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行侠仗义从成为赘婿开始 » 第三十八章 夜谈

第三十八章 夜谈

    “茂德兄弟,你这剑可见过血?”

    伸手扶起程书志后,孟游看天色不早,打算先回房休息了。

    他这几日多是在破庙里住宿,常常要留几分心神注意周身有无危险,睡得不甚踏实,现在有干净的房间给他休息,恨不得进了房间倒头就睡。

    但就在准备转身回房的时候,孟游瞧见程书志正在解下那柄无鞘长剑,随口问了这句话。

    “自然是有的。”程书志诧异于孟游的疑问,反问了一句:“怎么,逍遥子道长觉得不像么?”

    “你还是唤我的俗家姓名吧,叫我孟游便是,老是道长道长的叫,感觉怪别扭的。”孟游觉得两人都是一条战线上的人了,不告诉人家本名也不太好。

    师父都说了,大丈夫行走江湖,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确实看上去不像,你看上去还是像读书人居多。”孟游弹了弹长剑的剑身,嘣出来两声清脆无比的响声。

    居然还是百炼钢铸就的。

    程书志听了这个答案,眼中的诧异之色越发浓厚:“孟游兄该不会以为读书人就不习武吧?”

    “难道不是?”

    “大部分是,少部分不是。”程书志算是看出来了,孟游原来对这江湖事不太了解,便清了清嗓子,与他解释起来。

    “大部分士子是由蒙学、私塾读书读出来的,这部分都是不会武功的。而少部分士子,或是家学,或是半路拜的名师,这部分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自此有了传承,而这些传承,不但教授经书,还教授武学。”

    “譬如我,就师承御史大夫景讳清,师门的传承武学便是《浩然心法》,孟游兄还认为读书人是不习武的吗?”

    孟游听到程书志如此言论,当下便明白他也算是江湖中人,不由得大喜。

    自离开师父陈师玄之后,这一路上他就再没遇见过一个江湖人,或许并不是没遇见过,只是不认识罢了,毕竟哪个江湖人会在脸上明明白白地表示“我是江湖人”的?

    而程书志,便是他遇见的第二个江湖人。

    陈师玄毕竟只给他讲了半日的江湖常识,那半日的教导也就把他培养成一个半吊子。

    对江湖上的事情,懂一点,但也仅限于懂一点。

    此番遇见一个比他多懂亿点的程书志,那就简直就是捡到宝了,当下便用脚勾了只石凳过来,将石凳放在程书志屁股后面,示意他坐下讲。

    程书志看得眼皮跳了跳,暗暗震惊于这怪力。

    “茂德兄弟是朝廷的人?”孟游有太多东西要问,但是堵在一起却不知从何问起,憋了半晌才憋出这么个没营养的问题。

    问出口就后悔了,这不废话嘛,人家的老师都是朝廷的御史大夫了,怎么可能不是朝廷的人。

    御史大夫为御史台最高长官,从一品官职,乃是朝堂上排得上号的大员,孟游想,程书志作为其弟子,高低也得是个官吧。

    “在下只是一介白身。”程书志听完,羞涩地摇了摇头:“不算是朝廷的人。”

    “嗯?”

    “我既不是国子监的学生,又没能考上举人,自然是白身。”程书志看孟游一脸不信,尴尬地解释道:“我在老师的学生里,四书五经学得相对较差。”

    “那就是浩然心法学得比较好咯?”孟游安慰起他来:“武功学得好也不错啊,京城不是有武举嘛,虽说武举人地位不及文举人,但好歹也算个举人,茂德兄弟不妨试试。”

    “呃,我武功也不怎么样。”

    ……

    “咳咳,茂德兄弟还是与我说说这朝廷与江湖的关系罢。”

    孟游巧妙地避开可能会让程书志伤心的问题,转而问起了这两者的关系。

    在他看来,朝廷就是朝廷,江湖就是江湖,两者应该遥不可及,泾渭分明才对。

    一想到御史大夫是个江湖大佬,他就感觉有些不真实感,这就好比皇家园林里种着些水仙,等长开了之后才发现。

    嘿,原来是个大蒜。

    “孟游兄不会以为朝廷和江湖是完全分割开来的吧?”

    “之前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孟游发现,程书志特别喜欢先用设问的语气来问问题,然后再进行回答,或许这就是读书人的通病吧。

    “孟游兄可知我们脚下这片地区的藩王是谁?”

    “周王朱橚。”孟游脱口而出,而后恍然大悟:“我明白了。”

    “朝廷和江湖就像两个不完全重叠的圆,那交合的部分,便是像周王朱橚一样的人,既是朝廷的藩王,也是江湖上的丹王。”程书志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着。

    “譬如我的老师,既是朝廷的御史大夫,也是江湖中,浩然门的门主。”

    程书志说起自己的老师,自豪之色溢于言表。

    孟游倒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做学生、弟子的,无论是学文亦或是学武,一身本事都来自于师父,只要师父对自己好,自己怎能不崇拜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师父有孺慕之情,这是相当正常的事。

    就像他对辛涂一样。

    孟游隔着衣裳,摸了摸里面的小小坛子。

    “但是,不怕孟游兄笑话,无论是周王朱橚,亦或是我们浩然门,在你们这些江湖正派看来,都是旁门左道。”程书志拿起长剑,挽了个剑花,继续说:“当然,我们是不认的。”

    孟游刚准备开口问为什么,却突然想到程书志所说的浩然心法,“心法”二字让他心里有了一个猜测:

    “你们不会只修心法吧。”

    “可以这么说。”程书志对此毫不避讳,反而很光荣的说:“在我们看来,修法可延年益寿,练功则损身费神,况且修习心法,亦可让我们神清气爽,对于读书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修炼外功,不仅损伤身体,还占用读书的时间,实是不值当,最多最多,也就修习一些损耗小一些的剑招和轻功。”

    孟游这才明白,这是一群和铁骨铜身派、五手门完全反过来的家伙。

    一个是战力极强,但寿命短暂的战斗兵器,一个是寿元极长,但只会花拳绣腿的老王八。

    错了错了,是人瑞,不是老王八,是人瑞。

    孟游心里刚念叨完,就想起了太行山上那些只修习太行心法,不修太行功的师叔祖们,赶忙在心里道歉。

    “不过,孟游兄将来行走江湖的时候,也不要小觑这种游走在江湖和朝廷两者中间的人,他们多是身份高贵之人,身旁有几个高手护卫是很正常的事,就说那周王朱橚,仅是‘问彼地榜’上的高手,就有两位是他的宾客。”

    孟游讶然,他知道这“问彼地榜”是何物,自然更惊讶于周王朱橚有着榜上两位高手作为宾客。

    问己问彼问心作为修行路上三大关,卡住了无数的高手。

    为了更好的给三种境界里面的佼佼者排名,江湖上流传的高手榜单一直是三个,分别是:

    问己人榜,收录三百人。

    问彼地榜,收录六百人。

    问心天榜,收录五十人。

    三个榜单上面的人都是赫赫有名之辈,但不意味着没被这三个榜单收录的人就不值一提了,就好比“问彼地榜”一共才收录六百人,可是达到问彼境界的人何止六百?

    那些上不去“问彼地榜”的人,随便挑出一个来,就能打一群“问己人榜”上排名靠前的人。

    但是,这只是意味着“问己人榜”上的人大多数都比较年轻,等这些人成长起来,达到问彼境界,又能反过来打一群连“问彼地榜”都上不去的人。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嘛。

    当然,也有些到死都突破不到问彼境界的人一直霸榜在“问己人榜”上。

    这时候就不能说莫欺老年穷了,只能等他们死了,才能从“问己人榜”中撤下来。

    那就是死者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