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燕尘 » 第十一章 汴城有雨

第十一章 汴城有雨

    下午,钟离千碧在后花园里面找到了夜寺。

    “怎么没找到媳妇?是不是不知道怎么找?”钟离千碧打趣道。

    “小人没什么经验,找起来有点难。”

    钟离千碧掩嘴而笑,“这个还要什么经验,这个是要靠感觉的。”

    “也不是那么急,等少爷跟小姐都婚嫁之后,小人再找吧。”

    “你知道吗,你跟郡主站在大厅的时候,我真的希望郡主就是你找回来的媳妇。”

    “小姐莫要开小人玩笑,小人可担不起这罪名。”

    “我是认真的,因为我觉得,如果你娶了妻,有了家庭,也许你就会放下你心中的那些执念了。”

    “执念吗?那只不过是小人生存的意义。”

    ……

    次日,太极殿朝会上,众臣依然胆战心惊。

    “段千,你来向诸位爱卿汇报一下案子的情况吧。”燕明帝说道。

    “是,陛下。”段千站了出来,“先说沉船的事情吧,臣已检查过沉船,乃是由于船只年久失修导致。臣令金陵船厂将他们自己造的船全部彻底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有少数问题,这些船没有按照规定做定期维修。再说灾粮的事情,前些日子,户部尚书贾应已经招供,因为自己利益熏心,偷换赈灾粮食,私底下将这些粮食卖出去,据其所说,总共偷换了三次,也就是总共卖了三次赈灾粮食。但是,贾应坚决不肯透露这些粮食到底卖给了谁,本想继续让其招供,无奈,贾应已于七日前畏罪自杀。臣带人差不多将这京城翻了个底儿朝天都没有找到那批粮食。因此臣推测那批粮食已经不在京城了。昨日,沂州知府传来紧急公文,称有渔民在海州附近的小岛上发现了好多死人,知府派人去那小岛上面查看,发现了一桩惨不忍睹的命案,简直就是大屠杀。岛上差不多五百号人,大都在睡梦中被割了喉咙。更令人惊奇的是,知府在那小岛上发现了那五万石粮食。”

    “微臣不解。”吏部尚书侯芳问道,“将灾粮偷换成沙石,运到受灾地,当地的知府难道没有抗议吗?”

    “据贾应所说,因为是他主持的赈灾事宜,所以他换了赈灾的法子。那些装着沙石的船开到一半就将那些沙石清理掉了。贾应向受灾地的知府称,国库吃紧,无法拨出灾粮,他让受灾地的知府将灾民分别疏散到附近没有受灾的州府,再让当地的知府开仓放粮。如果恰好那个州府的粮食充足,那就可以解决那些灾民的问题,如果不够,只能少分点,实在不行,就鼓励那些富商帮助灾民。”段千说道。

    “微臣也不解,”太傅戚凉问道,“事发在海州附近的小岛上,那渔民为何不去向海州知府报案,为何绕开了海州,反而去向沂州知府报案?”

    “是呀,怎么会这样?”众臣议论道。

    “太傅问的好,朕也同样不解。段千,你给大伙儿说说。”

    “是,陛下。微臣推测,岛上死的这几百号人应该是一伙儿海盗,这伙海盗正是贾应出售粮食的对象。不巧的是,来了另一伙人,由于看不惯这些海盗的所作所为,遂将他们尽数杀害。这另一伙人到底是什么人?他们放走了岛上被关押在地牢里面的人,并且没有动这批粮食。微臣认为这应该是一群江湖侠客、义士,他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让一名渔民前去报官。那么问题的关键来了,这些江湖侠客为何不让渔民去海州府衙报官,却跑到沂州去了?只能说明海州知府不可靠,让人无法信任。”

    “那才几百名海盗,买那么多粮食干嘛?他们自己应该不需要那么多吧?”吏部尚书问道。

    “的确用不了那么多。”段千回答道,“因此臣认为贾应是以低价将粮食卖给海盗,毕竟是赃物,而这伙海盗再高价卖给更加迫切需要粮食的地方,以此来谋利。”

    “十年前,皇叔好不容易才替朕消灭了沿海的海盗,如今,这海盗又出来了,还跟朕的户部尚书做起了买卖,这些年,未曾听闻海州有海盗侵扰。查!给朕查海州知府!”燕明帝生气地说道。

    “臣遵命!陛下,那伙江湖人士要不要查?”

    “既然他们没动这批灾粮,就别管他们了。”

    “是,陛下。”

    燕明帝抚了抚额头,叹了一口气,“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海州知府,哈哈哈哈!朕的爱卿们,你们是不是都在背着朕做些蝇营狗苟的事情呀?”

    “微臣不敢!”众臣伏地。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恭亲王将一只茶杯摔碎在地上,“看来沉船的事情是人为的了,看来有人盯上本王了。”

    “小人办事不利,请王爷责罚。”贪狼跪下说道。

    “这种事也不是你能预料到的。起来吧。幸好贾应自个儿自杀了,不然他要是知道这些事情,可就大大不妙了。”

    “王爷,海州知府怎么办?”贪狼问道。

    “让他自杀吧,留下遗书说他与李天目那些人勾结,把这案子给了结了。”

    “是。可是王爷,没有了李天目那伙人,我们今后如何与高丽那边联系?”

    “放心。刚开始的时候,李天目的作用是很大,不过这些年我们已经与高丽那边结下了非常好的友谊,李天目已经没那么重要了。你去办事吧,接下来的日子我都会称病不去上朝了,我要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事情。”

    “是,王爷!”

    “真是大快人心!以后灾民的赈灾粮再也不用担心了。”青阳逊笑道。

    “的确是好事。”夫子说道。

    “左丘兄,你为何愁眉不展?”青阳逊问道。

    “这个人,或者这个组织,真的很强,很强势呀。”左丘羽感叹道。

    “夫子,左丘兄说这话什么意思?”

    “左丘羽,你自己告诉他吧。”

    “青阳兄,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海州知府,短时间内都涉案而死,不对呀,海州知府还活着,青阳兄,再等些天吧,再等些天传来海州知府畏罪自杀消息的时候就会印证我的猜测了。”

    “左丘兄,这些人犯的都是重罪,畏罪自杀只不过是想死的轻松一些,能印证什么东西?”

    “我认为,工部尚书的案子与户部尚书的案子都是同一个人或者组织揭发出来的。”

    “仅仅是因为这两个案子时间间隔比较短?”青阳逊问道。

    “不仅如此,”左丘羽回应道,“我还无法确定那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姑且将之称为‘某某’吧。我在这两个案子之中,嗅到了这个某某的一种气息,一种杀气,杀伐果决,丝毫不手软,无论是那三位公子,还是岛上那几百条人命,他都不放在眼里。”

    “如果真的存在你所说的某某,既然能杀掉几百号人,那应该是一个组织吧。”青阳逊说道。

    “也许吧。还有,这两个案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这两个案子都没办法彻底查下去,没办法将幕后的那个人揪出来。”

    “什么!户部尚书的案子还有幕后人物?”青阳逊吃惊地问道。

    “有,肯定有。贾应招供说只偷换了三次粮食,我才不信!私自偷换赈灾粮食,贾应他没那个胆。如果只是为了谋取私利,他堂堂户部尚书,有很多别的更加轻松的法子,没必要做这种费时费力的事情。所以我认为贾应背后肯定有人,不只是为了钱财那么简单。”

    “那这两个案子的幕后人物都是同一个人?”

    “这个我也不清楚,但是那个某某肯定清楚。而且某某肯定明白这两个案子都没法揪出那个幕后人物。”

    “为何?第一个案子是陛下为了平息民愤才让大理寺尽快结案的,可这个案子不一样,陛下不是下令彻查了吗?”

    “是下令彻查了,可是能查到吗?我刚刚不是有说吗,如果过些天海州知府畏罪自杀,就证明了我的猜测,海州知府如果自杀,也就说明那个幕后人物想让此案到此为止,让户部尚书和海州知府背这个锅。”

    青阳逊点了点头,“如果这个某某明知无法揪出幕后人物,为何还要挑起这两个案子?”

    “因为他想向这个幕后人物宣战,用鲜血来宣战。”

    “左丘羽,”夫子开口道,“你认为这个某某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揪出这个幕后人物然后会收手吗?”

    左丘羽挠挠头,说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他会收手的,他揭发的这两个案子都是好事,为民除害,他的仇恨应该只是针对那个幕后人物。”

    汴城有雨,雨淅淅沥沥地下。礼部尚书青阳谦在这雨天出门了,马车停在了汴城西郊的一处空地上,然后青阳谦独自打着伞继续往前走,走了大概半个时辰,到了一处山脚下,山脚下有一座小坟茔,没有立碑。

    青阳谦的妻子健在,莫非是他的老父老母?夜寺想到。

    青阳谦站在坟茔前,突然跪了下来。夜寺无法理解,这位堂堂的达官贵人竟然在这下雨天跪在这泥泞的土地上。夜寺看到他的肩膀有些耸动。看到这些莫名奇怪的举动,夜寺也觉得青阳逊跟他父亲真的不像,一点都不像,也许就像少爷所说的那样,沉默的人,心中藏了太多太多的辛酸。也许郡主会知道这些陈年往事,改天再问问她。少爷说过,青阳谦不会投靠哪一方,为何会允许青阳逊与小姐在一起呢?这样不就是与将军府绑在了一起吗?跪了约莫半个时辰,青阳谦站了起来,又站了几分钟,才转过头来,准备离去。在转过头的刹那,夜寺看到了青阳谦脸上有些水珠,不懂是雨水还是泪水,想要看的清楚些,雨却越下越大了。青阳谦的下一个举动却让夜寺更加惊讶。青阳谦又回过身去,将手上的那把油纸伞放在了坟茔上面,自己独自迎着这汴城的风雨走回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