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吹三国 » 政坛不倒翁——论皇甫嵩与朱儁、卢植等 6

政坛不倒翁——论皇甫嵩与朱儁、卢植等 6

    第三、卢植是高官。卢植在东汉末年,在地方上担任的最高职务是太守,在大汉统治集团中央的最高职务是尚书,在袁绍军事集团是军师。一句话,卢植是高官,最高职务是尚书,他的品级应该和皇甫嵩、朱儁的品级差不多,但是,东汉末年是个世局动荡的年代,皇甫嵩的车骑将军、朱儁的骠骑将军就比卢植的尚书职务要重要得多。有枪就是草头王嘛。

    那么,卢植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呢?

    第一、卢植学问高、名头大。很多史料记载,卢植写了很多书,名头很大,称为大学问家。那个古时候,文化落后,有这么一位人物,肯定要受到人家尊重。

    第二、卢植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三国演义》中没有具体叙述他是怎么打的。人家卢植五万军马对阵黄巾军十五万,而且,就要取胜这一点,就足以看出卢植卓越的军事才能。

    那么,卢植又有哪些失败的地方呢?

    第一、卢植自以为能,不要帮手。卢植手下有五万军马,大将肯定也不少,但是,好像没有一个三国名将在他军中。而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可都是大将、猛将之才,卢植一个也没有用,所以,当他用兵的时候,乏人可用。当他被贬职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帮他,你看张飞要斩押送他的军人,刘备为什么会阻止?名义上:“朝廷自有公论”实际上,可能就是刘备对卢植不满——你卢植也有今天,活该!

    第二、卢植故作清高,没有战略眼光。卢植在广宗本来就要取胜的时候,朝廷派了左丰来军中视察工作,主动向卢植要钱,你看卢植怎么回答的?《三国演义》记载:卢植说“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能是两个低能儿在表演了。一个低能儿傻乎乎地直接要钱,一个好像比他更傻的低能儿说没有钱。为什么这样说?大家想一想,在东汉末年,官场极其黑暗的时候,——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卖官鬻爵的时候,你卢植真的一点点不懂的官场规矩?如果你卢植真的一点点都不懂这个规矩,没有搞一点点卖官鬻爵的东西,你能够做到中郎将?你能够做到尚书?拉倒吧!所以,卢植一定是懂的卖官鬻爵那一套的。他不给左丰钱财,要么是装傻,要么就是瞧不起这个左丰——一个宦官。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出钱和取得战争胜利,哪个是大事?明摆着的取得战争胜利才是大事,而向左丰出一点点钱是小事,对不对?问题的关键在于:卢植说没有钱。你卢植真没有钱吗?你卢植难道没有俸禄吗?你卢植家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点余钱吗?你卢植家里难道连一点点字画古董都没有吗?就算这些都没有,你卢植是一个大学问家,可不可以写几个狗脚爪字作为书法给那个左丰,总之一句话,你卢植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必须要安住左丰的心,你才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卢植作为高官,他完全是可以办到的。所以,我说卢植是故作清高,处事不分轻重,没有战略眼光。最终导致左丰回朝奏本,他卢植功败垂成,锒铛入狱。

    从卢植身上,我们得到什么教训?

    第一、凡事我们都不要自以为能。现在,很多成功学书籍里面都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为自己行。这个观点对不对?很对。但是,这个观点是有个度的,凡事我们都自以为能,那就糟了。特别是年轻人,又特别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我工作几年,我就做董事长,再过几年,我就做某一个国家的总理,再过几年,我就做某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可能吗?不可能,所以,我们不要自以为能,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就好了。

    第二、不要自命清高。大家都知道,卢植是个大学问家,他在东汉末年的知识分子当中算是佼佼者,所以他会自命清高。但是,他的知识总量,远远比不上我们的一个大学生,因此,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会自命清高,自命清高往往会害了我们一生。我们不要自命清高,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随波逐流,我们可以采取中间道路,不自命清高,随正确的大流。我想这也不失一种明智的处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