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三国演义 » 第十一章:李儒三策

第十一章:李儒三策

    皇帝等人回宫之事不提,且说董卓正在雒阳城外的营帐内和李儒等人议事。

    董卓:“文优,我们刚到雒阳,十常侍、何进就火拼而死,你看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李儒:“主公,儒昨晚就把这些事都想了一下,在回答主公之前,儒想先问一下主公之志,主公是想在西凉做一个有权有势的豪族,还是想做周公(大臣),甚至是武王(天下之主)?”

    董卓来回踱步,沉吟良久:“武王是人,我也是人,武王能做,我如何做不得?”

    李儒:“如此,儒,明白了。”

    李儒:“主公可分三步走。第一,当尽收京师兵权,何进一死,京师十万兵马无人掌控,其弟何苗懦弱无能,主公需迅速接管何进的兵马。还有,丁原也是接到何进密信,率军十万昨日到了京师,我们趁其立足未稳,设计杀之,兼并其军。如此一来,主公手上就有三十万兵马,京师还有谁敢不听主公号令?”

    董卓点点头:“嗯,此计甚好,那第二呢?”

    李儒:“第二,就是掌握京师的朝政大权,而做这一步最快的方法就是废旧立新。主公可废除皇帝,立陈留王为帝。如此一来,主公的声势可达极点。先前,朝中已有一些大臣支持陈留王。废旧立新,还可以收服这些大臣之心。”

    董卓点点头:“嗯,掌握朝政大权,嗯,好计策,好计策。那第三步呢?”

    李儒:“主公做了这两步之后,有一部分大臣会看重主公的权势而投奔主公,主公可先重用这部分人,让他们为主公所用。这时,肯定还会有一些大臣怨恨主公,主公可适当杀几个,杀鸡儆猴,然后,以高官厚禄笼络剩下的大臣,就算不能全部拉拢,也得逼迫他们中立或者弃官。如此,收服一批大臣,打压一批大臣,拉拢一批大臣,恩威并行,让这些大臣既畏且敬。此后,主公想做什么,都是主公一句话的事。”

    董卓:“哈哈哈,文优你真不亏是老夫的智囊啊,若能做成此三步,文优当为首功。”

    李儒:“不敢,不过,主公,做这三步的好处自然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每一步都有其困难之处。”

    董卓:“哦,试道其详。”

    李儒:“其一,我已查明了丁原虽有十万大军,但其手下并没有什么猛将。只是他的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使一杆方天画戟,神勇无比,可敌十万雄兵啊。要除丁原,此人乃是最大的阻碍。”

    李肃在旁哈哈大笑:“主公,我有一计,可得吕布。”

    董卓高兴道:“哦,李将军有何妙计?”

    李肃:“我与吕布是同乡,深知此人有勇无谋,见利忘义,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来降。”

    董卓:“哦,你能说降吕布?快说说,你怎么说降。”

    李肃:“听说主公有一匹宝马,名唤赤兔。我说降吕布,须仗此马。”

    董卓哈哈大笑:“若是只用一匹马就可换得如此猛将,太划算了。”然后董卓犹豫,来回踱步:“只是,只是……”

    李肃:“主公担心什么?”

    董卓:“我担心那吕布会不会收下了赤兔马,然后又不归顺于我,这样,我岂不是亏大了。”

    李肃也犹豫了:“吕布贪财好色,薄情寡义,拿钱不办事,他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啊。”

    李儒:“吕布既有弱点,就有办法收服他,况且他的弱点是财物、美女,就更简单了。在给赤兔马和财物美女的基础上,主公可以再给他一个口头赏赐,一个丁原不能给他的承偌,让他心生期望,内心躁动,如此,他必反丁原而投主公。”

    董卓沉思:“哦,丁原不能给的赏赐?”董卓反应也很快,马上明白了,然后问李肃:“吕布现居何职?”

    李肃:“现为丁原手下主薄。”

    董卓先是冷笑了一声,然后点点头:“哼,这就好办了,李肃啊,你去和吕布说,只要他能来投靠我,我给他拜将封侯,再送她一百个美女,黄金五千两,丝绸一千匹,再给他在雒阳造几栋大宅院。这样一说,吕布总不会拒绝我吧。”

    李肃笑:“主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这样一来,吕布必然前来归顺,万无一失。”

    董卓:“哈哈哈,好,这件事,你即刻去办。”

    李肃:“诺。”

    董卓此时没有对李肃说,这事你若办成,回来我有重赏。董卓为何没有说这句话,因为董卓以为,如果吕布来降,也只是因为自己给的太多了,和这个说客没有关系,就算李肃说降成功,也不打算赏赐他。董卓认为李肃只是在做基本的工作。没必要再赏赐他。这件事,为后来董卓身死埋下了隐患。此处且按下不表。

    李儒继续道:“第二个困难,主公带着西凉将士千里迢迢来到京师雒阳,大家都想要高官厚禄。但是主公要拉拢京师的这些豪门望族,就必须要将大部分的官位都赐给这些名士。怎么安抚协调双方,这就要看主公的能力了。”

    董卓:“嗯,这点,我心中有数,你继续说。”

    李儒:“其三,自章、和二帝起,凡权倾朝野者,如窦宪、邓骘、阎显、陈蕃,还有刚被十常侍所杀的大将军何进,未有一人不遭横死暴亡。请主公恕我直言,凡拥立皇帝者,固然权倾朝野,威赫当时,但是也把自己置于众矢之的,极其危险,愿主公三思。”

    董卓:“欲得虎子,焉能不入虎穴?欲取大功名、大富贵,岂能贪生怕死?做得成,或做不成,都不枉人世间来一遭。再说了,我董卓并非窦宪、邓骘等人,更绝非何进屠夫之辈。他们做不到的事,可不代表我做不到。”

    李儒拱手道:“儒在此提前恭祝主公成就大业。”

    董卓哈哈大笑。

    董卓等人暂且不表,却说吕布随丁原来到雒阳,正在营内小酌,听得小兵来报:“将军,营外有一个叫李肃的人,说是将军故友,请求一见。”

    吕布:“哦,李肃,让他进来见我。”

    李肃进入军营,吕布拱手喜道:“哈哈哈,李兄,多年未见,别来无恙?”

    李肃道:“一切安好,现任我主董刺史帐下任虎贲中郎将一职。”多年未见的朋友见面说的第一句大概都是这个意思,我现在已经是什么什么了。不过这也是李肃故意刺激吕布,遂开门见山,先表明自己如今的职位。”

    吕布:“哦,兄长高就啊。来,坐下喝酒。”

    两人坐了下来,旁边军士给两人都斟满了酒。

    李肃喝了一杯,道:“贤弟得意否?”

    吕布羞于说出自己官职,只得长叹一声,拿起一杯酒一饮而尽,道:“现在丁刺史帐下听用。”(当然,我们知道正史上,主簿算是刺史帐下的一个高官,常和刺史在一起,只有深得刺史信任的人才能做此官。)

    李肃:“肃虽然与贤弟多年不见,却常常与令尊大人相见。”

    吕布:“李兄醉了,先父已弃世多年,安能与李兄相见。”

    李肃:“非也,我说的是贤弟义父丁刺史。”

    吕布有些尴尬,也不知李肃说这话是不是在嘲笑自己,就皮笑肉不笑地道:“李兄,取笑了。”

    李肃:“贤弟,不是兄长多言,以贤弟之文韬武略,为何还要屈尊于丁刺史帐下呢?”

    吕布:“唉,也是出于无奈啊。”

    李肃:“贤弟武艺盖世无双,勇武之名播于四海。想要一番功名事业,那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吗?如何说是出于无奈呢?贤弟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当今天下,英雄豪杰多矣,贤弟追随丁建阳(丁原),如何建功立业啊。”

    吕布:“唉,难逢明主啊。”

    李肃:“愚兄此番正是为贤弟前程而来。”

    吕布:“哦,以兄长所见,当今天下,谁为当世英雄?”

    李肃:“我遍观天下英雄,以为皆不如我主董刺史。”

    吕布摇摇头道:“我见过董刺史。兄长,我以肺腑之言相告,还望兄长勿要怪罪。”

    李肃:“贤弟但讲无妨。”

    吕布:“董刺史太过面善,看上去像是个和蔼的小胖老头,总感觉难成大事。”

    李肃哈哈哈大笑:“贤弟只看到董刺史之表,未看出其实也。”

    吕布:“哦,请道其详。”

    李肃:“我主董刺史,少有侠名,豪气盖云,喜爱结交天下英雄。久在西凉,深得羌人之心。我主只是有些发福,看得面善,但实际呢,力大无穷,能左右开弓,武艺盖世。少年时就常常征战沙场,只是近几年才很少亲自上战场杀敌了。且我主待部下极为宽厚,得到的钱财、珠宝大多都会赏赐给我们这些部下。所以,我主才能聚众二十万,进京勤王。”

    吕布听后大惊,却不敢相信:“多……多少?二十万?”

    李肃笑着点点头:“我主在西凉还有十万精兵呢。”

    吕布再次震惊,张大了嘴巴:“三十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