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穿越大齐之真汉子日常 » 第七十二章 全村的希望

第七十二章 全村的希望

    刘森、刘林通常休沐前一日下学后早早出书院,在大门口与顺路的同窗坐上一路往西的牛车回小刘庄,因此,并不知道同窗兼好友“林宇”发生了马车事故。

    一回家就让爷爷找合适的帮工,最后定了刘栓儿母子。

    晚上吃完饭看爷爷还出门随口问了一句,不想被爷爷拉来大爷爷家,这才知道,皇上将小刘庄的地征用,但并不收回,已经耕种的地各家各自管理这一季,闲置的地先不动,皇上派人统一管理。

    “大爷爷,这可靠吗?”刘森虽然与四皇子见过几次,四殿下也很随和,但总觉的不简单。

    “靠谱,靠谱。”大爷爷拍着自己的大腿感慨,“皇上真真慈和,一点都不吓人。”

    刘森惊了,看着爷爷一脸笑意的点头,“皇上来过我们村?”

    “哈哈哈,我们进宫见了皇上。”

    直到回自己家,刘森依然还感觉头重脚轻,没有回过神。

    皇上征用村子里的地,还出租金,租期十年。

    本来皇上提议朝廷出钱租用,工部大农司使用,户部出钱并监管,但奈何工部、户部的官员都不支持,在朝会上并未多议。

    下朝后,皇上将大爷爷、爷爷等十多人留在御书房细说了自己的打算,皇上自己出钱租用小刘庄的地,地契不变,租金从十月初开始算,上等地、中等地、下等地的租金各为一两、半两和三百文。

    并非所有的地都要租用,各家可以多留种口粮的,也能全租给皇上,到时候皇上会派人管理,村里人可以去帮工挣钱。

    进宫的十几个人回村后,小刘庄闹翻天了,进宫的青壮年觉得全部租给皇上最好了,自己家既能收租还能帮工挣钱,怎么都不会亏。

    没进宫的老一辈很是反对,害怕地被皇上用了收不回来,最后还是里正,自己的大爷爷拍板,皇上租地的意思以及租金都讲清楚了,大家伙儿想将地租出去的来家报名。

    这几日村里闹哄哄的,就是为了这事儿,而刘栓儿母子是孤儿寡母,家里地只有三亩,靠母子两人耕种也是非常困难,现将地都租给皇上了,去京城的铺子帮工最合适。

    刘森跟弟弟刘林面对面相顾无言,想到“林宇”上次休沐刚来村里玩,这就有这等好事儿,猜想是不是“刘宇”在四皇子面前说了什么。

    “哥,没事儿,皇上选哪个村里不是选,选我们村正好,以后跟大家伙说说,好好帮着皇上种地就行。”刘林觉得没必要想太多。

    第二日两人跟着爷爷去大爷爷家帮忙登记。

    “大森、大林,来,这是王大人,皇上派来的总管。”刘大爷爷招呼两个侄孙来见人。

    “不敢不敢,承蒙皇上器重,就是个管事,称不上大人。”王和连连摆手,这要让皇上知道自己被称作大人还了得,这好好的差事没了不说,儿子的前程也毁了。

    刘森看着来人,这不是一般的管事!

    两人行学子礼,不想王管事回平辈礼,这给自己回平辈礼是将大爷爷等视为长辈了,自降辈分,这做派很是随和了。

    王和是大齐粮局西北总管,这次被皇上调任还是国师推荐的,皇上发话了,小刘庄做得好了,给自己破例在大农司派职,自己儿子就能直接参加科举了。

    让刘林在堂屋登记,王和拿出皇上的手谕,给堂屋里的人开始讲,堂屋里除了当初进宫的十几认,还有最先决定租地的六户,这六户只给家里留了种口粮的地,剩余的地都租给皇上。

    太康帝对小刘庄的规划是根据小儿子的手稿改动的,比手稿细致,但总体来讲还是个大框架,如何具体实施需要王和自己决定。

    “皇上决定在村子里建养殖场,主要是养殖种猪、母牛,这样有能力的人家可以抓猪仔、小牛犊子回去自己养,养大了可以卖钱也可以自用。”王和话还没说完,有人就急了。

    “猪仔、小牛犊子多钱啊,贵了我们了买不起。”

    里正拍着桌子,“别插话,听王大人说。”

    “担不起老爷子的一句大人,叫我王管事就行。”王和纠正了里正后继续讲。

    猪仔、小牛犊子都是以市价为准,能买的起的买,买不起的可以用租金抵用,也能赊账,到时候从帮工的工钱里扣。

    山腰的草地、林地圈了养鸡,养大鹅,不是为了生蛋吃肉,主要是为了孵小鸡仔,至于小鸡仔如何处理,皇上自有用处,村里谁家想养鸡也可以买小鸡仔回去自己养,亲戚家想养也能来买,没有限制。

    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选位置合适的用于专门粮种,其他的种辣椒、种菜籽。

    “以后还会有其他地方的种子送过来,到时候试着种,种出来收成好了就大家都种,也能多些口粮。”王和将皇上的规划细细的讲了一遍。

    刘森、刘林听着就知道,皇上租村子里的地主要是为了“种子”,粮种、猪仔、小牛犊子、鸡仔、鸭仔都是“种子”,只要“种子”有了,或买或赊,“种”的人就多了,收成就多了。

    两人对视一眼,很是激动,这是皇上给村里的大好事,是村子发展的希望。

    村民听的云里雾里,但也听清楚了一些,“这粮种都有什么?我们只会种麦子、菽、蜀黍、麻这些常见的啊!”

    “是啊,还有这辣椒是啥?”

    “对呀,对呀。”

    王和看着部分村民有些担忧,“这辣椒是个菜,至于如何种,到时候会有人来教。”

    “怕啥,皇上让种啥我们就种啥,皇上让咋种我们就咋种,我们只管给皇上好好干活就得咧。”一个年轻小伙很是激动。

    “马上入冬,登记好地之后,我们先盖猪舍、鸡栏,将山腰养鸡鸭的地圈出来,然后种粮种的地要仔细收拾,咱们村种庄稼的好手都能在我这儿报名,粮种种得好,皇上有奖励。”王和的话结束,村民大喜,热议声四起。

    “田叔,你家田地收成一直比我们都好,你去报名准行。”

    “王管事,我爹种了一辈子地,看庄家的眼,利的很,能报名不?”

    “我是不是也能报,我家这几年地都是我在种,收成也可以啊!”

    ······

    因着王管事的详细讲解,村民们的口口相传,租地的人明显多了,青壮小伙更是组队去王管事那儿领活计,定砖定瓦、上山砍木材、砍竹子、打土坯等等。

    小刘庄活跃起来了,村道上闲溜的人都没有了。

    小孩子都去河边捡小石子赚钱,一篓子五文钱,可劲的捡,就害怕王管事突然说够用了,不收了。

    远远看着山脚下王管事准备盖院子的地基上忙得热火朝天,刘森反手将大背包往上一托,“走,回书院。”

    山上忙碌的人看到村道上的两个身影,“哎,那是大森和大林吧,去书院了。”

    忙活的众人停下手里的活计张望,“就是就是,那个包咱们村就大森大林有,以后咱们村也能出个秀才举人了。”

    “明年我也给我家狗娃买一个。”

    “哎,我看你还是让里正叔先给狗娃起个大名吧!”

    “就是呢,这挣钱了让狗娃去书院,夫子一喊名字,大家准笑话人哩!”

    “可不是,上次从宫里出来,里正叔都不让我们去书院找大森,就怕别人笑话大森、大林。”

    “没事儿,明年看谁还笑话我们,我们好好给皇上干活谁敢笑话!”

    “春雨你可别乱说,里正都不让我们提皇上的。”

    “哎哎,不说,赶紧干活,早早干完这个领别的活计去,多挣些。”

    刘森刘林前往书院,带着爷爷的希望,全村的希望。

    可小刘庄真正的希望才刚刚发芽,承载着皇上的希望大齐的未来。

    小刘庄必在史书上留有一笔,不再是籍籍无名的贫寒小村子。

    两人上了常坐的牛车,一路向东。

    到了书院,门卫直接将两人叫住,“林宇受伤了,山长专门交代,这段时间尽量待在书院不要外出。”

    刘森刘林连忙追问,不想门卫并不多言,只得回庐舍先放下东西。

    遇见同窗都是匆匆打个招呼,不似以往热闹。

    到了庐舍已经有人早来了,看见两人打招呼。

    “你们听说了没,林宇同窗休沐下学那日惊马受伤了。”

    “刚才门卫让我跟弟弟尽量不要外出,其他也没多说。”刘森放下包,“你们知道详情吗?”

    看着同窗神神秘秘的样子围过去,“我听说是四小霸干的,林宇亲口说的。”

    “可我听说曹家还上奏说林宇诬蔑。”

    “你可算了,曹晖几人看林宇不顺眼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再说林宇有必要诬蔑么!”

    “刘森,你跟四皇子能说上话,四皇子将林宇带进宫治疗,一会儿四皇子来了你去隔壁书院问安。”

    “对对,顺便问问林宇的伤势,林府现在都闭门谢客。”

    抱有同样想法的学子很多,但到晚上亥初了,四皇子都没来书院,想打听消息的人只能等明日上学,从四皇子的四位伴读这里打听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