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袁氏为主 » 第九章:换血

第九章:换血

    袁绍做事并不拖泥带水,中午离开邺城之时已经把五百军兵送入了邺城,而在韩馥发现这些人的底细时已经是十日之后,他坐在府衙中气的牙根痒痒,他右手握拳砸在桌子上狠声说道:“该死的袁绍,竟敢如此欺我!”旁边的人都不敢说话,如今就算怎么发火也没用了,袁绍确确实实按他所说的从麾下抽调了军兵,这简直是吃了个哑巴亏!

    另一边的袁绍则是慢慢悠悠的行军,一天行至天黑,袁绍下令就地安营扎寨后,张辽走入中军大寨问袁绍道:“主公,既然黑山贼军将至,主公又为何如此慢行?”听闻张辽的话,袁绍放下手中的兵书微笑道:“文远不必忧虑,冀州如此太平,又哪来的黑山贼军?如果真的有贼军将至,韩馥早就像幽州请援军了,再加上我们这一路太平无事,所过郡县也并无增加军兵的迹象,由此可见韩馥只是以黑山贼军做幌子而已”张辽听后沉默不语,思考一番后赞道:“主公谋思深远,文远佩服!”袁绍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低头沉思一番后说道:“不过文远你所言倒是有理啊,传令下去,明日起我军要加速前行,争取在五日后到达渤海!”张辽插手领命而去。

    在袁绍的命令下,几百名京师军一路急行前往渤海,五日后就已经到达渤海的郡城南皮,郡内的官员早就接到了袁绍的传书,郡内所有的乡老和官员都出来拜访袁绍,袁绍倒是表现出他礼贤下士的一面,他好言安抚了一番百姓后,然后带着官员来到了郡守府,渤海郡的郡守府虽然没有办法和邺城相比但也可以说富丽堂皇,他在郡守府大厅中对属下的官员说道:“绍初到河北,对渤海诸事实在了解不多,还请诸公能多多协助在下,共理郡中诸事!”所有人皆都点头称是,袁绍又问了问渤海的兵丁和存粮,旁边有人答复道:“兵士五千人有余,若无战事钱粮足可支应三年!”袁绍点了点头后下令道:“半年之内本官要再增兵五千人!”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惊,袁绍正色道:“本官在邺城听韩大人说,黑山贼军最近意图不明,极有可能来冀州劫掠,所以我们必须增兵,不仅如此,本官还要发布一份求贤令,以召集俊杰共抗黑山!”此言一出,大厅中众人纷纷色变,有人急道:“那韩大人可有援兵将至?”袁绍苦笑摇头道:“韩大人跟本官明言过,邺城空虚,自保都力有不逮,何况增兵援我?”这时又有一人问道:“那,韩大人可否表示我渤海需增兵自保?没有韩大人的命令,我们怎能自己增兵!”袁绍深深的看了一眼出声的人然后说道:“韩大人拨给了我大量的粮草和军资。”这番话一出屋内人都是安心下来,看来这确实是韩馥的意思没错了。

    袁绍状若无意的扫视屋内众人的样子后又道:“还有一事,几日后本官要在境内召集所有的世族族长来郡府议事,就说本官初来乍到,想办一个宴会,请他们几日后午时来郡府一叙!”这些人对此倒也没有多问,然后袁绍露出一丝疲倦之色,下了逐客令,这些人也都鱼贯离去。

    数日无事发生,渤海境内各县,征兵告示和求贤令都颁布了下去,袁绍倒是清闲了下来,左右无事,他在渤海郡四处转了转,对于渤海郡内情况也有了几分了解。

    几日后,各族长都来到了袁绍的太守府,袁绍也真的大摆了一场宴席,并且在席上表达了对各族长的依赖之意,同时隐晦的暗示了过几日渤海将有一场不小的变动,到时候各族的一些才俊可以入郡府为官。

    再安顿好各族长后,袁绍起草了一份很长的命令,先是命令张辽就任副都尉,授裨将军,监察渤海所有的军兵,原先的都尉只主管训练,并且规定各县的兵马不能超过五百人,其他的兵马全部调往南皮,就连新征收的新兵也一律编入南皮的直属军队,然后又把京师军的校尉以下各级军吏打散,分散到各军中,取代原先的军吏,原先的校尉倒是一个没动,他又规定从现在开始严查贪污和不法的官吏,并且补充说如果情节较轻可以辞官免责。

    在这两道命令下达后,渤海郡内开始了大换血,身为官员又有几个没有过以权谋私的?袁绍的这个举措本来引起了许多官吏的不满,可是一来袁绍抽调了京师军部分士卒作为纠察队,有不服从的直接就地格杀,二来各地族长收到袁绍的示意子孙可以为官,可是渤海本来已经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了,又哪来的空余?所以对于袁绍的举措,他们是百分百的支持,这些官员们根本无法反抗,而对于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袁绍只是官降一级,那些身后站着大族的人,袁绍也没有大动,只是将他们的几个属官升到郡府做文书,那些原先军内的那些被京师军替换的军吏他倒是一律踢除,极个别有能力的人才保留了下来。

    在这种时长大半个月的换血下,袁绍算是真正掌控了渤海,而另一边的韩馥在听说袁绍的大动作后,在沮授等人建议下,打算安插几个亲信过来监视袁绍,但是袁绍却没有同意,还是老调重弹的说黑山贼军意图袭击邺城之事,不宜从邺城抽调官员,韩馥又退而求其次的下令各郡抽调士兵来邺城增加驻军,而袁绍则是以郡内有一些不法官员意图勾结黑山军为由拒不出兵,天天和韩馥来回扯皮,就在两方互相推诿之时,一件堪称是石破天惊的大事让他们都按下了勾心斗角。

    远在洛阳的董卓在袁绍走后,如同历史所写的那样设计杀害了丁原而袁槐也按袁绍的意思辞官远离洛阳,董卓大权在握后越来越独断专行,他终于不负袁绍的期望开始了他自己的作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