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兴宋 » 第四十五章 殃及池鱼

第四十五章 殃及池鱼

    除夕将至,整个东京城里越发热闹起来,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着对联和倒福字。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之类的喜庆挂画,也四处都是。

    伴随着孩子们的笑闹声,爆竹声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火药的味道,在大街小巷弥漫。

    那些卖吃食的生意也大涨,特别是饴糖、红枣这些带甜味的,卖的最火爆。

    宋进的来客居还特意推出了红枣新年奶冻,形状颜色都很喜庆,也是销量大增。

    长啸和尚近日也多讲了两回三国,把那些看客们高兴的手舞足蹈,一枚枚铜板砸向了他的光头。

    百姓们都很高兴,皇宫里也不例外,四处都弥漫着一股喜庆的味道。

    赵佶今日在睿思殿办公,用的茶杯贴着红字呢。

    他翻阅了一会儿奏折,很快看到了宋老爷子递上来的那一份。

    看了宋老爷子的折子,赵佶不由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

    老爷子建议朝廷号召民众砍伐树木,囤积柴火,朝廷也应该下令,从柴木富余的南方,调集木柴,走漕运入京。

    老爷子甚至说,应该发动城内的厢军和差役人员,一起去山上砍柴。

    对这些建议,赵佶心中却有几分不以为然。

    十三年前,他才五六岁,记忆早已经模糊了,自然对雪灾多么可怕没有太深的印象。

    而且那样的雪灾,被称为百年难遇。既然是百年难遇了,这才十几年,怎么还会有大雪灾?

    “宋府尹的提议,你们有什么想法?”

    赵佶抬头看向了下方的宰辅们。

    老爷子身为区区府尹,今日不是朝会日,老爷子甚至没有面圣的机会,此刻的睿思殿里,赵佶的面前,只有韩忠彦、曾布等几位宰辅。

    “宋府尹年纪大了,难免忧思过甚,杞人忧天,雪灾当防范之,但远不该如此劳师动众。砍伐树木,损耗山林,是恶政,调动漕运和湘军更是劳民伤财!”

    左相韩忠彦当先就站出来了,强烈反对。

    右相曾布身为新党,按理来说该帮宋老爷子说话的,但这货为了奉承赵佶,也主张要调和两党矛盾,要建中靖国,早就被其他新党所不容,视为叛徒。

    这货一门心思扑到“建中靖国”上去,把这一点当做了自己立足的政治资本。曾布和其他新党人士的关系,便一天比一天差。于是他也就对其余新党的事情,不怎么上心了。

    建中靖国,只是听上去很美好罢了,但一点都不现实,大宋弊端重重,还是需要变革的。

    只是蔡京等人,有才无德,以变法之名,行敛财之实,这才毁了北宋。

    至于此刻,这防范雪灾的事吧,曾布也认为老爷子是大惊小怪:“承学兄被下放也有好一段时间了,这是不甘寂寞了吧……”

    他恶意揣度着,认为人家宋老爷子是不甘寂寞,特意想在皇帝面前露下脸,所以才这样夸大其词。

    倒是新党人物安焘,安老爷子此刻担任枢密使,忍不住站出来说道:“承学兄也是老成持重之言。号召厢军砍伐得来的柴木,即便今年无用,也可以囤积下来。”

    安焘已经七十多岁了,比宋家老头年纪还大的多,他说话的时候,雪白的胡子都在微微颤抖,显的有些吃力。

    而他的话音刚刚落下,韩忠彦便一拍袖子,忍不住一声冷笑:“此言大谬!为政当仁,劳民伤财之事,岂可为之?况且朝廷若是出面收购木柴,那些商人见状,岂不是正好趁机涨价,祸害百姓?”

    说到这里,韩忠彦更是斜睨了安焘一眼,诛心的说道:“据我所知,这两日市面上却多了某些大肆收煤之人,是否想要鼓动煤价,别有用心?这些人似乎是宋府尹的家人,安兄,你不会也参与其中了吧……”

    所谓家人,不是我们现代说的亲人,而是指家中下人的意思。

    “一派胡言,韩师仆,你这是要污蔑重臣吗?”

    “他宋柄书区区一个府尹,算什么重臣?”

    韩忠彦昂首挺胸,甩了甩袖子,十分不屑。

    这话太过跋扈,安老爷子气的直瞪眼,浑身发抖,这位老爷子身子差,竟然摇摇欲坠,差点倒下了。

    曾布连忙扶住了他,好言相劝,手也在他的背部一个劲的轻拍,生怕这老头儿在大殿上出了事,那名声可不好听。

    赵佶在上面也瞪了韩忠彦一眼,摇头说道:“承学先生当不至于如此,你莫要胡言乱语!”说罢他又转头对值守的梁师成说道,“去,快叫御医来看看枢密使!”

    梁师成应了一声,赶紧小跑着去了,安老爷子也被扶到了偏殿去休息。

    “这样吧,清点一下库房里的柴木,让差役们多多清扫一下这两日的积雪。”

    赵佶想了想,便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新旧两党的头面人物,都认为宋老爷子的提议不好,此事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波折了。

    虽然枢密使安焘赞成,但这位老爷子年纪太大了,已经有些昏庸。先前不少人都说他不合适,该走了,赵佶本想再留他干两年,但这次的事件,让赵佶心思有些松动了。

    朝堂上争执几句,竟然差点晕倒,这身体太差了……

    “安先生的年纪太大了,不过,放他离去之后,谁来担任枢密使呢?”

    安焘本来是帮宋老爷子说句话而已,没想到却留给了赵佶一个老弱不堪的印象。安老头也勉强可以算是被宋家连累了吧。

    趁着宋老头不在,赵佶便询问宰辅们,谁取代他合适。

    “臣以为观文殿大学士范纯仁,名望极高,知晓兵事,最合适不过。”

    韩忠彦心中暗喜,连忙站出来说道。

    这范纯仁也有七十多岁了,但和安焘那干瘦老弱的形象不同的是,这货白白胖胖的,非常富态,看起来很强壮,据说一顿吃好几大碗饭,精神很好。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货也是旧党,而且名望很高,学士渊博。

    这个人的名号大家或许不熟悉,但范仲淹大家肯定听过的,这货便是范仲淹的儿子。

    只不过,范仲淹思想开明,还主持过新政,但范纯仁却偏向旧党,思想较为保守,他没有继承范仲淹的军事、政治才能,但却是一位真正的君子,名望很高。

    范纯仁的学识自然是丰富的,可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建树,枢密使却是掌管军权的。这职位不太合适他,但是韩忠彦觉着吧,大家都是旧党,当然要推他一把咯。

    不过,右相曾布自然不满韩忠彦推举同党,扩大势力,便站出来反对。

    两个人争执的很激烈,赵佶非常头疼,就说:“这事以后再说,还有两日便是大朝会,诸位准备的如何了?”

    正月初一,要举行盛大的典礼,大朝会。

    赵佶很期待这个,相当兴奋,兴致高昂。

    虽然他以前也参加过类似的庆典,但那时候主角可不是他。

    这一次可就不一样了,那种君临天下,受四方朝拜、庆贺的感觉,让赵佶十分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