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行侠仗义从成为赘婿开始 » 第三十四章 卖地典儿

第三十四章 卖地典儿

    孟游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那间茅草屋的。

    他看到小孩的手顷刻就被鲜血染红,那片红色在他眼里放大,大到他除了红色再看不到其他东西,他慌张地逃开,跑到远处干呕起来。

    那个小孩的惨叫很大声吗?手上流出的鲜血很多吗?

    不,作为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孟游听过更惨烈的叫声,见过淌成一片小湖泊的血液,但远没有这次带给他的震撼来的大。

    那个妇人为何要咬掉自己孩子的手指呢?

    孟游想不明白。

    但是他知道,肯定是因为自己的原因。

    这个想法让他难受极了,在战场上杀死敌人,是为了挣命,挣自己的命,也是挣战友的命,在他眼里,敌人和猪猡没什么两样。

    可是看到一家子平民,丈夫给自己磕头,妻子恐惧自己恐惧到咬掉自己孩子的手指,这让他接受不能。

    愤怒、厌恶、憋屈……种种情绪夹杂在一起,猛烈冲击着他的心境,孟游想把这股情绪发泄出去,却找不到发泄的渠道。

    这时候,马儿颠颠地跑过来,轻轻拱了他几下。

    孟游甩了一巴掌过去,打得马儿吐了几口唾沫,又反手抱住马儿的脑袋,梳理着它的鬃毛。

    马儿都懵了,站在原地大气都不敢出。

    孟游却是平静了些,他打算去敲敲别家的门,看看别人是不是也会和刚才那家一样。

    连续扣开几户人家的房门,其结果却让他的脸色越发的差,几乎所有人一见到他就下跪,有些人还拿出钱想要塞在他手上。

    他想让他们起来,想问清楚他们为什么这样,可是他们完全不回答,只是哀求和磕头。

    只有零星的有用信息出现在他们不断重复的话语里:土地,小孩,道长。

    连续见了几户人家之后,孟游敏锐地发现他们每个人称呼自己都叫做道长,求自己不要收走他们的土地,不要抢自己的小孩。

    再联想到就在这附近的青竹观,孟游勉强得到了一个笼统的结果。

    八成是青竹观那群道士搞得鬼!

    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他大概可以粗浅地了解一些东西:青竹观的道士想要收走他们的土地,想要抢走他们的小孩。

    可是被强行收走土地,可以去告官啊。

    抢小孩更是无稽之谈,难道这里的道士还兼职人贩子吗?

    孟游越深入地去猜测事情的由来,越觉得此事扑朔迷离。

    但他大概知道大家伙儿为什么看到他就跪拜他了,他们不是在跪他,而是在跪他身上那件绸衣道袍。

    想来是因为这件道袍,错让他们把他当做青竹观的道士了。

    想到这里,孟游怒火中烧,他脱掉道袍就想掼在地上,但一想到这是师兄送予自己的见面礼,又忍住了。

    此事之祸端,在于青竹观的道士,与道袍又有何干?

    他将道袍收回包裹里,重新挂在马上,想要再找一户人家问个明白,脱掉道袍后,他就不信那些人还会害怕他。

    平复一下心情,孟游牵着老老实实的马儿就走。

    可没走出几步,一个读书人打扮的青年拦住了他。

    “道长,请留步。”

    这个青年一身儒士打扮,头戴大帽,其帽檐伸出,遮掩了几分样貌;身穿圆领青袍,只是那青袍看样子是许久未洗了,上面的云纹都被污得看不真切;这人腰间还跨着一把剑,没有剑鞘,剑身细长,不像是观赏剑。

    “你是?”孟游眼神不善地盯着此人,陈师玄与他说过,行走江湖,遇到伸手拦下你的人,先将其当做敌人也无碍。

    “小生看见道长脱下道袍,也不知是为何?”儒生离着孟游也有段距离,似是也在戒备他。

    “这里的乡民见了道士跟老鼠见了猫似的,我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只能脱下道袍,准备去寻一户人家问个明白。”孟游站在一个好抽出挂在马上的马刀的位置,同样戒备着说。

    没想到此话一出,那儒生却是大喜,连忙向前走了几步,一直走到孟游的面前,开口问道:“道长不是此处人?”

    “废话,我要是此处人又怎会搞不清楚状况?”孟游没好气地说。

    “你真不是青竹观的道士?”儒生还是谨慎地再次问了一句。

    “不是,我是太行派的。”虽然没有度牒,顶多算一个野道士,但扯虎皮做大旗孟游还是会的,反正他确实是“太行四子”之一的陈师玄的弟子。

    “那真是太好了,总算遇到一个不是青竹观的道士。”儒生大喜,对着孟游自我介绍起来:“道长,小生姓程,名书志,字茂德,敢问道长道号。”

    孟游刚要说出“高艺”二次,却猛地反应过来,这个是道名,不是道号,道名是只有师父和长辈才能称呼的。

    “唤我逍遥子就好了。”孟游急中生智,自己想了个道号。

    但他此刻心里头想的却是,自己也二十岁了,弱冠之年,也没个字。

    字都是长辈给起的,孟游的两个长辈,辛涂已经死了,陈师玄可能是忘了,只给他取了道名,没有给他取字。

    “茂德兄弟,你可知这附近的乡民为何如此害怕道士?”互相认识以后,孟游也不打算寒暄几句,直接开门见山问他。

    “他们不是害怕道士,而是害怕青竹观的道士。”

    孟游直接,程书志比他更直接。

    “这几年河南灾荒,许多田地颗粒无收,附近的百姓为了活下去,只能向青竹观借贷,哪成想那群道士放印子钱,百姓还不上,只能把土地抵押给青竹观,自身则沦为青竹观的佃农。而那些卖无可卖的,道士便又威逼利诱他们的孩子上山当道士,以此还清印子钱。”

    “更有甚者,全家卖身给青竹观,为奴为仆,孩子上山当道士,父母在山下做奴隶,青竹观有甚苦活累活便叫这些人去做。十几天前,我亲眼看到一个乡亲扛着一座巨大的雕像路过,只是一个打滑摔倒,便再也站不起来了。”

    孟游听到这句话,却是满脸的不可置信:“这群道士怎么敢的?高皇帝可是完全不允许小孩子当僧道的,见到小孩子出家,官员有权强迫其还俗,还要杖责为其剃度受戒的僧道,这里的官员都不管的吗?”

    “哼,高皇帝都驾崩几年了?连建文帝都没了,现在是永乐帝坐天下,他为了向天下宣告自己的正统性,大肆封道士为官,本地的官员和道士狼狈为奸,而周王受永乐帝恩惠,连个屁都不敢放,整天在家炼丹。”

    程书志语不惊人死不休,把朝廷上下骂了个遍,俨然一副乱臣贼子的模样。

    孟游却十分欣赏这个人,因为他自己也很厌恶这群权贵。

    “如此说来,这里的乡民深受青竹观道士荼毒啊。”

    “是极,不瞒道长,此处便是我的家乡,这青竹观周围的百姓都是我的乡邻,我幼时便远赴京师进学,此番回到家乡,看到乡邻遭此祸害实在是痛心。这次遇到道长,真是万幸,我观道长是个好心肠的,还请道长速速写信与师门,阐述青竹观的恶行,让道门的长辈来主持公道。”

    程书志说到最后,已是涕泗横流,跪在地上恳求起孟游来。

    孟游今天已经被跪出阴影了,程书志一跪下,他就一个滑步溜到旁边,连连答应道:

    “我写,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