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吹三国 » 霸主之臣——论李儒、贾诩等 2

霸主之臣——论李儒、贾诩等 2

    第五、劝董卓以赤兔马换吕布。以赤兔马换吕布的计策,是李肃出的,但是,最终是李儒最后敲定,董卓拍板的计策。《三国演义》这样叙述:儒曰:“主公欲破天下,何惜一马!”……本来,董卓和丁原交战,处于劣势,一旦用了“以赤兔马换吕布”的策略,那就乾坤倒转翻盘了。

    第六、收服吕布后,李儒劝董卓早定废立之计。这一条计策,看似稀松平常,实在极其凶险。因为,董卓的废立之计,已经外泄,不存在保密的事情了,如果,董卓一拖延,是一定有新的变故的,这个变故的后果就是董卓要付出代价、或者董卓失败或者董卓身死族灭。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董卓没有想到,其他人也没有想到,只有李儒想到了。

    第七、制止董卓杀袁绍,收买人心。我们都知道,刘备是最会收买人心的。这个收买人心的活儿,人家李儒早就在做了,我们要知道,李儒制止董卓杀袁绍至少有以下好处;

    1、尽可能不杀高官,免得政局波动。袁绍是什么人?高官啦——司隶校尉。我们翻开《三国演义》,做司隶校尉的好像有这么一些人,曹操做丞相的时候领过司隶校尉、诸葛亮做丞相的时候领过司隶校尉、张飞做车骑将军的时候领过司隶校尉,可见,司隶校尉的职务多么重要。虽然,袁绍这个时候只是一个光棍的司隶校尉,他也是司隶校尉,对不对?如果,李儒不拦住董卓,董卓咔嚓一刀,斩了袁绍,那袁绍手下一拨人不造反才怪,那样的话,政局就震动了。政局一旦震动,那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2、收买人心。李儒这样做,不仅能够收买袁绍部众外的大臣,而且可以收买袁绍部众的心。大家想一想,倘若袁绍这样公开反对董卓都不被杀死,那么,其他大臣会不会这样想:“董卓这个人还是可以,宽宏大量嘛,咱就跟着他干吧。”于是,董卓就团结了除袁绍以外的其他大臣。还有,袁绍的部下也会不会这样想:“董卓宽宏大量,一定是个干大事的人,我们不如弃了袁绍投奔董卓。”实际上,李儒这条计策,也真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董卓执政期间,原来那些朝廷臣工都在为董卓出力,你不管他们说不上心甘情愿的,反正他们都在为董卓工作。至于他们后来联合反叛董卓,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八、废少帝、立献帝。从《三国演义》的描述来看,废少帝、立献帝是董卓的主持的,是李儒执行的,至少废少帝是他执行的。他是怎么执行的:

    1、宣读策文。在《三国演义》中叙述:卓拔剑在手,对众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什么策文,在这里应该是策命文书。策命谁?策命当今皇帝为弘农王,策命陈留王为皇帝。这个“策文”用的霸道,就是说你弘农王是我董卓策命的,你汉献帝也是我董卓策命的,那我董卓可就是无名有实的太上皇啦!在这里,我们想一想,董卓这篇策文,是谁写的?书中没有说,但是,我推测可能是李儒写的,而且可能性很大——你想一想,董卓会把这么重要的一份文件交给其他文人去写吗?是不可能的!我详细地读过这篇策文,人家是说得论据充分,论点鲜明!绝不是像董卓这样的粗豪之人所能写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