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思量人生 » 第二节 思考的起源【2】

第二节 思考的起源【2】

    说实话,过去这么多年,我早已经忘记了当初思考的问题。

    这重要么?

    不重要。

    人只有在遭遇挫折和失败之后才会反复思考问题,很少有人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能独自提出解决方案,大多数人都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思考解决问题,或者在老人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因为我们都未曾经历过。

    有人问我,人生是什么?

    我没有按我的想法直接回复,而是按照道德和伦理的标准来回答:“人生就像醋,糖,苦瓜,辣椒一样,充满了味道。”

    真的是这样么?

    “我本已习惯了光明,后来却坠入无底的深渊”

    如果要我说,人生就是这样,从出生时的懵懂到孩童时的童真,再到年少时的中二之魂,到壮年时的韬光养晦,到中年的死气沉沉,到老年的行就将木。

    本来我们都很天真,但后来,不知为何,我们不再天真,而是顺应着社会的需要,改变自己,将自己改造成了自己原本最讨厌的样子:阴险,狡诈,腹黑,市侩,拜金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

    是本性如此?还是社会如此?

    固然有本性,也有社会的原因,但占比却很小,最大的却是经历,更是人生。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如果我不曾见到光明,又何惧黑暗?

    可人生没有如果,社会也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改变,于是反抗开始了。

    古先秦之时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是因为暴秦的残酷么?

    秦自商鞅变法后,《秦律》中明确的说明了,中发征,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貲一盾;过旬,貲一甲。其得,及诣。水雨,兴除。

    迟到最重的处罚也不过是罚甲盾而已,对于因为降雨不能动工的情况,甚至可以直接免除此次的征发。

    从这里可以看出,秦代法律对于失期,并不是法皆斩,不过也有人说,是因为二世胡亥的横征暴敛导致的,那陈胜吴广到底是为什么要揭竿而起呢?

    在我看来,这其一自然是对于社会的不满,其二则是我开始时说过的话,若不曾见到光明,又何惧黑暗?

    为什么要他们做出改变,而不是社会,不是胡亥做出改变?

    若是陈胜吴广这辈子老老实实的当平民,估计这辈子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甚至还有暴毙的风险,所以他们策划了暴动,寄希望于通过反抗,改造这个他们眼里的“旧世界”。

    但,他们失败了。

    相同的例子有很多,有不满于汉王朝的赤眉,黄巾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元末朱元璋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还有清代的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在其他人看来,这些大部分都是失败的起义战争,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平民们对人生,对命运的反抗。

    好在,有成功的例子,朱元璋,唯一的一位草根皇帝,他成功的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对于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我还是很有好感的。

    可激动之余,我又在想,有什么用呢?

    不论多么的努力,终究还是尘归尘,土归土,和平年代的我们,即使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也不会名流千古,更不会在这浩瀚的星海中留下痕迹,对于母星的寿命,我们依旧显得渺小,微不足道。

    所以,我在书桌前沉思了许久,终究还是合上了那份历史资料。

    那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