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吹三国 » 论袁绍 1

论袁绍 1

    论袁绍

    作者余宾

    今天,我们说一下袁绍,袁绍,在史书中,评价是不高的,史学家对袁绍的评价也是不高的,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袁绍的评价也是不高,罗贯中在叙述袁绍死后用了一首诗,明明白白地对袁绍做了评价,诗歌是这样的: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该诗明白如话,清清楚楚地对袁绍做了一个不高评价。

    但是,我对这些评价不以为然,我认为袁绍是一个三国时代仅次于曹操的英雄,他所建立的地区性的霸业,也只是仅仅次于曹魏的霸业,严格地说,袁绍的霸业比东吴的霸业和蜀汉的霸业都强大。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是英雄呢?下面,我们慢慢分析。

    袁绍的功劳或者说成就有哪些?

    第一、袁绍年纪轻轻就做到高官。袁绍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做了大汉朝廷的高官,《三国演义》中,袁绍的官职是司隶校尉。什么是司隶校尉?司隶校尉俗称地虎,属于京师和京师附近地方的监察官,并且统帅军队,俸禄好像比九卿少,但地位比九卿崇高,在东汉朝廷中举足轻重,曹操就以丞相的身份兼任过司隶校尉,诸葛亮也以丞相的身份兼任过司隶校尉,可见,司隶校尉的官位又多么地高,地位多么地显赫,作用多么地重要。

    第二、袁绍向何进献诛灭宦官的计策。

    何进要诛灭宦官,因何太后阻拦,一时无计可施。袁绍给何进献了一计。《三国演义》这样叙述:“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很多人,认为袁绍这个计策是一个馊主意,其实不然,如果把这条计策用好了,那绝对是一条妙不可言的计策,可惜让何进给用成了馊主意。为什么这样说?袁绍此计,明显的就是借刀杀人之计和借尸还魂之计的组合,谁要杀人?何进要杀人!借谁的刀?四方英雄之刀!借谁的尸?借四方的尸!还谁的魂?还杀宦官之魂!那就清清楚楚的了!你何进本身的实力就能够杀宦官的,召四方英雄来,那只是一个名义!比如:你召董卓来!董卓只准带几个护卫来京师,军队我何进会给你安排!你召丁原来!丁原也只准带几个杀手来!所需军队由何进来安排!倘若如此,董卓他们这些军阀怎么会闹得起来?还不是乖乖听命令。杀完了宦官以后,何太后问起罪来,往董卓、丁原他们身上一推,何太后与何进毕竟是兄妹,也就不了了之了。当然,这个要算袁绍的谋功。我相信,袁绍在何进帐下做事,他出谋划策的时候,一定不在少数。献召四方英雄来京,只是其中之一。

    第三、在朝廷反对董卓,捞取了名声。

    当时,袁绍的名声,本来名声就好,因为他折节下士嘛,养了很多门客。当董卓行废立之事的时候,有的史书说袁绍装着答应,然后逃跑。《三国演义》中叙述袁绍直接抵制,书中这样叙述:中军校尉袁绍挺身出曰:“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卓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袁绍亦拔剑曰:“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两个在筵上对敌。……董卓要行废立之事,袁绍反对。董卓用宝剑锋利来吓唬袁绍,一下子就让袁绍怼了回去,你董卓的宝剑锋利,我袁绍的宝剑一样锋利!

    这两个版本,不管是哪一个版本,都可以体现袁绍正直的一面,忠勇的一面,这也为他捞取了很好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