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武皇 » 伐槐

伐槐

    冬夜漫漫。

    霜风恣驰骋,凛气入深殿。

    除却风声,空宫静谧,幽暗近诡谲。

    此紫禁城也,俗谓之天子。

    天子者,所以统万民也。

    巍巍宫殿是乾清。

    是时,初登大位甫两月余,其有无上之权,统御万民之主,方满脸茫然仰坐御榻。

    清癯面目俊朗少年,大明第十六位帝王——崇祯皇帝由检。因微烛,由检动作有僵举臂,看穿明黄衬袍,不可思议之妄感涌上心头。

    “吾乃复生矣.........“

    喃喃自语中透着难以置信诧异。

    但从初合记,其信复生!

    前世姜小六为今大明天子朱由检.........

    本名姜小六,少长孤长,以天赋自力,举国名校。

    大一应国号召入伍二年,退役续业。

    军旅学校,姜小六无所挑剔。

    如不出意外,姜小六道必明。但是,你永不知道意外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救溺儿,始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姜小六付以少年之命,年三十一。

    不意前世以救人不幸溺亡姜小六而阴差阳错间为此空朱由检。

    单从身位言之,天真待之不薄也。

    不独与之重活一世,与之一天下最尊最贵。

    然少有识者皆知之。

    史之明思宗朱由检终不甚善——城破明亡,自缢煤山.........

    大明不复昔煌煌,沉疴缠身亡国象

    ”曰:“有救!未为晚也!“前世今生记一体。尝重究明末史秦昊一扫之前茫然,取代者难抑之兴!

    今天启七年十一月初(是时崇祯号未始用),是时空朱由检甫登极未久也。

    言其自毁长城神操未发也。

    大明犹有翻身机!

    他不要做那个吊死在脖颈树上的亡国之君。

    曾造大明犹有挽。

    既天与之,不可负也。

    虽明欲救一千疮百孔、暮气沉沉大明,必充百难以想象之艰难。

    而难而退此四字,未尝见于姜小六之字典里。

    从此一刻起,世无姜小六,唯有——由检!

    大明,无数国人心痛。

    彼尝有以立于世界之巅者,终不能得其机也。

    而今一切皆有转机。

    全新大明天子涅槃重生...........

    “陛下,得非外风惊公乎?“门外王承恩将小心问声。

    隔门声将思朱由检拉回。

    方知妄想,不知何时,徒跣至寝殿门前。

    “王承恩?“听之既熟,融而记之朱由检即辨门外候者正其侧也最忠者——王承恩。

    “然!“奴婢在。”

    汝入,朕有以问汝。

    “遵旨!“

    嘎吱,寝殿门开。

    王承恩手脚麻利地入内殿,还闭殿门。

    “陛下,地凉!子何以跣.........“

    “不碍事,朕向睡思少事,不知何着而起“。由检径至御榻前趺坐,示意欲躬执履者王承恩勿事也。

    见帝已登御榻,承恩即却行二步,垂首立定,以俟敕命。

    “今日是十一月初几?““回陛下,已过子时,今十一月初八“。承恩恭对道。

    “十一月辛亥“。踞御榻朱由检若有所思捏着颐。

    有硌手........

    今之朱由检,信有过偏瘦矣。

    此身好锻炼,无处不重身。

    “然则忠贤已上吊二日矣.........“朱由检低声自语道。

    史记魏忠贤自缢至十一月十九日始由直隶巡抚报至崇祯。

    但熟知明末史,朱由检自早知。

    死也好,倒也省。

    忠贤必去之,史也上朱由检则善矣。

    而定逆案拔魏忠贤一党大误,此亦他日东林一家独大之要也。

    不可。

    五虎五彪此数子,內中走狗亦须清。

    然亦不能以阉党为名。

    此辈无一净者,妄揪个罪名皆能办之。

    所以为大淡化党争也。

    越不以其党愈无党争。

    “给你个役“。由检语锋一转,令曰:“今早朝后,汝令人尽伐煤山槐树。”

    “特是老槐长歪,一株都不要留又方,后煤山勿种槐。

    “此树,朕膈应.........“

    “乎?“膈应?“王承恩一愣,且讶上所以好端的突然要他去砍了煤山上的槐树。其一则为此词懵矣。

    膈应?何谓也?未闻用词者王承恩一时自难解。

    在帝左右,莫若得正确理解圣意,然后能成事,乃能舒圣心。

    然膈应二字,遽以素敏王承恩难住之。

    由检见王承恩面异之,即意识问题所在:“即不喜,朕不喜此树。”

    “尤煤山上老槐!“

    “然!“奴婢遵旨。“闻帝后言,王承恩乃应,慌忙领旨:“今儿天明奴婢即差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