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 第九十六章 开战在即

第九十六章 开战在即

    朱元璋作为这里的第一人,自然是要第一个举杯答谢各位的,同时也要祝福一番朱柏。

    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就不必多说什么了。

    徐达和朱棣还有朱柏对于这个酒宴则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们都在等着李善长等人的发难。

    还有就是找出那些潜藏在湘王府的刺客们。

    这一场酒宴朱元璋一个人唱独台戏,其余的人都心不在焉。

    几杯酒下肚,朱元璋也察觉到了奇怪,然后他拉着徐达的手问道:“老兄弟,你们这是有什么事瞒着我啊!”

    徐达见朱元璋有所怀疑,他也就小声说道:“我们是担心你的安全。”

    朱元璋哈哈大笑。

    “朕还当是什么事呢,现在大明才刚刚立国不久,大家都想过太平日子,还有什么安全不安全的,在这京城,多心了,来来来,再饮酒几杯,久送孩子洞房把,别耽误了人家的好事。”

    “来人啊,去看看烧鹅好了没有,这魏国公没有烧鹅是吃不下饭的。”

    话说至此,太监们按照吩咐刚要去后厨催菜,就被一个安插在湘王府的间谍给直接杀了。

    他们也是以此为信号,接下来所有埋伏在里面的士兵都拔出了之前准备好的武器,怒气冲冲地朝着朱元璋这边过来了。

    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还真是有人要暗杀自己啊。

    不过,既然徐达都知道了,那么一定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所有他依然是保持着镇定,坐在那里等着这些刺客的到来。

    这是帝王的气魄,要在这里镇得住才行。

    果然,这些埋伏的叛军出现之后,不一会儿那些埋伏在里面的锦衣卫也抽出了绣春刀上前拦住了这些叛军。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这些锦衣卫是朱柏专门挑选的,所以不是酒囊饭袋,对于朱元璋的安全,朱柏是不会掉以轻心的。

    他知道,如果朱元璋出了什么问题,那后果会更糟糕,天下这么多藩王一来会群起攻之,说自己保卫不当。

    另一方面就是这些人都会抢夺皇位,这也不是最佳时机,不利于自己去对抗。

    所以他作为一个穿越者,虽然对于朱元璋没有那种生父的感觉,但现在还是必须要利用他的这个身份才是。

    不然,他完全可以等李善长把朱元璋杀了,然后自己借机造反。

    这也是周颠的意思,朱柏是没有采纳的。

    所以他选了一批精英在这里保卫朱元璋的安全,同样的,李善长也是这样想的的,这要在湘王府里面刺杀朱元璋,还要提前布置。

    这就需要一些比较精灵,而且很有本事的人才行,不然露出了马脚就不好了。

    所以这一批在湘王府的叛军,也是精心挑选的,这两只精英队伍的对抗,就不是简单就能取胜的。

    相当于旗鼓相当。

    这个时候,朱元璋身边的太监,连忙上前劝谏道。

    “陛下,这里危险,咱们还是快点回宫去吧!”

    朱元璋一听,放下手中的筷子,然后用毛巾摸了摸嘴,说道:“这都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了,还逃得了吗,那就让他们把实力都拿出来吧,朕还怕他们不成?”

    徐达见朱元璋想留下来,也劝道:“上位,这和打元朝可不同啊,咱们现在在这里,没有兵没有将,没有城墙可守,你在这里很危险啊,这里有我就行了,你还是避一避吧!

    我死了不要紧,你可不能有半点闪失啊!”

    的确,徐达这个时候心里也是比较没有底的,他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赢。

    对方的底线他是了解的,他也让徐辉祖在湘王府的左侧和右侧埋伏了军队,但人数上面毕竟不如李善长的叛军。

    而且这些叛军还都是身经百战的,因此不能让朱元璋跟着冒险。

    可是朱元璋不愿意听从徐达的话,他说:“朕本是马上天子,这出点小事就吓得不敢面对,将来又怎么给天下人交代呢?你们都不要劝了,我要让这些叛军看看,我朱元璋就在这里,看他们有没有能耐来拿我的人头。”

    话虽这样说,可是太子朱标还有太子妃,已经六部的大小官员,还是要劝的。

    不过,朱元璋都不理会。

    朱柏和朱棣也是要加入劝谏队伍的。

    就在大家都还在劝朱元璋先撤的这个时候,湘王府门口也已经打了起来。

    一个府兵连忙进来汇报。

    朱柏是湘王府的湘王,所以按照规矩还是要先汇报给他的。

    不过,朱柏在这个府兵还没有说话的时候,就问道:“门口发生了什么?”

    这个府兵看了一眼在场的众人,不敢言说。

    朱柏说道:“如实说来,不可有什么隐瞒。”

    这个府兵虽然是一个小兵,但也是知道一些事情的,比如李善长是韩国公,和朱元璋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等。

    还有费聚,陆仲亨,郑遇春,唐胜宗等人,哪一个不是出将拜相的。

    所以他怕自己说错了什么,就算不被朱元璋杀了,将来也会被这些人被整死。

    所以他有些不敢说出口。

    但朱柏的严厉要求下,他又不得不说,而且这是朱柏要他说的,将来也有一个借口了。

    他这才敢开口。

    毕竟这种事情,不是小事。

    府兵说道:“回湘王,韩国公李善长,带领着五军都督府里面的淮西武将,正在门口闹事,他们让我们交出陛下,否则就血洗湘王府。”

    朱元璋听到这里已经完全明白了,看来这已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了。

    这个时候,朱柏则是要开始演技了。

    他是锦衣卫指挥使,这么重大的事情,他都不知道,将来打赢了,朱元璋也会追究他的责任的。

    所以现在他的表现就将是非常的重要。

    朱柏怒道:“大胆,李善长带领兵马来,这是要造反啊,没有想到我回京成个亲居然成了他造反的理由。”

    朱柏自己这样说了之后,然后又转过身跪在朱元璋和徐达的前面,说道:“父皇,魏国公,孩儿不知道这件事,孩儿失责请求父皇责罚。”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这也不能完全怪你,李善长行事谨慎,你不是他的对手,而且他也了解锦衣卫的行事方式,所以一切都能逃过锦衣卫的眼睛,现在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眼前的事情解决了之后,你自己请辞锦衣卫指挥使就算是对天下人一个交代吧。”

    “谢父皇”

    朱柏这次算是逃过一劫了,但朱棣在一旁却看得非常的清楚。

    这件事是他和朱柏一起经办的,他原先也不知道李善长等人要谋反,后来他们抓了徐达,这才让他产生了怀疑。

    他也想明白了朱柏为什么不提前汇报给朱元璋,所以也就不去多余的关系这个事情。

    等着李善长等人真的冒出头来。

    现在李善长造反是事实已经成了。

    朱柏却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的责任推掉,免得将来朱元璋追究起来。

    朱棣深深地感到朱柏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个老十二了,那个天天跟着他后面当跟屁虫的小孩了。

    朱棣看着朱柏,一个想法,在心里暗暗发芽。

    “这个朱柏将来会不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呢?”

    朱棣肯定没有少在姚广孝那里听到什么他有真龙之气之类的话吧。

    姚广孝虽然现在不合适劝朱棣造反,但利用这些有的没有的迷信说法,还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

    此时太子朱标又一次受到了惊吓,上一次是在曹国公府,那一次是护月山庄的人。

    直接把太子吓得几日都下不了床。

    太子朱标这个时候应该是有某种病了,只是太医查不出来而已。

    这一次,李善长等人带领着这么多人来造反,而且他们还人多势众,稍不注意他们就都是刀下鬼了。

    这让朱标更加紧张起来。

    他本来是一个从小就学习仁爱的人,一心只想以柔治国,以德辅政,这是他的理想。

    朱元璋是知道的,所以他才会搞出了几个大案,把这些功臣都带下去。

    这是为了给太子铺路,他知道太子是不忍心的,将来这些武将们一定会仗着太子的性格柔弱而越发过分。

    朱元璋是知道了,天下可以从马上打下来,但要坐稳还是要仁德而治的,所以他赞同太子朱标的做法。

    太子朱标说什么,他也会听,但是他一些为太子铺路的做法,这个是不会听太子的,所以朱元璋对于太子朱标的保护也是要超过其余的很多帝王。

    历史上秦始皇也是这种情况,他的长子扶苏也是一个宽柔的人,多次劝谏秦始皇改变暴政,可是秦始皇采取的是处罚扶苏,让他去边界去带兵去了。

    现在朱元璋也可能是总结了秦始皇的经验,他没有让朱标出去,就在自己的身边培养,至于这些塞外的重镇,就交给了其他的兄弟去。

    朱标只需要和这些兄弟们把关系搞好就行了。

    结果朱标也的确做到了,朱元璋的其余儿子,没有一个是不服气朱标的。

    这当然是朱标会做人,还有就是朱元璋有时候也是故意卖机会给朱标,他们两个配合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也就是朱标要保的人,只要不是太严重,不是造反这种大事,朱元璋都会借机卖人情给朱标。

    将来这些人就是朱标的心腹,他们欠了朱标的人情,将来就会尽心辅佐他。

    朝中的大臣也是这样的。

    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没有死的时候,他除掉了老一辈的淮西武将,却留下了蓝玉及其另外一些朱标帮助过的人,正是这个原因。

    蓝玉犯了那么大的事情,连侵犯北元王妃这种事情,都没有被砍头,这自然是朱标去劝下来的。

    而朱元璋也知道,蓝玉是一个真正可以打仗的人,这一次就利用这个机会送给太子朱标了。

    果然,蓝玉后面对于朱标那就是言听计从了。

    不过,历史就是这样,朱标死了,蓝玉自然也就活不了。

    蓝玉这一死,整个朝中能够打大仗的能将几乎都没有了。

    这也直接导致,大明最有能力的军事将领只有朱棣了。

    而朱允炆在要打朱棣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多少将可以派了。

    要是蓝玉不死,朱棣又怎么会是对手呢。

    所以历史就是这样的,没有后悔药可吃。

    现在太子朱标,心里的难受是可以想象的,他是一个仁爱之人,但是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却总是让他彻夜难眠。

    一方面是朱元璋搞的三大案,简直就是血洗官场,前前后后加起来起码有近五万人被砍头。

    这简直是让他这个仁爱的太子,无法接受。

    关键是这三大案的时候,他去劝谏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却总是打哈哈,甚至躲着不见他。

    朱标甚至搬出了马皇后,说因果报应论,意思就是朱元璋杀人太多了,所以报应都报在了马皇后身上了。

    马皇后就是为他赎罪才死的。

    可是朱元璋还是无动于衷,他只想将大明传下去,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所以对于那些贪官污吏,他是绝不会心软的。。

    另一方面,朱标难过的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朱棣和朱柏,现在一个个都变了,变成了杀人都不眨眼的恶魔。

    朱棣本来就在军营杀敌,这还想的过去,可是朱柏呢。

    年龄这么小,就去锦衣卫办案,连自己的亲外公胡美都不惜用酷刑,后面还发生了很多让朱标心惊胆战的事情。

    他原本以为朱柏只是一个小孩子,可是现在看来,这个朱柏也是一样,变成了和他父亲朱元璋一样的杀人恶魔。

    这让他虽然身为太子,却连一个真正能够交心的人都没有。。

    所以他的内心又怎么不难过呢。

    他的病可能也是和心里有关,因此出现这种大的事迹,他就有些受不了。

    现在锦衣卫和叛军正在厮杀,到处鲜血凌厉。

    门口是李善长等人的谩骂和嘲笑。

    而朱元璋,徐达,朱棣,朱柏等人却一点也不着急,甚至还以战斗为乐,正在商议着对策。

    朱标突然气血上涌,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朱元璋对于门口的大军,他没有那么着急,但是看到太子急得吐出了鲜血,他彻底着急了。

    他慌了,大声吼叫道:“太子,标儿,你怎么了?”

    然后他快步上前去蹲在太子身边,细心地查看,关心道。

    “标儿,你没事吧,御医,御医呢?”

    这一切在场的人都看在眼里,尤其是朱棣,他从小就不受待见,虽然是同是朱元璋的儿子,但他何时被朱元璋这样关心过,每次想要被关心的时候,等待他的都是更加严厉的训斥。

    现在他看到了朱元璋这样对朱标,他眼红了,这个眼神里面有埋怨,有愤怒,有嫉妒。

    原来朱元璋并不是不会关心人,而是他眼里只有他想关心的人,作为他的儿子,此时朱棣心里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