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拾遗榜 » 十六 白马西风塞上(三)

十六 白马西风塞上(三)

    “见过将军,见过大少爷。快来,大少爷在这里。”来人十分欢喜,深施一礼,然后退了几步,又喊着后面的几个人。

    “这是我家的老管家刘平安。”一旁的甄严看到说:“定是家母不放心,来寻我兄弟二人。”

    “世上有此贤德之母,小弟既忝与仁兄倾盖交欢,敢请与令堂一见。”潘凤突然背出一句古词,估计一旁的甄严也很疑惑吧,平时语言粗鄙直白的潘将军也能拽文了。

    “刘伯,快去请老夫人,我与将军这就下城。”甄严说道。

    于是和甄严一起下城,只见管家身后一辆马车前,三个女人,其中一个丫鬟模样的拎着一个食盒,另一个大约四十几岁应该是个奶娘一类的仆人,站在另一侧,中间的女人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仿佛只有二十几岁,头上插着一只银钗,发质乌黑靓丽,略施粉黛,看着让人无比的舒畅,忍不住会多看几眼,放在现代应该是个模特或者女明星的美貌级别。

    “见过母上。”甄严上前一步。

    “这是令堂?潘凤见过夫人。”看年纪比潘凤大不了几岁,但真心有一种和超级女明星面对面的感觉,让人不敢直视又忍不住地要偷看几眼。现在潘凤与甄夫人面对面,既然是长辈,那他也毫无顾忌的仔细的看着她。甄夫人脸上似乎没有什么皱纹,眉毛又弯又长,笑起来给人一种无比醉人的感觉。

    “将军折煞老妪了。今见吾儿安好,老妪就放心了,严儿,不知尧儿可好?”甄夫人深施一礼,然后问甄严。这甄母自称老妪有点过分了吧,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姐姐。

    “母上大人,二弟好着呢,现在前方敌营清点缴获,我们昨夜打了个大胜仗。”甄严开心的说。

    “多亏潘将军运筹帷幄,保一城百姓平安。”说着就要再下拜,两旁的婢女也要跟着下拜。

    潘凤赶忙上前一步阻拦,下意识间双手去拉住了甄夫人的双手,甄夫人的手软软的,热热的,触及的一刹那,立刻像过电一样,我突然意识到不对,赶忙撤身拱手语无伦次的说:“夫人,潘凤失礼了。”

    夫人似乎也被电到了,估计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冒失的男人,脸颊突然泛红了。“将军多虑了,彩霞,快拿食盒与将军。将军,老妪下厨为将军准备了些酒菜,望将军笑纳。老妪代全城百姓再谢将军。”

    潘凤叫甄严接过食盒,为了免于再次尴尬,又让甄严陪着母亲一同回府休息去了。

    甄夫人上了马车,放下车帘前,又向潘凤挥了挥手,天色还没大亮,有些看不清她的面部表情,但那身段和动作,怎么也不像生过几个孩子的人。此妇人竟然如此美丽,真是惊为天人。

    潘凤向旁边的甄严部下询问甄夫人年龄,此人不太知晓,但知甄家在中山郡是名门望族,其夫甄逸,是世袭二千石俸禄的官职,官至上蔡令,四年前年去世。夫人张氏原本生了最小的女儿后,得了重病,回娘家常山郡调养,张家在常山也是名门望族,为夫人遍访名医,后来听说得一神医医治不仅痊愈,而且容颜也越发年轻貌美。甄老爷过世后,夫人从娘家常山郡返回,诺大家业,一力支撑,不仅将七个子女培养的各个出众,甄家的产业也打理的井井有条。后来甄尧也已成年,举孝廉为官,前几日公孙瓒大军进犯的消息传到中山,原来的守军统领早就逃之夭夭,太守也借向韩冀州述职为由回了邺城,城里的富户逃的七七八八了。唯有甄严,甄尧二人挺身而出,统帅中山郡三军修缮城池,整备军马,欲与中山共存亡。

    潘凤慨叹道:“冀州若都如甄氏一族,何怕外敌入侵。”潘凤对甄夫人中年丧夫的遭遇表示同情,但更对她面对磨难能够顽强面对深表钦佩。在这个时代,一个寡妇能有如此作为,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高览带领军队去营房驻扎,甄尧在城外打扫战场并做警戒。

    潘凤见一切暂时安排妥当,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回太守府,来到中山郡一天了,还没回过自己的住所,此时天色已经大亮,潘凤和张郃在本地士兵的指引下,沿着中央大道向西走。中山城虽然不比邺城繁荣,但毕竟是一郡的治所,且历史悠久,曾经在战国时被称为“千乘之国”。冶炼,武器制造方面有着较为先进的技术,城里很多的铁匠铺,兵器铺,很多都是甄家的产业。

    前行几百米,在路的北侧有一座深宅大院,透过高墙能看到里面大殿的屋脊,青砖绿瓦好不气派。

    潘凤等一行人来到府门前,大门紧闭,一名士兵上前打门。过了好一会,才有人开门,一个老军开了门,向外张望,见许多军士在门外,不敢怠慢,急忙开了门,询问打门的士兵是哪位大人到访。

    士兵告诉他是新任的太守。老军士急忙出门下拜。

    “大人在上,小老儿给大人叩头。”老军士说着跪下就磕头。

    “老人家快起。此府中现还有何人啊?”潘凤问老军士。

    “回大人,全府上下就我一个人,我其实也不是府上的人,原来的管家走前找到我,让我看着这座宅院,给了我五十个钱,还说新太守到任后还会有赏钱。”老军士慢慢悠悠,颤颤巍巍地回答。

    “老人家,你是中山本地人吧,家中还有何人啊?”潘凤继续问道。

    “回大人,我是常山人,早年间我也当过兵,不过是养马的马夫,后来年纪大了,就离开军队,给大户人家养马,再后来东家搬到了中山,我也跟着过来了,再后来前几天东家知道要打仗了,举家搬回常山了。又嫌我太老了,给了我点钱打发我也快点离开此地,我一想,都一大把年纪了,到哪里都一样,干脆就没走,这不就干点零活,七天前,太守府的管家找到了我,让我看着这大宅子,我就在门房里呆着,里面没敢进去过。”老军士回答。

    “老人家,你叫什么名字?”我问。

    “回大人,小老儿名叫李三。我一辈子和马打交道,大家都叫我老马。”老马回答。

    “好,老马,你就留在府上,教我的马夫养马可好?”潘凤对老马说。

    “谢谢老爷,赏我口饭吃就行。”老马再三感谢。

    潘凤和张郃一行人进了大宅,此宅和潘凤在邺城的家宅布局类似,但大门和二进门之间的距离更长些,可以看出,宅子的外围可以囤住更多的士兵。宅子的各个角都有岗楼,我们直接进了二进门的大堂,张郃分付本部军马自行去外围营房,带了几名卫兵一同进来。

    潘凤实在疲乏,于是让大家在大堂的偏房找了住处,自己则找了床就倒下了。

    实际上他只睡了两个时辰,就是四个小时。

    走出房间,看着院子里已经是艳阳高照,温度一下子就热了起来,大家都还在熟睡,连门口守卫的卫兵也歪倒在地上睡着了,潘凤没有去打扰他们,独自一人悄悄的去了内宅。穿过一道窄巷,里面渐渐宽阔起来,沿着过道有几十口大缸,面里种着睡莲,这种大缸摆在这里估计是既可以观赏,又可以储备消防用水的吧。

    穿过大缸的过道,跨过大红的门槛,进了院子,真的豁然开朗,这个院子估计至少有一千平方。门口有几颗低矮的迎客松,里面各种的奇花异草,多日无人打理,有些打不起精神,有的则缺水蔫了,垂头丧气的样子。左右回廊后面是两排厢房,正中间高大宏伟的就是在宅子外面透过高墙看到的那座大殿。

    潘凤推开门进了大殿,大殿前的书画都被摘走了,墙上留下一个个印记,证明曾经是有东西挂在这里过,房间里面空空荡荡的,只有正中那个又大又厚重的文书案台。房间里还存有香灰的味道,也许这里曾经供奉的谁吧。

    穿过大殿后面的回廊,来到了真正的内宅。

    里面三山一岛的设计,很是别致,正中有一个大池子,里面已经落了很多的枯叶,时而能看见鱼儿穿梭在树叶之间。一个高大瘦削的湖石矗立在湖中,石头上有无数的孔洞,仿佛能看穿,又仿佛看不清对面。

    这里有几处偏房,应该是下人的房间,正房宽大,气派,潘凤没再进去,准备再往里面院子走,一名士兵急忙的跑进来。

    “将军,您在这里呢,我们找了好半天,小人罪该万死,刚才睡着了。”刚才守门的小兵喘着粗气。

    “不妨,我随便看看。”

    “将军,甄夫人求见,还带了好多礼物,足足有三辆马车。”小兵还在继续喘着粗气。

    “好的,知道了,你请她去大堂看茶,我这就过来。”我看向水池,正了正衣冠,随后原路走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