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洪荒三帝史 » 人族当兴(九十七)

人族当兴(九十七)

    而大禹在得知了这件事之后,也是心有不忍,虽说他因为自己父亲鲧的缘故,最终选择了接受那位传授自己治水之术的神秘人的提议,选择了和四凶一起去逼死帝舜,但这并不代表他就真的对帝舜没有任何感情,相反他对帝舜的感情同样深厚。

    只是他最终还是做出了选择而已,他选择了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为死去的父亲报仇,但是即便可以说帝舜是死在大禹手上的也不为过,但也不能完全就抹杀了大禹对于帝舜还是有感情的这个事实,尤其是对于帝舜的两位妻子,他更是视若自己的母亲一般。

    毕竟他和娥皇女英,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矛盾,鲧的事情也只是他和舜两个人之间的私人恩怨罢了。而这些年大禹又是在舜的身边长大的,但是舜毕竟是人间共主,每日需要处理的政事自然是不在少数,真正抚育大禹长大的还是舜的两位妻子。

    可是如今,娥皇女英全都为舜殉情而死了,你说让大禹心里怎么会好受呢?只是心里不好受归不好受,但是大禹也不曾后悔过自己逼死舜这件事,他从来都不是一位会后悔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的人,他只会继续地往前看。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在对人族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之后,禹觉得自己能做的已经不多了,为了弥补心中那一丝的遗憾之意,于是他避居到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不得已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

    禹还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大禹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可以说已经是把作为一个人间共主做到了极致,根本挑不出任何的错误,但是大禹始终还是有着心结。

    他对于自己害死舜这件事,虽然不后悔,但终究是还是心难安,所以他在人间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之后,就选择了同以往大多数人族共主的道路,那就是飞升天界,而在此之前,大禹也选定了一个自己的继承人,就是当初和自己一起治水的伯益来接任人间共主。

    但是事情,确并没有按照大禹所安排的走下去,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取代伯益继位,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建都安邑。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支持伯益即位的有扈氏,成为了新一任的人族共主。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说来也是有些讽刺的,主要是当初伯益即位之后,出于原本人族不成文的习俗,选择了禅让给禹的儿子,原本打算是启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人族共主的体验之后,会因为受不了繁重的事务,而换位于伯益。

    可是没有想到的事,启居然有这方面的天赋,处理起政务来毫不含糊,居然把人族打理得井井有条,也就完全没有再还位给伯益的意思,而伯益看这趋势不对,于是连忙鼓动起有扈氏,发起对启的讨伐,想要拿回自己的位置,可惜为时已晚,启已经成了气候。

    说道这里,又得细细地说说启,启的母亲是涂山氏,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而涂山氏是什么,她们可是九尾狐族,乃是妖族的一支大部,加上人妖混血的禹,生下来的启体内的妖血居然是比人血还要浓厚得多。

    由于启得位的过程,并不怎么光彩,又加上他体内妖血的过分浓郁,也就导致了虽然他在击败有扈氏之后,名义上是一统了人族,但是九州反倒是开始有了分裂的迹象,以至于启一身几乎全都被拖进了战争这个大泥坑里,完全没有任何空闲可享。

    好不容易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连年征战之后,人族的混乱总算是消停了,但是这个时候启也快要飞升了,他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为自己挑选一位继承人了,于是他就准备挑选一位自己的子嗣来继任人间共主,但是要知道启的儿子可不止一个。

    启用暴力手段结束“禅让制”后,他的儿子们又发生了争夺继承权的骨肉相残,这就是武观之乱,不得不说这实在是有些讽刺,不过要是轩辕或者仓颉还在的话,他们一定能发现,这一切的一切背后都有着墟狱的影子,无论是禹纠集四凶逼死舜,还是启看似顺利成章的接管人族,还有人族之后常年的内乱,都有着幕后推手在背后推动。

    可惜的是现在的人间,显然是没有人能看得出来这一点,甚至于就连知道墟狱存在的人族都不存在,所以这一切也就没人能制止得了,于是原本大一统的人族,自轩辕一统建立炎黄之后,第一次大分裂就此拉开了序幕。

    而武观之乱就是最直接的推手,为什么叫武观之乱,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最开始作乱的那个人是启的儿子武观,所以被称之为武观之乱,但是真正作乱的却不仅仅只是武观一个人而已,几乎所有的人族氏族,都掀开了叛乱。

    但是启对于这些事,却是完全没有了处理的办法了,因为他毕竟也只是一个还没有成仙的小修士而已,修为上根本不占任何的优势,而在他决定将自己的位置传给自己毫无德行与能力的子嗣之后,就连最大的依仗,人皇剑也就不再受启的掌控了。

    于是启在诛杀了自己作乱的儿子武观之后,又平定了十一个作乱的氏族之后,终究还是陷入了人力有时穷的困境,而他的修为也再也不能被压制了,于是他也就只好草草的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太康,然后就飞升了天界。

    夏启死后,其子太康继承后位。太康只顾游玩,不理政事,在位期间,夏部族权威削弱,东夷有穷氏部落趁机西进。东夷族有位善射的首领羿(并不是后羿,只是因为善射得了这样的尊号)。羿率军从东夷属地鉏迁至夏后氏的属地穷石,与当地的夏人通婚,形成了有穷氏。羿在夏民的拥护下夺得了夏政。随之太康投奔斟鄩的斟鄩氏。

    羿夺得权位后并没有称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为王。但事实上国事全由羿来治理。此举引起不少部落的不满。其中主持天象活动的和氏与羲氏公开反对。羿说他们废时乱日,派胤率兵讨伐羲和二氏,战前作誓师辞《胤征》,在战中取胜。

    中康死后,其子相继位。随后投奔与夏同姓的斟鄩、斟灌二氏。从此,羿独承王位。羿好射猎,不善治理,得权后,他像太康一样,好狩猎而荒废国事。他废弃武罗、伯困、龙圉等忠臣,重用被伯明氏驱逐的不孝子弟寒浞。

    寒浞年少时因造谣惑众被伯明氏君主所逐,后被有穷氏首领羿收养,成为有穷氏的一员,得到重用。寒浞势力日益强大,后来趁羿在外射猎的机会将羿及其家人杀掉,霸其权、夺其妻,生下豷、浇二子。

    寒浞把戈封给了他的儿子豷,把过封给了他的另一个儿子浇。浇受父命率兵先后灭掉亲夏的斟灌氏与斟鄩氏,杀了在斟鄩躲避的相。相的妻子缗当时已怀下相的儿子,她从墙洞逃走至其母亲有仍氏家里避难,不久生下遗腹子少康。

    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浇闻讯后,派人追杀有仍氏,少康无奈投奔有虞氏(舜之后裔),作了庖正。有虞氏首领虞思膝下无子,仅有二女。他将二女许配少康,赐给他田一成、众一旅,并把纶城交由少康管理。

    少康以纶邑为根据地组织余下的夏族民众,设官分职。派女艾到浇廷中密探,准备恢复夏室。此时,躲避在有鬲氏的夏室遗臣靡得知少康准备夺回政权,亲自带领斟灌、斟鄩氏的残余民众与少康会师,联合击败了寒浞。

    复立少康为夏后。而后少康灭浇于过,又派他的儿子杼灭豷于戈。至此,控制中原三代四后近百年的东夷族有穷氏覆灭,结束了四十载的“无王”时期。夏由此复国,建都纶城。

    少康之子杼(也作“予”)承后位。他了解东夷对夏室的不满,为了巩固在东方的势力,他把都城从原东迁至老丘。他重视发展武器和制造兵甲。文献中常常有“杼作甲”、“杼作矛”的说法。他还派人讨伐东部地区的东夷。传说其获取了吉祥物九尾狐。夏朝的版图在杼的统治下扩张到了东海之滨。杼在位期间是夏朝最昌盛的时期。

    杼之子槐在位时,东夷族与华夏族开始和平共处。其中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居于淮河、泗水流域的九个部落(即九夷)通常向夏后纳贡祝贺。槐逝后,其子芒继位。芒逝后,其子泄继位。这期间东夷族与华夏族逐渐同化。泄在位期间东夷族已基本同化,于是他开始向西方发展。同时,他开始对顺从夏室的方国部落封土封号。这便是数世纪后诸侯制的起始。泄逝后,其子不降继位。他曾多次率兵征讨西方的九苑。

    不降死后,让其弟扃继承了后位。扃死,其子廑继位。廑继位后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继位。他改变了夏礼中祭祀祖宗的传统,开始着重恭顺天帝,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发现了自从开始家天下之后,历代的人族共主不再能修炼了。

    几乎每一任的夏王都并不能修炼,即便是偶有能修炼的君主,也是回卡在很低的一个境界上,连最基本延年益寿的功效多做不到,于是孔甲以为是家天下的制度获罪于天界了,所以他才会希冀能够通过祭祀天帝的办法,让夏王能从新拥有修炼的能力。

    可惜的是孔甲祭错人了,虽然说天界却是对于人间变成了不再是以前一样的唯贤是举的禅让制,也确实是十分的不满,但他们却也不至于就因此为难于夏王一脉,而是墟狱在暗中使坏,这才导致了夏朝的主君全都不能正常修炼。

    所以孔甲的作为自然也就得不到任何的回应,最后也只能是活个几十年,而后自然老死,孔甲死,其子皋继位。皋死,其子发继位。这段期间,方国部落与夏室的关系恶化,氏族内部的纠纷也激烈化。从孔甲经皋与发,到履癸(即桀)内乱不止。

    孔甲乱政后夏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发死后,其子履癸(夏桀)继位。桀善武,力能手搏豺狼,足追四马。桀在位期间,夏室与方国部落的关系已经破裂。给夏上贡的部落不断地减少。桀因此还常常讨伐那些不顺从的部落。

    桀贪色,击败某个部落后会从那部落中挑选出所钟爱的女子带回宫作为妃子。好色到了什么程度呢?原本祭祀的龟甲上都有提到,的有施氏、岷山氏、末喜氏都遭到了这种下场。其中末喜氏的妃子妺喜早已与伊尹结好,桀却在洛把她夺走,伊尹愤怒中奔投了商汤。

    桀的屡次征伐也惹怒了不少较有权威的部族。有缗氏(舜的后代)因不服顺桀而被灭之。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山东省西南部的子姓商部族正在夏乱这期间兴旺了起来。桀又因商不服的借口讨伐商首领汤并败之。

    既然都已经提到了商,那就也得说一说,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于是就以“商”来称其部落。相传契是简狄吞玄鸟蛋而生,所以,商人便以玄鸟为图腾。

    尧称帝时,封帝喾之子契为司徒,后被封为玄王。帝舜时期,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邑,建立商国。契的儿子昭明由商邑迁居至砥石。帝相十五年,契的孙子相土在趁姒相由商丘迁都于斟灌(帝丘)之际,遂迁回商丘。此后,相土驯服了马,发明了马车,开始向东方泰山附近发展。

    夏朝中期,契的五世孙冥因治水而死于水中,商人“郊”祀之。契的六世孙王亥驯服了牛,除了用牛耕地,还发明了牛车,用牛拉货物,开始发展以物换物的商业贸易,使商国逐步强盛起来。到夏朝末年,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夏的东方最为强大的方国。

    汤即天乙,姓“子”,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成汤,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商族首领,他在成为商部族首领后,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众叛亲离,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商汤为了准备灭夏,在夏桀十五年,将商国的国都由商丘迁至亳。汤在亳这里营建新国都、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之战创造有利条件。

    成汤以宽治民,而除去邪,夙兴夜寐,以致职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穷困。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成汤的勤政薄敛体恤民情等举措,对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积蓄灭夏力量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他的行为不仅得到本族人的拥护,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国人民十分向往。因此,也就有了“汤修德,诸侯皆归商”的局面。商汤的活动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此时商的力量虽已有较大发展,但相对于夏仍然弱小,不得不暂时臣服于夏。夏桀出于猜忌将商汤召来并囚之于夏台。

    而在夏桀毫无缘由的发动战争,将汤幽禁,又不将他杀死,反倒是放他回了自己的部族之后,就已经为夏的覆灭埋下了种子,汤在回到商之后,痛定思痛,觉得要是不能快些灭掉夏的话,谁知道夏桀还会搞出些什么幺蛾子出来。

    于是成汤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召集起了所有的被夏欺负和伤害的氏族,准备联合起他们的力量直接就对夏发动攻势了,汤在兴兵伐桀的誓师大会上,历数夏桀的罪恶及人民对桀的痛恨,为的就是发动起所有人的力量一起对抗夏朝。

    毕竟不管怎么说,单单只凭借商的力量的话,还是太薄弱了些,几乎不可能是夏的对手,虽然说夏已经腐朽了,但是这么多年的架子摆在那里,终究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成汤也不可能托大到单单只以商一族之力就去对抗。

    只是虽然大家都厌恶了夏朝,但却也没勇气去反对,所以对于成汤的提议,响应者寥寥无几,这让成汤极为不悦,但是他又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尽量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可惜效果依然不怎么好。

    就在成汤自己都要放弃的时候,突然之间天上就降下来了一道法旨,而其上的内容更是直接出现在了众人的心间,其中内容过多,就不一一细些了,反正大致的意思是:天的旨意指出灭夏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指出灭夏是上天的命令而不可违背,有功者将受到奖赏,不从者要受到严厉惩罚。

    在接触到这样明显的神迹,以及明显是天界的手笔之后,顿时响应成汤的人就多了起来,既然消灭夏是上天的旨意,那么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干就完了,不过成汤也没有被这样的大好局面给冲昏头脑,他依旧是极为清醒的。

    所以在与夏桀决战之前,成汤先指挥联合军队先灭掉了此时仍然听从夏王指挥的个别方国部落,最重要的就是韦、顾、昆吾三国,因为它们仍在助桀与商为敌,成汤选择了先将他们灭掉,斩断夏桀的左右膀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