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武皇 » 升官

升官

    “臣以为逋赋实无难!“

    既奏,体仁凝声曰:“适上已指其症结所在。”

    “如皇上言,逋赋归根结底犹在官也“。

    “苟使守宰尽意,不私不惰,不怠政,固无逋赋矣“。

    “而官之所以成懒政、怠政之坏毛病与当下之官考核制度脱不了干系!“

    今之考黜陟皆流于形式,所生皆远近定论。温体仁此言甚直,言官之迁否,皆党争之所生也。

    若此考察主官为东林党人,则隶东林者自受其利。

    而温体仁智只字未提“党争“字眼。他看的出来,皇帝很忌讳这两个字眼。

    “温体仁义正辞,句句充斥痛心疾首之意:“臣愚以为欲肃吏治,绝贪浊之风,革怠政怠政之弊。”

    “说句得罪人之言,今绝大多数官皆以心力为争利争名争权之上“。

    “若我大明官可把在争利、争名、争权的精力都挪到争政绩、争为国尽责、争为民办事上,我大明又何患不旺?“

    “行之至道,莫如迁秩挂钩“。温体仁沉声道:臣以为升迁首论不合是何等资历深浅,要看此人真忠我大明,非勤于任事!”

    “朝廷之差不止于速也。一官之能,乃定其可迁之重指标。”

    “差事办善自当朝廷褒用;力不足者知偷奸耍滑之人必加重罚,至于削籍革职,情重者杀之以儆效尤!”

    “善!言之有理!“坐御座朱由检闻温体仁此言,不觉频叫好。

    虽久知温体仁当于今日朝上演一出好戏。

    然犹低估体仁言深!

    此言当真由检之心窝子也。

    由视群臣,朗言曰:“好个三争之论:争政绩,争国责,争为民!”

    “诸臣工,善记温体仁所谓“三争“也。”

    “若我大明官皆以此为座右铭,朕又何至夜夜失眠?“

    “房爱卿,理是你们吏部应该操心的事吗?“朱由检将目光转了房,道:现在温体仁这位礼部的官员已经把方案帮你们吏部想好了。”

    刚才让人把温体仁的这道奏本从头到尾给大家念了一遍。

    “依朕观之,其中有效法“甚可取。”

    “尔曹吏部以此为纲细化出一益善之“效考核法“也。”

    “然,臣领旨!“吏部尚书房壮丽出班领命。

    由点头补之曰:“有何不悟,可私问温体仁。”

    温体仁昨上折子,议追拨款海防、练水师、增铸炮。

    “前几日,命孙元化赴天津,即令练水师、铸火炮“。

    “温体仁亦与朕意合矣“。

    “可见礼部右侍郎真全才也!“由检特以所善目投体仁:“顶礼部差事,又为吏、兵部陈便宜。”

    依朕看来,把这些有见识能干实事的全才放在礼部中,似乎有些屈才了。

    由检笑道:“如此,恰赶上这追收逋赋的事!“”

    “户部左侍郎不正空耶?“其令体仁权户部左侍郎。”

    “朕所念如此,今朝廷所在用钱之处,追逋赋不容缓“。“由检言:“则户部牵头主之,使有分量者专之。”

    “户部派员下地方官员追收逋赋。

    至于这个有分量的主管官员,我看就由咱们新赴任的户部左侍郎来挑起这个重担吧。

    温体仁听罢皇上的处分,立刻强忍着心里的激动跪地谢恩道:“臣谢皇上隆恩,温体仁必不负皇上重托!“”

    于温体仁言,虽自礼部右侍郎迁户部左侍郎,皆三品。然实由右升左即为上进一步也。

    部左右侍郎虽同官,可序左侍郎优于右侍郎。

    大抵本部尚书去官,当由本部左侍郎迁尚书,而故右侍郎则升左侍郎。

    故帝于体仁为妥妥进。

    且温体仁犹被旨追逋赋者。

    益明其在帝心之分已变。

    特帝方命为户部左侍郎,用“暂时“二字。

    此温体仁不得不欲入非也。

    此不即告之也,但以追逋赋之事漂亮亮地办,必有大惊喜以待之乎?若其足抢眼,直入阁亦非不可也.........

    然则温体仁自一厢情愿之意耳。

    如知由检本无意入内阁,不知此哥们作何感..........

    “善!此事由温体仁这等能臣干吏出面,朕就可以安心在京城里坐候好消息。“由检笑曰:“又,随魏阉伏法,前所迫害,多已重起。”

    今在京官数较多,未及置实。

    那就趁此追究逋赋,从闲地选出京官之中,与户部的官员一起下派到地方去追收逋赋。

    “此亦成考也,显于追逋赋,朝廷必当重赏!“

    言及此,由检话锋一转,声徒转冷:“旨意下外,地方官有故包庇及出工不力者即时就革职查办。”

    “朕犹不信,三方协力追缴,不能敌此为富不仁贪婪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