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斗间 » 第三十七章 补子

第三十七章 补子

    书接上回。

    次日,叶平治早早去了锦衣卫衙门。准备核查城内外所有裁缝铺,这可不是一件轻松事,得趁早才行。

    朱希义来锦衣卫衙门时,又多带了五人过来。一一与众人介绍后,三人分配给周五斤,两人分配给胡家豪。

    叶平治说道:“我昨晚回去想了半夜,这个案子的关节在裁缝铺,我们先去裁缝铺问问,路上跟你详说。”

    朱希义说道:“不急,等下顾大人会来。”

    果然,不多时,顾钺带了两名校尉前来,其中一名校尉手捧了一套官服。

    众人纷纷行礼,列队。

    顾钺也不多说,掏出文本,念道:“北镇抚司提调千户所朱希义属下小旗官周五斤,累功升至总旗官,奖飞鱼服一套。胡家豪累功升小旗官。锦衣卫都督同知朱。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周、胡二人立马出列行礼。

    校尉将飞鱼服递给周五斤,周五斤接住后忍不住垂下泪来。众人皆知在锦衣卫衙门内,若是无背景无依靠,升官难如登天,见周五斤此状,众人反而能感同身受。

    顾钺传完令,接着说道:“众位兄弟,好生跟着朱大人办差,日后必定前途似锦。”说完便走出了小办公署。

    顾钺一走,众人纷纷跟二人道贺。

    周、胡二人先谢过朱、叶,又谢过众人道贺,引得署内一片欢乐气氛。

    朱希义吩咐道:“兄弟们先各自熟悉熟悉,练练拳脚,本官先与叶大人商议商议案情。”说完进了正堂,等叶平治也进了后,关上了房门。

    叶平治问道:“这是为何?”

    朱希义说道:“你忘了上次的事?这次我让二哥又给我调来五人。”

    叶平治说道:“那也不可弄得过于生分了,免得伤了兄弟心啊。”

    “我有分寸。放心吧!”

    “昨天的案子你有什么想法?是不是现在就去搜裁缝铺?”

    “昨夜我也想过了,搜是肯定要搜,可这京城内城、外城起码几百家,凭我们几个恐怕不可。叶老弟,你再好生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昨夜我又梳理了一遍案情,还真找到了破绽之处。你想,诈骗之人怎么知道邱通有钱?其次,他怎么知道邱通不认识锦衣卫?”

    “你不是刚刚还催我去搜嘛,你早就想明白了对吧!那还卖什么关子,快说快说。”

    “邱通只有两个地方会暴露初次来京城,一个是崇文门税关,一个是山东会馆。”

    朱希义听了这番分析,点了点头,说道:“那我们立马去。”

    “别急。邱通说不认识那人。如果是山东会馆的人,多少打过照面。因此,更有可能是崇文门税关的人,而且穿着衙役的服饰,也符合。”

    朱希义恍然大悟,说道:“这么一分析,这案子也不难啊,干嘛转北镇抚司来?”

    “天下赋税之权,司礼监和刑部各掌一半,这崇文门商税关口更是司礼监直接监管之地。”

    这么一说,朱希义明白过来,说道:“所以王国光那个狡猾老头就干脆不让人查,最后说无从查起,转给北镇抚司来。”

    “我猜也是这样,崇文门是司礼监管着,抓个小喽啰是小,打了黄公公的脸面可是大事。”

    朱希义一听这话,有些惊恐地问道:“那我们还去查?”

    “不查能怎么办?案子都接了。要是直接退了,蒋大人一生气,把兄弟们刚得的功劳又给免了怎么办?”

    朱希义想了想,实在想不出两全之法,不觉得焦躁起来,坐立不安。

    叶平治安慰道:“别急。以我对黄公公的了解,必然不至于那般小气,我们帮着除了祸害,他只会高兴才对。”

    朱希义怀疑道:“真的没事?黄公公掌握着厂卫,你我生死之权可都在他手里捏着呢!”

    “放心。要是出事了,大不了我去顶罪,我来受死。只是以后清明节的时候,你记得给我多烧点纸钱。”

    “哈哈哈,行。这次要是真没事,我以后天天给你烧纸钱。”

    “说正经的。崇文门那边的税官肯定要你去查,一查点卯二查请假。我去的话,管事的太监不会给我面子。”

    朱希义点了点头,说道:“行!你去搜裁缝铺?”

    “对。首先要缝制补子,必须依照官样范本。缝一个不三不四的鱼补子,我估计是平时只做民服的裁缝铺,应是在外城。”

    朱希义想了想,说道:“也可能是裁缝看出补子不对,就随意做做呢?”

    “随意做也要受罚的,不如直接不做。做了,就说明裁缝没做过官服补子,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这个鱼补子样式对不对,只是是受人胁迫或者被逼,不得不做。”

    “会不会是案犯老婆做的?”

    “有这个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裁缝铺肯定没线索,那就只能寄希望你能不能从崇文门那里查出些东西来。”

    朱希义说道:“行,没问题,我带走周五斤,再带个识字的去。其他人全部由你带着,去查裁缝铺。”

    两人商议既定,便带人分头行动。

    朱希义带人直接去崇文门。叶平治带人出了宣武门后,又把队伍分成两队,自己带一队,另一队让胡家豪带去崇文门外的各个街道查探。

    叶平治特意交代众人,就说来核查是否有人私做官服,让各个裁缝铺出示这半个月以来制作官服的记录,胡家豪领命率人而去。

    叶平治带着这队人,一条街道一条街道的核查裁缝铺。

    过了半晌,来到了之前制作飞鱼服的地方。

    裁缝铺老板一眼便认出了叶平治,又出了柜台,满脸笑道:“叶大人这番有何贵干?小的尽力配合。”

    叶平治说道:“核查是否有人私做官服,把你的记录拿出来吧!”

    老板应道,回柜台找出了记录。叶平治翻看了一遍半个月来的记录,只有自己一人。问道:“没有其他人来你这制作官服吗?”

    老板回道:“此地住的官老爷本就不多,能有叶大人赏光,已经是本店的福气了。”

    叶平治本想离开,转念一想,也许裁缝铺老板会有一些线索。于是拿出那张鱼画,问道:“你知道这种鱼谁会做吗?”

    老板接过画,边看边思量,过了一会,才说道:“这种鱼应该不是叶大人身上的飞鱼,百姓也可用,过于常见了。”

    叶平治又问道:“你知道像这类鱼,谁做的好吗?”

    老板又想了想,说道:“这若是刺绣,女红做得好的,都能绣,不出奇。”

    “若是做成补子呢?”

    老板震惊道:“谁会拿这个做补子?本店虽没有官服图本,可也知道没有用三条鱼做补子的。”

    叶平治有些失望,又不甘心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跑,这么一间一间查去,也不是个办法。想了想,又问道:“你们裁缝铺中谁擅长做什么?你们应该清楚吧!”

    老板回道:“叶大人有所不知,同行如冤家,有些人做得好的,也从不轻易给行家看成品,怕别人偷了本事去。”

    “那你总知道在这外城,哪家铺子生意好,哪家的款式受百姓欢迎吧?”

    “不瞒叶大人,这我倒是知道。百姓制作衣物,都喜欢物美价廉。论鱼类的话,城东那家叫‘家家有余’的裁缝铺生意特别好。”

    叶平治想了想,实在没办法,不如去撞撞运气,带了众人根据裁缝铺老板提供的地址往城东而去。

    ‘家家有余’裁缝铺在城东崇真观附近,叶平治带人赶到时,这家店铺门口有一群老百姓正排着队。

    叶平治带着人冲进了店里,排队人群顿时做鸟兽散。店铺老板见锦衣卫到来,是又惊又怕,心里叫苦不迭,又不敢说出口,还得出了柜台笑脸相迎。

    锦衣卫校尉让老板拿过官服记录,店铺老板依言从柜台中拿出记事簿子。

    叶平治边翻边问道:“来你这里制作官服的多吗?”

    “回大人的话,这外城的裁缝铺会制作官服的不多。”

    “你这里有官服样式图本吗?”

    “回大人,小的这里只有一些吏员的服饰图样。”

    叶平治看着记录中的衙役、捕头、牢头之类的记录,心里猜了个七八分,真是走运,八九就是这里了。便一条条记录仔仔细细看下去。

    店铺老板问道:“大人是要查什么案子?有什么用得着小人的地方,大人尽管开口。”

    叶平治不经意的问道:“门口排着队买你的衣物,想必老板手艺定是不俗吧!”

    “哪里哪里,大人谬赞了,混口饭吃而已。”

    “你这里卖得最好的是什么样的?”

    “回大人,都是百姓可以用的花鸟鱼虫,朝廷官员所用的图样,小的绝对不敢用。”

    叶平治继续一条一条记录的翻看,说道:“要是衣服上多绣几条鱼,应该不难做吧?”

    店铺老板一听这话,心里有些慌了,勉强镇定了心神,说道:“不难做,不难做,大人是要制作给谁啊?”

    “吾弟,快满十岁了,给他做件衣服。”

    平时衙门公人总是用各种借口前来烦扰,其实不过是为了讹些钱财,要不就是想白拿些衣物。

    店铺老板见叶平治要做衣服,心里又舒缓了一口气,只道和平常衙门公人一样是吃白食来了,虽在心里暗骂不已,但嘴上却还是笑呵呵应个不停,说道:“没问题,没问题,大人真是好眼光,本店最拿的出手的就是这鱼了,一定给您缝制的跟活的一样。”

    “听说花鸟鱼虫就你这里做的最好?”

    “本店薄利多销,因此邻里乡亲的才愿意多来。”

    叶平治又问道:“我看这记录上有一人做了件九品的补子,是什么样式?”

    店铺老板初见锦衣卫时,就担心做补子的事泄露了。听叶平治这么一问,刚刚稍微放下的心一下子被击破了防线,哪还能多想,双腿一软,直接跪了下去,哭着道:“大人饶命啊,那件补子是崇文门税关的衙役让我做的,衙役只说是替他们大人做的。”

    “上面记录的人名可是真名?”

    “回大人,来的是一名税务衙役,说是替崇文门九品税丞做的,所以记录的是税丞的名字。”

    “他本人你们认识吧?”

    “回大人,认识,认识,叫秦十二。”

    “他还做了什么?”

    “他还要求做了一件三条鱼的方布,和补子一样大小,说是税丞怕补子粘上灰土,要罩在补子外面。”

    叶平治拿出衔尾鱼图,说道:“是这样吗?”

    店铺老板擦了擦眼泪,看了一眼图,说道:“是这样,是这样。”

    叶平治说道:“还没问你,你叫什么?”

    “回大人,小的姓陈,耳东陈,陈有福。”

    “你可知制作任何官服服饰,都需要出示本人的官凭或牙牌?”

    陈有福哭着说道:“小的知道,小的是受那泼皮胁迫,他又承诺确实是为税丞做的,小的才敢啊。”

    叶平治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陈老板啊,你有家有业的,难道不知朝廷法度吗?私自做补子可是大罪。”

    话说的不重,落在陈有福心里却犹如千钧一般,顿时又忍住眼泪,哭着求饶道:“大人饶命啊,小的真是被迫的,秦十二是个泼皮无赖,他说不做就封了小的铺子,小的不敢不做啊。”说完磕头不止。

    叶平治对手下道:“把他扣了,别让他乱走。记录本子收了留作证据,另外留两个人看着。放信号,让胡大人过来集合。”

    胡家豪带人正在不远处调查,见附近有烟火信号,立马赶来集合。

    叶平治吩咐道:“这里先看着,请来了驾贴后再来抓人。店,先关了吧!”

    手下众人依言。

    崇文门外,朱希义也等在此处了。

    朱希义看了看众人,无不满脸喜色,心里意会,笑着拍了拍叶平治肩膀。

    叶平治说道:“你那边怎么样?”

    朱希义低声说道:“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万般不能行。我给了十两银子,监税宦官才给我看点卯簿。”

    “什么结果?”

    “就在中秋节后,有一人请假了五天,说是家中老母生病。”

    “是不是叫秦十二?”

    朱希义欣喜道:“对上了?太好了,我们马上拿人。”

    叶平治连忙拉住,说道:“别忘了去请驾贴,这里又是崇文门,怎可放肆?”

    朱希义依言,留周五斤在崇文门内盯着人,自己赶回锦衣卫衙门写奏报请驾贴。叶平治分散了众人把住路口,又多派了两人进崇文门内配合周五斤。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