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生小农女之芦花 » 第十二章 义女

第十二章 义女

    瑞王喝了口茶,心中忍不住对这个小小村女赞叹起来,都说穷人攀富,巴不得得到更多银钱,这个小姑娘倒是有几分傲骨呀。皇帝也觉得芦花很好,心善而且不贪。皇帝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那芦花可有什么心愿,朕,哦,我肯定帮你。”

    芦花想了一路实在没想到什么心愿,纠结了半天她才说道“其实,我有个心愿,只是,这个心愿似乎有点难。”

    皇帝有点好奇了,普天之下也有他不能实现的?“那你说说。”

    半天芦花才道“我,我想以后嫁给自己喜欢的人。”

    正在喝水的瑞王差点把茶水给吐出来了,瑞王赶紧平复了一下,还好没有失仪。

    皇帝听了也是一愣,过了许久才笑了出来“你,你,你才多大点呀?”

    瑞王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个小姑娘真是人小鬼大,这么小就想着以后嫁人的事情,而且说起来也不害臊。

    芦花幽怨地看着两位笑的灿烂的爷,拜托,是你们让我说的,毕竟自己以后要嫁人,她心里可是现代人,当然希望嫁给自己喜欢的人呢。

    “不是你们让我说的吗?我说了这个心愿有点难,毕竟我还小,什么时候遇见也不知道,遇见了喜欢的人,四爷也帮不上忙。”

    皇帝好久没笑的这么畅快了,乡间女儿从小没约束,确实比宫里那些孩子有趣多了。

    半天,皇上才止住笑声“谁说我不能帮忙呢,以后若你有心仪的人,只管说,你以后的婚事我保了。”

    欧耶,芦花心中一阵狂喜,以后有喜欢的人了,这位王爷估计能帮忙赐婚,哈哈,这样一来,自己的后半辈子都不用愁啦。

    “谢过四爷。”芦花赶忙拜谢。这时候皇帝从手上拿下一串佛珠道“听你的话,你的奶奶似乎是念佛的人,这串佛珠算是我送给你奶奶的吧。她教了一个好孙女儿。”

    芦花再次拜谢,她不太懂佛珠,不过想着奶奶有礼物,心下十分开心,接着皇帝招了冯立仁上前嘀咕了几句,然后说道:“早些送这小姑娘回去把,免得她家人担心。”

    冯立仁领了命,便带着芦花回家了。坐在车上,芦花一脸崇拜地看着冯立仁“冯大叔,你真的是大将军吗?”

    冯立仁点了点头,“那冯大叔是不是打过仗。”冯立仁笑着回答道“是”

    芦花翘着嘴道“我原以为冯大叔是一个武林高手呢。”

    冯立仁想起之前芦花问的问题,果然如此,想到这里他也忍不住浅笑起来。

    “那冯大叔是不是跟着皇帝打过仗呀。”

    冯立仁摇了摇头“当今天子没有御驾亲征,我早些年在北疆待过,打过几次仗。”

    芦花点了点头“其实我爷爷之前也打过仗的。”

    冯立仁倒是有了几分好奇“哦?你爷爷打过仗?”

    “恩,我听我奶奶说的,似乎跟着先帝打过仗,不过我爷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卒,后来得了恩典回家了。”

    冯立仁不再多问,一般得了恩典的士兵大多数是残废或者伤势过重的人,估计芦花的爷爷早就过世了吧。冯立仁换了话题聊了其他的,芦花向冯立仁坦然大概知道今天见的四爷五爷估计是两位王爷,得了王爷的恩赐,芦花心里高兴得很。

    冯立仁没有告诉芦花四爷是当今的皇帝,毕竟皇帝是微服出巡,还是低调点好,既然芦花觉得就是两位王爷,那就是吧。马车比牛车快,不一会儿便进了安乐村,上次收到芦花的照拂才脱险,冯立仁决定也拜访一下吴家人表示谢意。芦花也没拒绝,领着冯立仁到了自己家。

    此时吴老娘还有吴二娘正在家里人着急,虽说得了消息知道芦花跟着一个人走了,报信的人虽看着面善,但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

    “奶奶,娘,我回来了。”

    吴老娘听得芦花的声音便从屋里出来,“芦花”

    芦花像一只蝴蝶一般扑倒在吴老娘身上,这下吴老娘和吴二娘才松口气,“在下冯立仁,见过老人家。”

    吴老娘看着进来的冯立仁身着暗纹锦服就知道是有钱人家,赶忙回礼道“我倒是谢谢这位官老爷送我们家芦花回来啦。这位老爷若不嫌弃进屋喝口茶吧。”

    冯立仁是领旨过来送点金银钱帛给吴家的,虽说芦花没有要求,但是皇帝还是感念这个小姑娘的功劳的,“那就打扰了。”

    冯立仁跟着吴老娘进了屋,吴二娘奉了茶给冯立仁,芦花看了看杯子里的茶,果然是家里存着最贵的茶。

    冯立仁意思意思喝了两口便道“吴家奶奶,因为芦花曾救过在下一命,所以特地来表示感谢的。”

    吴老娘有些吃惊,自己的孙女儿怎么成了别人的救命恩人了。既然表示感谢,自己还是回应一下吧。吴老娘干忙说道“哪里哪里”

    接着冯立仁吩咐站在门口的人把马车里的东西拿出来,马车是停在村前口的,随行的两人从马车里拿出十几匹布来,村里来马车本就是大事,加上这一大车子东西,许多人都跑过来瞧热闹,但是到底怕惊扰了贵人,不敢去吴家,村里人只能围着马车看。

    “这是十几匹绸缎,给家里人做点新衣服吧。还有这里有几百两银子,请吴家奶奶收下吧。”

    看着几盘白花花的银子还有柔软的绸缎,吴老娘有些惶恐“哎哟,不值当,不值当,这位老爷可别送这些东西来。我们家芦花只是侥幸救过老爷的命,可担不起这么贵重的谢礼。”

    冯立仁见吴家奶奶如此便心中忍不住赞赏起来,“吴家奶奶别嫌弃,这些东西是我主子要求给你们的,若是不收,在下回去会有些麻烦。”

    吴家奶奶听了只好勉强收下,“那,那我谢过这位爷的主子呢,只是以后可别再送了。”

    冯立仁起身作揖道“既然谢礼送到,就不打扰了,在下告辞。”

    冯立仁刚福下身站起来时,无意间看见了正厅上供奉的牌位,“吴重归!”冯立仁看的牌位的名字叫了出来。吴老娘这时吓了一跳。

    冯立仁转身看着吴老娘细问道“敢问一句,芦花的爷爷是不是叫吴重归,曾经在冯忠手下当差。”

    吴老娘看着牌位有点凄然道:“我夫君是叫吴重归,只是他从未给我提起他是谁的部下。”

    “是不是他曾为一位将领挡过箭。”

    吴老娘想起早逝的夫君,不觉得伤心起来“是的,早些年因为他帮忙挡箭,受了重伤,所以才得了恩典回来。然后过了几年便过世了。”

    这时候冯立仁赶忙朝吴老娘跪拜起来,吴老娘吓得扶冯立仁,“这位老爷为何要跪老生呀?”

    冯立仁赶忙说道“不知道可否和老人家单独聊聊。”

    吴老娘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吴二娘还有芦花坐在庭院里,也不知道冯大叔跟自己奶奶聊什么,过了许久,冯大叔才走出来,拜了又拜,吴老娘没有之前的局促了,只是点了点头。

    芦花将冯立仁送出了门口,冯立仁转过身看着芦花,认真打量起来“想不到我与你渊源颇深呀。”

    芦花不知道冯立仁怎么没来由的来这一句话,只是笑呵呵问着要不要送他出村口。

    “不用了,你还是多和你奶奶说会儿话吧。”说完便招呼两个手下离开了。

    芦花看着远去的冯立仁一阵好奇,然后一蹦一哒地回了家,此时,吴老娘正坐在堂屋对着爷爷的牌位伤心,吴二娘站在一旁安慰,芦花有点懵,小声道“奶奶,怎么呢?”

    吴老娘看着懂事的芦花,“你过来,好好地给你爷爷磕个头。”芦花顺从地跪在地上,认认真真地磕了三个头。

    吴老娘拉起芦花道“你可知道今天送你回来的那人是谁?”

    “我知道,他姓冯,是个将军。”

    “那你可知道冯将军是谁?”

    芦花犯难了,将军不就是将军吗?

    这时吴老娘才道,“奶奶说过你爷爷曾替他的领头挡了一箭,他的领头就是冯将军的父亲,冯忠。”

    天哪,原来自己的爷爷是冯大叔父亲的救命恩人,自己又是冯大叔的救命恩人。这个关系还蛮特别的。

    芦花娘也是才知道这个关系。“那娘,那位将军和你说了什么?怎么说了老半天。”

    “哎”吴老娘叹了口气,“原本说离世勋贵族家远一些,没想到偏偏找上门来,这位将军可是当朝驸马爷,云荣公主的夫君。”

    吴二娘和芦花倒吸了一口气,想不到大叔居然是当朝驸马。芦花顿时觉得自己手上的佛珠重了几分,驸马爷,朕,或许今天见得两位王爷当中有一位是当朝皇帝。OMG芦花自认为自己是农村一朵小野花,哪里有什么能耐见皇帝,没想到自己这么幸运,我果然是小说人物里的主人公呀。哈哈哈

    “你爹当初救过冯将军的父亲,当时冯将军的父亲就叮嘱过冯将军要报答我们吴家,你爹的性子又是个不争不抢的人,拿了封赏就回村了,也没给我说太多这个事。如今芦花又救了冯将军,冯将军为了完成他父亲遗命,想收我们家芦花做义女,去将军府里住着。”

    做义女?“这,这算是好事儿呀,娘还哭什么,虽说我们不攀附权贵,不过有了冯将军做芦花的义父,以后芦花的亲事可是有好着落了,你也说过,芦花这样好的孩子,可不能随便嫁了。”

    吴老娘点了点头“我当然是应下来了,我伤心死因为你死去的爹,没想到他都已经在土里了,还为他的子孙谋福,我倒宁愿他活着。”说完便认真地擦拭着牌位。芦花知道爷爷和奶奶夫妻感情很好,便任由着奶奶在那里怀念,拉着吴二娘的收回到了院子。

    傍晚,吴老娘将今天发生的事讲给了吴青山和崇化听,吴青山听了喜上眉梢,毕竟一辈子都没有和皇亲国戚沾亲,而且自己女儿有了好出路,吴青山打心底替女儿高兴。

    不过崇化一脸的不高兴“姐姐都要走了,以后崇化想姐姐怎么办?”

    吴老娘看着崇化道“你姐姐过了十一岁才去城里,你现在也大了,还不好好念书,你若念书念得好自然去城里见你姐姐呢。”

    崇化听了眼睛一亮,看来以后得再好好念书才是。

    晚上,芦花盯着自己的屋子,心下坦然,找了几年的攻略,终于找到了,原来自己的路线是成为将军家的义女,然后嫁给富足人家,想想就开心,找对了攻略,芦花安心的睡下了。

    第二天,村里一些人都开始跑到吴家来探口风了,吴家一向低调,村里人都懒得到后村来,昨天看见一大车的东西,自然想知道点什么。吴老娘一家人一向口风紧,只说是一个富贵人家送了点布过来。那些人见探不出什么东西来便兴致缺缺地回去了,不顾私底下便编排起来“得了什么贵东西了,也不拿出来看看。”

    “自以为了不起了,有什么拽的。”吴家听了这些也懒得理这些人。

    农活季节过了,绣花小团队又来了,这次还加入了小舅妈孙曹氏这个新人。前阵子宋家的二郎终于考上了秀才,把宋寡妇乐的,为了以后考举子,宋寡妇得赶紧挣点钱才是。

    “你们家二郎现在中了秀才,真是厉害呀。”刘婶赶忙夸奖道。

    宋寡妇乐的合不拢嘴,毕竟二郎年纪小小,居然成了村里的秀才。“哪里哪里,以后还得考了。”

    “我看二郎读书勤奋,没准儿过阵子乡试也能考上举人呢。”吴二娘也跟着夸赞起来。

    “我看也是”吴老娘温言道“二郎才中秀才没多久,又开始看书学习,可见是个有造化的孩子。”

    “那孩子上进,我让他休息一会儿也不休息,我这个娘看着都有些心疼。”宋寡妇想着儿子年级小小,挑灯夜读的情形心中一阵酸楚。

    孙曹氏放下针线道“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家二郎这样能吃苦,以后肯定会谋得好出路的。”

    宋寡妇点了点头,“对了,前阵子听说你们家来了个有钱人家的老爷?”宋寡妇突然问道。

    吴老娘不说话表示默认,“哎哟,你可不知道,把那个杨家给酸得”宋寡妇因为在前村,听得闲言碎语最多,“真是见不得别人好,好像天下的好事只能落在她杨家似得。”宋寡妇开始八卦起杨家人来。毕竟女人喜欢听八卦的,吴老娘和吴二娘听着也蛮受用的。这边几个小孩子坐在一旁一边看着孩子一边劈线,绣花。俏妞和锦绣也大了一岁,慢慢地开始学起绣花来。

    聊了许久,绣花小团队才离开。见刘婶宋寡妇等人走了,芦花娘便拉住孙曹氏道“五弟妹,前阵子得了几块新布,你拿去做点衣裳吧。”

    孙曹氏摇了摇头“三姐,你都这么帮我和五郎了,我怎敢还要你的东西。”

    “哎呀你收着吧。”说着从屋里拿出两匹布来,那布织得十分细密,摸上去十分光滑,轻薄。过不久都要立夏了,这样布穿在身上最是凉快。

    孙曹氏看着这么好的布料更是不敢收了,“三姐,我要是真拿回去,五郎该说我了,你还是给芦花他们做衣裳吧。”

    坐在一旁的吴老娘“你就收着吧。现在你们才起步,你三姐帮衬着也没事。”孙曹氏这才收下布匹。

    孙曹氏一走,吴二娘便坐下来道“娘,我想用点钱。”

    “好好的怎么想借钱呢?”

    吴二娘这才说出想法来,“你也知道,我四妹夫是个手艺人,在手艺活也是一等一的好,我五弟也跟着四妹夫学手艺,现在我四妹夫已经出山了,想去开个小铺子,好歹不用看人眼色干活。前阵子看中了一个铺子,还不错,买下来估计三百两,我想着入个伙,好歹是个进项。”

    “那借多少?”

    “我四妹夫出的是大头,两百两,我想自己也出个八十两,我五弟也出个二十两。以后分红会给两成。”

    “八十两。”吴老娘思考了一下,“行,好歹是个进项。”第二天便封了八十两给吴二娘。

    自从知道自己的攻略之后,芦花便在家里认真学习刺绣还有书本。以后可是要进将军府,好歹把自己打造成淑女吧,虽不能赋诗起码能写字认字吧。琴棋书画中的琴、棋、画自己实在无能为力了,只有在书这方面下功夫了。买了字帖,芦花认真学习写字,好在跟着崇化学了点基本功,芦花学起来还是很快的,起码在自己的努力下,自己的毛笔字算是清秀了。

    芦花如此好学,倒是把锦绣和俏妞冷落了,见芦花学得认真,两个人便吵着跟着一起学,看着锦绣和俏妞,芦花忍不住冒出一个想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