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袁氏为主 » 第十章:求贤

第十章:求贤

    就在袁绍着手经营渤海之时,远在洛阳的董卓给了他一个天大的惊喜,先是杀害了当朝执金吾丁原,并吞并了丁原所属的兵马,然后逼皇帝封他为司空,朝廷的大臣都是敢怒不敢言。

    朝廷中有些人悄悄给袁绍写信,请他号召天下人能够起兵讨董,这些信件袁绍一封不落的看完后,默默的看完后全部收藏起来,袁绍还是默默地发展自身,他清楚的明白,自己现在在董卓眼里就是一只蚂蚁,可以被随意捏死的蚂蚁!所以他现在需要的是时间,发展的时间!

    袁绍在就任渤海的一个半月后,终于是完成了他的换血计划,并且征兵计划也是很成功,但是他的求贤却非常不顺利,稍微能算是人才的也就只有颜良文丑和一个叫逢纪的门客了,其中的逢纪还是他少时的好友从洛阳投奔而来,对于几这个人袁绍也算满意,任命颜良文丑为麾下的先锋,任命逢纪为主簿,逢纪为人自命不凡,高傲非常,他来到渤海后,袁绍下令召见,逢纪倒也不客气,一见到袁绍连礼都不行,就咄咄逼人的问道:“大人出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当今之世,正是英雄用武之机,为何不思进取,偏居渤海一隅之地?”袁绍听后久久无言,在漫长的沉默过后,他看逢纪道:“先生,绍又何尝不想成就一番事业,只是苦无用武之地啊!身边也无可用之人啊!”“大人此话在下不敢苟同!河北位居黄河之上,虎视天下,昔年云台二十八将多数出于河北,大人又怎能说无有可用之人?”袁绍又对逢纪问道:“绍也知河北之地虽名士如云,但先生可知有何人可堪大用?”逢纪是个性格高傲之人,一般人他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想了想后说道:“河北之地,名士多如牛毛,但其中也不乏碌碌无为,沽名钓誉之徒,可堪大用之人只有寥寥数人而已!”袁绍点了点头后问道:“哦,哪几人?”“田丰、审配、沮授、崔琰!”听到这几个人袁绍眼睛一亮,不得不在心里赞叹逢纪眼光之毒辣,而逢纪这时却又故意叹了口气说道:“可惜沮授田丰审配之流皆已被韩馥笼络啊”听闻他的话袁绍心中一动,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逢纪,许久以后才淡然道:“有何可惜之处?韩馥不过是一个为人织嫁衣的绣娘而已。”听闻袁绍的话逢纪眼睛一亮,这才躬身施礼道:“臣逢纪,叩见主公”袁绍也将他从地上扶起,正式任命为主簿。

    但这几个人还远远不够,想了想逢纪说出的那些人名后,他选中了堪称河北第一名士崔琰,一来崔琰是当时的名士,其个人能力堪称一时之选,二来是崔琰的名望在河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果崔琰真的能来投奔,对于河北本地的世族们也是一个信号,三来其他的的人都是韩馥的属下,只有崔琰目前还算在野,而且这个人的能量不容小视。

    袁绍,给崔琰写了一封长信来征辟崔琰,只是这封信并没有打动崔琰,袁绍思来想去后决定亲自拜访崔琰,他召集了自己属臣安排好郡里事务后,就启程前往崔琰的家乡清河郡,他的亲自到来确实感动了崔琰,亲自出府迎接袁绍,两个人来到崔府的大堂中,袁绍在暗地里打量着崔琰,三十来岁的年纪,生的极为俊美,袁绍甚至想,以崔琰的俊秀扔到现代,还不得碾压那些小鲜肉?

    两个人在大厅中分宾主落座后,开始攀谈起来,袁绍对着崔琰笑道:“季珪之名,绍如雷贯耳,如今终于有幸得见啊!”“不敢不敢,袁大人客气了,袁大人出身名门,刚刚及冠就诛杀了逆贼张让,天下人都称颂您的英雄之名啊!”提及这件事,袁绍倒是没有任何自得之色,他正视崔琰道:“张让等人堪称祸国殃民,为国除此恶贼,自是大汉子民应尽之力,有何足道呢?”这番话触动了崔琰,他深深的看了一眼袁绍说道:“各地太守刺史们,都是占据州郡,不听朝廷号令,不顾百姓死活,偌各地官员能如大人您一般行事,那么天下也不至于祸乱了!”袁绍则是微笑不语,没有在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接下来的数日,袁绍只字未提请崔琰去当官的事儿,只是每日来找他闲聊,插上一两句对当下时局的点评,有时也来和他下棋,借棋局谈论时事,或者来和他饮茶,借品茶点评人品,总之一连数日袁绍除了正事,什么事也和崔琰说,并且厚着脸皮直接住在崔琰府上,只是和他像朋友一样的谈心交往。

    崔琰也逐渐被袁绍所折服,或者说被磨服,身为现代人,袁绍时刻谨记一句圣经:“不打针不吃药,坐这儿就是跟你唠。”崔琰天天跟袁绍谈论时局,就算他真的是一个闲云野鹤之人,心里也会有一两句记下,更何况读书人又有几个不想治国安邦的。

    而袁绍待了十多天后终于向崔琰请辞道:“叨扰多日,劳季珪招待,渤海郡内还有政事不便久留,绍今日就告辞了!”崔琰这几天也一直在思考,无论从出身背景还是表达的理念以及对时局的认识,袁绍都是他最好的选择,只是世族都注重名望,他之前的不回应就是希望袁绍能亲自过来,展示出自己的诚意,所以听说袁绍要走,崔琰神秘兮兮的说道:“大人莫急,琰有大礼相送”说完以后,他把袁绍领到大门外,轻轻拍了拍手,只听阵杂乱的声音想起,道路上来了两辆马车,袁绍看了看马车后客气道:“季珪不必破费,绍本就在军旅之中,加上最近总是四处奔行,已经许久不坐马车了,还是请季珪收回吧。”崔琰却是一脸为难道:“琰可是马术平平,恐怕无法骑马远行至渤海啊。”

    袁绍还没有缓过神来,崔琰便下跪叩首说道:“琰,盼望明主久矣,明公誉满天下,少年英雄,正是琰思慕已久的明主,如蒙明公不弃,崔琰愿效死力,辅佐明公,为大汉,为明公尽心竭力!”说完以后他一躬到底。

    袁绍自然是大喜,他扶起崔琰说道:“季珪助我,如同高祖得萧何,桓公得管仲啊!”说完以后,袁绍和崔琰两个人抚掌大笑不止。

    后世史评崔琰:“为官公正不阿,厉行法治,有宰辅之气量,佐国之大才,虽无弓马略地之功,却有抚民保境之业,其人勤谨恭谦,外酷烈而内温和,死后谥其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