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剑气满天下 » 燕国南下

燕国南下

    奉兴十二年冬,燕国进犯北方边疆,意图吞并大齐,一统中原,燕国名将白遇良得赐燕王佩剑,亲领大军八十万,于十三年春大败齐军,北方第一大关居庸关被破,守将邱秉川站至力竭而亡,白遇良领兵南下,再破祁连关,进入翼州,一路披荆斩棘,誓在一战攻破建安城。

    朝中自去年冬天起,文官的奏折此起彼伏,一面是弹劾邱秉川身为边关大将,不敌燕军,仅坚守三月便关破人忘,另一面是斥责那群只会舞枪弄棒的武将无能,实则是指桑骂槐,针对朝堂上的众位武官,若是任那白遇良继续南下,进入均州,必将势如破竹,枪指建安城。

    如此险境之下,众位武官皆是有胆而无力,领兵抗燕不是什么天大难事,只是那白遇良年仅三十多岁,便官至骠骑将军,乃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帅才,此等大将放在大齐,能跟在他后面吃灰的武将亦是少有,更别说找出一个能力与之不相上下的,再说若是拒敌失利,众多文官如今正差一个死谏的理由,以此名留青史,死后得一个美谥,岂不是流芳百世?

    今日朝会之上,文武百官做派一如前几次朝会,皆是文官左右弹劾,武官一言不发,虽然那些文官都说这些武夫粗鲁不堪,肚子里没有一滴墨水,但武官可不傻,此时若是强出头,必然被推上风口浪尖,你一句他一句,自己就被扣上一顶进退为难的帽子,领军直面那白遇良的八十万大军。

    朝堂之上嘈杂一片,奉兴帝也不阻挠,任其狗咬狗,自登基起,在位已是第十三年,早已对朝堂百官的那些尔虞我诈了然于心,现在正合了他的心意,文官之中有人暗底下说这位皇帝陛下是好谋无断之人,被同僚揭发,株连九族,有人仅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可有人明白,陛下帝王心术早已炉火纯青,只是一直积淀不发而已,文武百官在他眼中,不过是用来稳固自己龙椅的棋子而已。

    突然苍老的嗓音响起,众位高品大员,御史台言官,还有那些武官,皆是看向那一位白发苍苍老人,正是首辅王居正,他老人家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任各个党派之间如何相互攻奸,却无人弹劾王党的领头人为官有何不妥之处,由此可见王居正在大齐中枢中的地位何其之高,先后辅佐三位皇帝,皆是被授以大任,这份信任或者说情谊,就足以将王家与陛下联系起来了。

    “大齐如今正是命悬一线之时,必须推举出一个有大将之才的武将领军前往北方拒敌,我观众位同僚多日有意无意避开此事,可是没有合适人选?如此的话,便斗胆让我为陛下推举一位如何?”王居正眉头微撇,不徐不紧说道。

    此话一出,底下众位武官表情严肃起来,既然是首辅大人开口了,那便是差不多是陛下的意思了,此前顾虑何等复杂也没有办法了,若是被推举出去,再不近人情想着明哲保身的话,便是热锅上的蚂蚁,浑身发热了。

    而文官们的反应则是有所不同,有的看热闹,有的若有所思,也有偷偷观察陛下反应的,却看到陛下面带微笑,扫视众位武将,似是在好奇首辅会推举谁来当这个不讨好的为难将军,高坐龙椅的那一袭龙袍见王首辅看向自己,此时正值壮年的皇帝陛下含笑说道:“王爱卿不必顾虑,你的眼光朕是无比放心的,只管找出一个能力敌白遇良的能将便可。”

    众位官员闻言,心中滋味各有不同,更加确信王首辅在陛下心中的地位,王党势大,是不可挡之势。

    “申燕飞,今此正是精忠报国之时,我观朝堂之上武将众多,可帅才难寻,名将之资更是无一人能当之,既然如此便不从中勉强,你可敢领军前往均州,北拒白遇良那雄兵八十万?”王居正慢条斯理说道,最后一句更是直截了当,毫不拖泥带水,不给他丝毫辗转腾挪的余地。

    底下众官员闻言,皆是眉头紧皱,这个申燕飞虽说官至兵部侍郎,可毕竟是个文官,历来从未有让文官带兵的例子,若是这般行事,岂不是让人质疑大齐无可用之才,众多武将都是废物不成?

    文官集团也是颇有意见,虽说那申燕飞是兵部中人,负责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可终究是个文官,若是此次开了这个先例,不敌燕国大军还好,日后便有了理由,可若是真让他挡住了白遇良,今后再有大战,陛下又如此信任首辅大人,不巧将自己提出来,虽说可能性不大,但瞻前顾后一番,彼时该如何是好?

    众位武将也是皱紧眉头,刚才那番话,明摆着是看不起武将,还什么“帅才难寻”,你找一个天天看兵书的读书人便能胜任了?这不是死马当活马医是什么,传出去的话,便要让人笑话我大齐无武将了。

    奉兴帝闻言,虽说有些惊讶,却不如文武百官那般抗拒,观察底下众人面色,预料之中的毫无悦色,旋即调转视线,看向那个从三品的兵部侍郎申燕飞,脑中回忆片刻便想起来了,此人确是一位寒门才子,对兵法一事颇有研究,当年更是凭一本兵书名震建安城,若说王爱卿提拔他,倒也说得过去,且看看众位爱卿是何反应。

    自首辅说完后,朝堂上一片寂静,不知在等什么,终于一人出列,正是御史台御史大夫杨宗万,这人出列朝着陛下作了一揖,便面色坚毅,义正言辞道:“陛下万万不可,申燕飞乃是兵部中人,自古以来从未有过文官带兵打仗的先例,此等举措,岂不是让天下笑话我大齐无可用之才,实在有损朝廷威严,还请另举良将。”

    此话一出,众位官员皆是微微点头。

    接着兵部尚书谢炬出列,朝陛下作了一揖后,挺直腰板,看向王居正,拍着胸脯一脸悲愤道:“没想到王大人竟如此看中我兵部中人,如此大任交于一个兵部侍郎,可见众多武将无一人可用,是乃大齐之悲哀啊!”

    众人闻言表情各有不同,文官面带微笑,武将则是愤愤然,若是但凭这句话,其实没有什么深意,但此事可算作是王大人主持,他的态度代表着王党的态度,陛下若是许下,这可算是满朝文官加上陛下联合打压武将了,对于众文官来说自然是有益无害,可陛下心里未必这么想,一味打压武将,只会使得朝堂上的那杆天平倾倒,此消彼长,文官势大,并不是什么好事,这谢炬只此一言,便将坐视不管的陛下也牵扯进来,如此便不会任由王首辅肆意行事了。

    这时双方便陷入了僵持,既然谢炬执意要看陛下的态度,那王居正也就只好退半步,毕竟将自己架在风头上可不是什么好事,弄不好还会落一个欺君罔上的名头,而且这般做陛下也不好从中作和事佬了。

    就在众文官接连谏言反对时,这场争论的核心人物申燕飞竟然出列了,只见他缓步离开兵部官员队列,停下后朝着陛下弯腰作了一揖,官场上众位同僚见状,皆是皱起了眉头,有些不好的预感,此时作为风头人物,不把头钻洞里躲着看好戏,反而主动站出来,必然不是也不能直言拒绝,有些话,只能别人说,从自己口中吐出来,就变了意思,若是政敌借此攻讦,又会惹陛下与王首辅不悦,算是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