来。

    四月初十。文生夫妇的遗体尚未抵京,一万三千上京军就已整装北上。曹桦跟在军中,督军之职,当下几乎无所事事。将每日军中粮草,军械,将令,行军的情况流水账一般报给兵部就是。不过重归故土,生出许多感慨。一路不仅百姓很是惧怕官兵,连北烈军,都对上京军没什么好脸色。虽然不敢抗命,但凡事都是能拖便拖,军需更是以次充好。三日内备齐粮草,那就必然等到第三日。驮马百匹,那便定然是老跛的驽马。领军的将领姓黄,已年过半百,接收了马匹后骂道:“亏得这帮人,哪里寻来这么多要老死的马。”

    一有此等事情,就有黄将军亲兵通报于曹桦,起先曹桦见了,如芒在背,总想着周旋一二。后来黄将军专程来到曹桦的营帐说,大可不必,这种事别说曹桦个六品督军,就是卢将军都只能面上说说,难以苛责,便是瑞王爷到了,想要整饬,也需花大力气。“督军大人只管记下就是。”

    曹桦心意难平:“可…长此以往,延误战机,影响了战事如何是好?”

    黄将军笑了:“曹大人,粮草可曾迟滞?”

    “虽未曾迟滞…”

    “那马匹可曾短缺?”

    “也不曾短缺。”

    “那你要怎样?我们要百匹驮马,就是算着来的都是驽马也来得及。大人只管记下,将来功过赏罚之时做个参照。”

    “如何参照?”

    “若是胜了,北军请功,我等就说,何时收到粮草,何时得的驽马。若是败了,这也是个说辞。”

    曹桦觉得有些泄气,黄将军拍拍曹桦肩头:“曹大人,不是本将倚老卖老,这军中之事,可和你百人天的书本上不一样。”

    “还请将军赐教。”

    “儒山上的经律法政,早年我也请先生教过我家几个儿子。把打仗说的那么容易,任用个骁勇的将领,调配了充足的钱粮,好像这仗就能打赢一样。”

    “难道不是么?”

    “你们儒山上,百人天百人天,也就一百个人吧。有没有彼此不对付见面就要吵嚷的?”

    曹桦想起東圭和文道,莞尔:“有的有的。”

    “好了,你们全天下最知书达理的一百人,放一起都能吵起来,这些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兵呢?一千人呢?一万人呢?我跟你说,单拎出来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伙子,放一起就全是乌龟王八蛋。”

    曹桦望向帐外,听着军营里人声鼎沸,忽有所悟。

    黄将军继续说:“所以,能率领几千人,让几千个乌龟王八蛋听话的跟你走,那可是大才之人。咱们这一队,三千人,我就已经焦头烂额了。你现在让我统领万人,他们自己不打起来,能吃饱饭,我就谢天谢地。还打仗?打个屁的仗。”

    曹桦点头称是:“多谢将军指点。”

    黄将军:“我是个大老粗,知道你们读书人瞧不上我们。但我瞧得上读书人,能统领万人的,必须是读书人。曹大人,你还年轻,前途无量。”

    “将军抬爱了,我就是来跟您学学。”

    “抬,抬爱,是怎么个爱法?”

    “哈哈哈,多谢将军抬举。我这书,是真真白读了。”

    虽然如此,曹桦还是将马匹不胜脚力之事随例行公函上报给了兵部。果然,兵部的回执里一个字都没提,一切照旧。

    这一次,是守城的北烈军将上京军的扎营之地指在了一片滥泥坑里,北方冰雪刚刚消融,泥土翻着雪水,带着黑土的腥臭,曹桦这一队人马,光是扎营就扎了两个时辰。等到开始埋锅造饭,已经入夜。北方四月底的天气还有些寒意,兵士们围在篝火旁,一面吃着迟来的晚饭,一面痛骂着北烈军,黄将军听了,走出营帐对着众人一顿臭骂。曹桦身边的几个卫兵倒还算安静,只是见曹桦如此熟悉这北方水土,不免惊奇。曹桦抓起一把黑土在手心揉搓:“我是坎州人,在这里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