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吹三国 » 霸主之臣——论李儒、贾诩等 11

霸主之臣——论李儒、贾诩等 11

    首先,废长立幼,与当时的礼法不合,必然要引起曹丕政治军事集团和封建礼法维护者的强烈反对,从而,爆发叛乱,动摇曹魏政权的根基。如果曹操不搞废长立幼,就会得到曹丕政治军事集团和封建礼法维护者的拥护,曹植政治军事集团就算反对也不敢公然反对,更不会公然反叛。

    其次,曹丕有政客的素质。通过《三国演义》的描述,我们明显感觉到曹丕这个人阴险、狡诈,这恰恰是政客的一个基本素质。

    再次,曹植没有政治家的素养。《三国演义》中记载:曹植文章风流,但嗜酒如命,烂饮无度,这种人怎么能够处理政治事务。

    所以,贾诩帮助曹操选择的接班人曹丕,从稳定政权的角度来说,无疑是正确的。

    (10)、帮助曹操用反间计离间马超、韩遂。《三国演义》中记载:马超、韩遂联军曾经一度把曹操军团打得落花流水。倘若曹操不是修筑起土城,那么,渭水一役,彻底失败的应该是曹操。面对这样的强敌,只能智取,不能力敌。怎么智取呢?《三国演义》中这样叙述:诩曰:“兵不厌诈,可伪许之;然后用反间计,令韩、马相疑,则一鼓可破也。”,这句话,简单明了,就是要反间计,让马超、韩遂相互猜忌,好从中取事。结果,一计成功,曹操军团终于击败马超、韩遂联军。

    (11)、劝谏曹操不要下江南,曹操不听,招致赤壁大败。这件事情,《三国演义》上没有记载,其他资料中有。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可以看出贾诩是智识是多么的高远。当然,我想,如果真有这件事情,那曹操也是劝不动的,很简单嘛,我曹操的事业越做越大,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你贾诩来劝阻,能够劝得住吗?

    (12)、劝曹丕不要征伐东吴。《三国演义》中记载:曹丕问贾诩曰:“朕欲一统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吴乎?”诩曰:“刘备雄才,更兼诸葛亮善能治国;东吴孙权,能识虚实,陆逊现屯兵于险要,隔江泛湖,皆难卒谋。以臣观之,诸将之中,皆无孙权、刘备敌手。虽以陛下天威临之,亦未见万全之势也。只可持守,以待二国之变。”他这一条计策,和诸葛亮劝谏刘备不要讨伐东吴的时候所出的计策是一样的——都是培养国力,待敌国之间产生矛盾,再从中渔利——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当然,贾诩出彩的地方,肯定不止这些,但是,就是这些谋功,成就了一个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的霸主联合体的全国性霸业,成就了一个地霸张绣的小地区的霸业,成就了曹操一个大半个中国的霸业。所以说贾诩是三国时代的毒士,可谓谋无不成,计无不中。如果从成败论英雄来说的话,贾诩的成就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很多大谋士,这些大谋士中甚至包括诸葛亮、庞统、郭嘉、鲁肃等人。

    综上所述:李儒、贾诩具有很高的成就,是霸主之臣。但是,我认为呀,李儒、贾诩就仅仅是霸主之臣,而不是真正的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是治理天下,让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从整部《三国演义》中,我没有找到李儒治理国家的只言片语,我看到的只是他建议董卓怎么样地搞破坏,怎么样整人害人。贾诩呢,有一点点只言片语,比如:贾诩屡劝抚安百姓,结纳贤豪。自是朝廷微有生意。当然,这只是建议而已。但是,后来,贾诩在魏国的朝廷之中做了三公之一,也没有见他有多少治理国家的举措。这一类人,越成功,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可学的。但是,有一点,如果我们遇到了极其凶恶敌人,躲也躲不了,那么,我们就只有以牙还牙了,那么李儒、贾诩那些绝妙谋略,也是值得我们去学的,也是应该去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