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崛起,科技制霸! » 第14章 诸方震动(求追读)

第14章 诸方震动(求追读)

    叶向高合上折子,双眼微闭,躺在椅子上。

    “朱易,年方十八,礼部侍郎朱延禧之子,有大才,小小年纪竟能协助工部改造炼铁炉,炼铁成水,优化炼铁工艺,实乃大明之幸,百姓之福,天下人之福。”

    “如能加以引导,必成国之栋梁,理应为其铺平道路,为国效力,而非排挤,把他推到阉党一方,若为阉党拉拢,必定祸国殃民,其他的本官不想多说,你们要心中有数。”

    叶向高说完,起身离开,身影有些佝偻。

    阉党势力愈发强大,让他升起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留下的其他内阁成员面面相觑,能入阁者,自然都是杰出之人,哪会不明白叶向高的意思。

    其中两人略显尴尬,因为他们心中有鬼。

    内阁之事皆逃不过首辅的视线,他们的小动作,自然也逃不过叶向高的双眼。

    虽心中不满叶向高独揽内阁大权,可他们却不敢反驳。

    一来叶向高是二次入阁,担任首辅,威严深重,他们的话没有丝毫分量,七年的独相可不是盖的。

    二来,内阁向来如此,除了首辅,其他阁老都是陪衬,只能提些建议,没有任何实权。

    几位阁老神色闪烁,各有算计,但更多地还是震惊。

    他们一遍遍的看着折子,特别是关于炼铁成水的事,这是亘古以来都没发生过的事。

    此事重大,必定会给如今的局势带来冲击,他们需要提前考虑各种可能的变化,以便想出对策。

    六部同样惹恼起来,诸位官员围在一起,议论纷纷。

    特别是兵部,所有人都一脸兴奋。

    可以大批量生产优质钢铁,对兵部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他们知道,此时的炼铁水平还无法做到所有将士人手一件百炼精钢武器。

    如能做到,军队的战斗力能提身高什么程度,不可想象。

    以往不可能,现在则看到了希望,只要做到,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来了。

    对兵部的人来说,未来的升迁空间打开了。

    兵部尚书王象乾,激动的来回走动。

    他曾镇压过苗人起义,对兵事较熟,自然清楚兵器质量提升代表着什么。

    “朱易,朱延禧之子,从小喜欢被世人看不上的奇淫巧技,不成想竟能取得如此成就,幸哉幸哉,此子有大才,一定要重用。”

    王象乾年事已高,如不是崔景荣谢事,他还不想接任兵部尚书的职位。

    既然接了,便全心为朝廷办事。

    “如今,辽东危如累卵,后金虎视眈眈,不能小觑,熊廷弼虽去了辽东,却有不少掣肘,如能进一步提升将士战力,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王象乾对朝中局势,辽东战况以及人员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可谓是错综复杂。

    可惜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明知可以改变,但他做不到,只能从其他方面提升辽东明兵实力。

    如今,机会来了。

    朱府。

    “老爷,夫人,工部传来消息,成功了,少爷设计的铁炉成功了,炼铁成水,品质极高。”一位下人飞奔而来,高兴的喊道。

    “这个孽子,还真让他干成了,不愧是我朱延禧的儿子。”

    朱延禧端茶的手不自觉的颤抖了几下,花白的胡须一撅一撅的。

    “老爷,这下高兴了吧?为您增光了吧?您别总把孽子两字挂嘴上,毕竟是你的儿子。”朱夫人道。

    “妇道人家懂什么,老夫这是鞭策他,激励他,这个孽子,有些本事。”朱延禧冷哼道。

    “老爷,以后您还拦着易儿吗?”朱夫人每次拆塔都很及时。

    “哼,展护卫,让人去春风楼……咳咳咳,松鹤楼定个房间,老爷要去放松一下。”朱延禧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却又无可奈何,只好转移话题,却差点惹出祸来。

    朱夫人白了朱延禧一眼,冷哼一声,转身去了房中。

    此时的京城,不管是大小官员还是普通人,都在谈论炼铁成水的事。

    甚至把朱易说成是火神降世,只有如此,才能解释为何能铁炼成水。

    如今火神转世,辅佐真龙天子来了,乃是祥瑞之兆。

    总之,整个北京城都处在一片喜庆之中。

    对此,朱易毫无所觉,即使知道了,也只会微微一笑,说上一句,有必要那么惊讶吗?

    他继续待在工部试验场,打算等高炉冷却下来后,再做检查,以便总结得失。

    如果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他打算继续往下推进。

    “阳春三月,对官宦世家弟子来说是游玩的好时节,可对普通百姓来说却是灾难,我记得从万历末年开始,北方就持续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民不聊生,这也是明末农民起义不断的最根本原因,活不下去了。

    中国农民是最好的最能忍的,没有之一,只有到了活不下去时才会反抗,但凡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他们都会忍耐,守住希望。

    我,朱易,就带给他们希望,让他们看到希望,把希望之火彻底燃起来。

    离心风机成功了,离心水泵就可以提上日程了,只有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才能国泰民安,才能抽出所有精力,对付外敌。”

    看着忙碌的匠人,朱易陷入深思,考虑着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天启年间,虽起义不断,但还未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虽说如此,要扭转大明原本的轨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只能一步一步来,希望能跑赢时间。

    王佐准备去办公的地方,把此事奏报皇上,至少也要为朱易争取些嘉奖,他可许了朱延禧,给朱易争取个工部主事的位置,如果一点奖励都没有,也太没面子了。

    到此为止,升级改造炼铁炉可以宣布成功了,他可以放心的去写奏折,向皇上请赏。

    还没等他离开,魏忠贤拿着圣旨,带着几个东厂太监直接闯了进来。

    看着散发热气的高炉,散发着明橙色光芒,还未彻底凝固的铁水,震惊的合不拢嘴。

    “厂公怎么来这里了?这里是粗人干活的地方,不是待客之地,快随我去工部歇息。”王佐脸上闪过一丝不屑,随即笑着迎了上去。

    “王大人,大功告成,功莫大焉,皇上甚是高兴,于是派咱家封赏来了。”魏忠贤转眼看向朱易,捻着兰花指道:“还真是炼铁成水,朱大人,都说你是火神转世,如今是错不了了,除了火神,谁能让钢铁变成水啊?”

    朱易正在沉思,听到有人喊他,连忙道:“这位公公,在下一介白身,可不敢称大人,罪过,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