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吹三国 » 论袁绍 4

论袁绍 4

    其次,袁绍是一个政治家。根据资料显示:袁绍统治河北的时候实行德政,实际上,德政应该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灵魂所在。史书中很少写袁绍怎么样具体执政的,从《三国志》中的“河北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河北的强大从哪里来的?肯定不是抢老百姓来的,如果是抢老百姓的财富来的,那袁绍死后,老百姓怎么会伤心哭泣?老百姓为袁绍的死而哭,这只能说明,袁绍在河北当政期间,给了老百姓很多实惠的东西,这就是德政。

    《三国演义》中没有描写曹操实行德政,其他史书中也没有说曹操实行过德政,曹操实行的是“唯才是举”,是法政,曹操对徐州等地的屠城,那叫做暴政,作为一个小老百姓,恐怕愿意生活在袁绍的统治区内而不愿意生活在曹操的统治区吧。

    那袁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那他又为什么失败了呢?

    第一、守备不力,用人不当,偶然失败。袁绍的失败,是关羽解白马之围开始的,白马之围,袁绍的大将颜良就是疏于防备,才让关羽突破防线被斩,主将被斩,全线崩溃,第二次,官渡之战袁绍用人不当,派了酒鬼淳于琼守护粮草,被曹操烧了乌巢的粮草,从而,导致官渡袁绍大败。

    实际上,这两次失败,都是一种偶然性而不是必然的。作为白马之围的主将颜良,只要牢牢守住自己的阵势,凭着他自己的武功,完全可以挡住关羽,只要在关羽面前不失败,其余曹军将领,根本不是他颜良的对手,如果是这样,白马之围,袁绍失败是偶然的,曹操失败是必然的。我们在看官渡之战,曹操军马已经断粮了,而袁绍的乌巢,还有大量的粮草辎重,实际上,打仗就是打的银子——粮草辎重帐篷设施,如果袁绍派一名谨慎小心的将领守护乌巢,曹操不可能得手,如果不是曹操烧了乌巢的粮草,那么官渡之战,失败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绍。换一句话说:正常情况下,官渡之战,袁绍的失败是一种偶然,曹操的失败才是一种必然。

    第二、吏治腐败,贪污横行。虽然袁绍擅长于政治,在他的治下的四州,实行德政,但是,他的吏治腐败,贪污横行。《三国演义》记载:袁绍帐下谋士许攸就是贪污腐败者之一,书中明明白白写道:“书中先说运粮事;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虽说这是审配害许攸,但也足以说明袁绍治下的吏治腐败。

    第三、实力渐衰,必然失败。官渡之战以后,袁绍实力渐渐衰落,其失败是必然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一句话,对袁绍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东汉末年,可以说曹操是袁绍绝对的克星。袁绍在白马之战、官渡之战失败以后,就被曹操的军队压着打,几乎没有翻盘的机会,至少说当时没有出现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