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小本生意,概不赊账 » 24,唐家坳

24,唐家坳

    唐家坳的人口规模不大,第一代到山里是一百四十年前,一百多年繁衍了七八代,才有十二户人家,加上一户入赘的陈姓传了两代,全村村民五十九人。

    如今唐荣过世,唐家坳还剩下五十八人。经过操办白事,唐大山彻底成了村里带头人。

    唐小山第一次见到村里村民,村里的人也仿佛第一次见到唐小山一样。很多人都反复偷偷打量眼前这个干净利落的年轻人,很难也跟之前那个到各家蹭吃蹭喝,有时还偷东西的小乞丐联系到一块。

    出殡下葬的时候,唐小山在唐家坳的坟地里找了一下,并没有写着名字唐彬的坟头。

    唐大山也特意带着媳妇和弟弟唐小山,给自己家的父母磕了几个头,唐小山这才知道本尊父亲的名字叫唐光。

    他既然占了本尊的身体,自然要替本尊履行义务,何况他也姓唐,说不定五百年前真是一家。

    唐小山带着哥哥嫂子到自己的院子里,给他们讲解了粮仓的做法。

    “这个仓不仅可以存货,还可以用于风干,收集好的蘑菇和果子在这里存放几个月,和天然风干的成果一样。”

    唐小山从第一个仓里翻出一把酸枣,递给唐大山和田禾苗。外表看着完整如初的酸枣果子,撕开后的果肉已经干化,唐大山尝了一个,酸酸甜甜的味道和山里酸枣树上现摘下来的一样。

    “这样也行?”

    田禾苗也爱吃酸枣,可她顶多也就是去山上的时候,偶尔摘几个。像这样一下子存储满仓的酸枣,还是头一次见到。

    “能风干这个功能,我也是好像知道,以前的准备用于存储的,现在有了这个新功能,以后就可以存储更多东西。”

    唐小山从老宋那回来的路上,把松蘑和其他各种山货的位置都标记了下来,画了一张物资地图。又把唐家坳村内可以用于建存原料储仓的地方标注了出来,每个地方的仓数也很详细。

    唐大山看到这两图纸,非常眼睛都要瞪出来了。他做木工活也画图纸,可基本上都是简单草图。

    这张图,不仅是地图,还有存储仓搭建的施工图。从原材料藤条的采集,材料加工,组装,每一步都非常详细。就算是不懂施工的人,也能照图纸操作。

    为了减少人员培训的时间成本,唐小山按照宜家家居的风格,画的操作图部分,这对木工出身的唐大山自然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

    “小山啊,有了这图纸,这农副产品加工厂的事儿让你嫂子操办我也放心了,她上过的学比我多两年。哥还有个事儿,就是那个藤椅和桌子,你能不能也给我画了一张这样的图啊!”

    “哥,都给你准备好了!”唐小山,又拿出几张纸来,递给唐大山。

    唐大山翻开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除了之前的藤椅和藤桌,唐小山还给他设计了好十来款家庭常用的物件。

    “这样一来,咱们的家具厂就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用的都是山里到处都是的免费的材料,光是咱们村这山里的藤条就能卖好几年。”唐小山说道。

    唐大山原本还担心购买木材的成本不够的问题。这样一来,根本不需要多少钱,就能先搞起来。

    “哥,咱们唐家坳就是个宝藏,咱们这十三户人家,我给每家画了一个图样,家家都有自己的图样。你再组织几个人统一负责原材料采集,加工。嫂子组织村里的女人一片一片的采集干货。”

    “那你让我从外面找木匠的事,还找么?”唐大山原本已经拟好了一份名单,又怕乱了唐小山的安排。

    “找,继续。唐家坳的产业,就这两样,已经足够了。用不了两三年,就能带着大家一起致富。但大唐家具厂的事情,不能在村里干,我已经给你找了个地方。”

    “还有深加工的工厂,也不能在村里干,会破坏村里的环境。”

    唐小山的规划是,既然是穿越过来,那就坚决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赚钱的同时还得做好可持续性,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法律法规,都不能有原罪。

    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太多的企业活不过十年,并非干的不好,而是太在意赚钱而忽略了其他东西,所以造成了企业的迷失。

    “都听你的,小山啊,哥真不知道,这两年你到底都经历了什么。可是我知道,你是好样的!”

    过了初五,安排好唐家坳的事情。唐小山给大山留下一千多块钱,他要在合作社开工前去趟县城。在新的开业计划中,光是家具和山货还不够。

    自行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效率有点慢。骑到县城时,已经快到中午。唐小山先在县城转了一圈。